书城传记金岗山麓的追忆
9779200000061

第61章 仙境琼阁武当山

【朱家溍】

武当山,又名嵾上山、太和山,在湖北省西北部均县(现丹江口市)境内,周围四百公里,号称“八百里武当”,山川秀丽,建筑规模宏伟,风景之美,超过五岳,明代开始称武当山为太岳,后更称为玄岳。为道教名山和武当派拳术发源地。几百年来,许多文人、游客为寻胜景慕名游历武当,都绝口称赞它为天下名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第一山”三个大字镌刻的石碑,至今仍立在山腰元和观门首。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气吞泰华银河近,势压阳峨玉垒高。”

武当山群峰屹立,山势雄伟。主峰天柱,又名金顶,海拔一千六百多米,如“一柱擎天”,直刺霄汉。由天柱峰俯瞰群山,但见南岩峰峻秀挺拔,双笔峰苍翠欲滴,玉女峰亭亭玉立,望郎峰翘首企盼,仙人峰云烟飘渺,展旗峰奔骤欲动,层峦叠嶂,形态各异,气宇非凡。还有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十石、九泉等点缀其间,真是幽深清秀,美不胜收。

武当山林木茂繁,景色宜人。春天,桃李争芳,百花吐艳;夏季,芍药盛开,牡丹争妍;仲秋,桂花飘香,菊花竞放;隆冬,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还有那长青松柏,奇花异草,万紫千红,又是一座天然的医药宝库。每当黎明日出,只见峰峦间紫气红云,等到日光射进丛林,千树万花的叶梢上挂满晶莹透明的水珠,像无数粒钻石光彩夺目。峰峦间有时云海茫茫,如履云端,有时云似潮水,奔流翻腾。尤其难得的是,雨后初晴,云海浩瀚之际,在金顶的上空又出现一座金顶的高空叠影,真可谓胜景奇观。日中,如果信步走进幽谷或溪涧泉石胜地,便会听到音乐鸟结群齐鸣,悦耳动听。入夜,如果星月交辉,在展旗峰下紫霄宫平台凭栏赏月,但见远近大小山峰都镶着银边,晶莹透体的星星月亮仿佛伸手可摘,碧空清净无尘,犹如置身在人间天上,流连忘返。

武当建筑更著称于世。中国很多名山大川,在封建时代都有佛教或道教的庙宇,武当山也不例外。很早就被道士们按照道教经典中“真武”的故事,给很多风景区取了带神话色彩的地名。自唐贞观年间(627-629年)均州守姚简建五龙祠,是在武当山营建的开始,唐至德到大历期间(756—779年)建“太乙”、“延昌”等宫观,乾宁三年(896年)建造神威武公新庙。宋代自太平兴国到宣和(976—1125年)又有比唐代规模更大的建筑,元代至元二十二年至泰定五年期间(1285—1328年),曾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到了元末,绝大部分毁于兵乱,现在仅存的有真庆宫石殿,天柱峰下小莲峰的旧铜殿和琼台石殿以及几处遗址。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督工营建武当山宫观。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落成净乐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遇真宫、太和宫、复真观、元和观等共三十三个大建筑群和三十九座桥梁,全山的磴道,以及亭台等点缀性的小建筑,后来还继续兴建了十年左右的一些补充性工程,从而建成了一座所谓“真武道场”。这里每一个建筑单元都是建造在峰、峦、坡、坨、岩、涧的最合适的位置,规制的大小,间距的疏密也恰如其分。每个单元各有特点,又互有联系,从山上到山下这一整个的工程设计,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

这一大建筑群的每一平方米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建造武当山宫观,以永乐年间这次工程而言,就每日使用军民工匠等三十万人,费以百万计,还有间接为这项浩繁工程服务的人力物力就更多了。建筑器材绝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现在我们实地检验,可以明显看出:除山上工程少数用的石料是本地产物以外,大部分和北京宫殿是同样的质料同等技术水平。但武当山宫殿大部分造在山上,有的是在悬崖陡壁之上,施工条件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建造北京宫殿。所以说,建造武当山宫殿比建造北京宫殿更显示劳动人民的伟大。

这个大建筑群是按照封建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政治意图建造的,整个设计布局处处利用峰、峦、崖、涧的高大雄伟和奇峭幽邃,结合坚实美观的工程技术,在不同手法、不同程度上表现着封建政权和道教的需要,把这些宫观装饰成具有“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建筑性格。

现在我们对于武当山建筑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是:吸取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精华,作为我们的借鉴,以便我们很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