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9778700000013

第13章 公共图书馆工作探索篇(12)

区:江夏,外借点总数:20,村:4,社区:9,街镇乡文化站:1,学校:2,部队:2,看守所:1,农家书屋:1,提供流通书刊总数:6000;

区:蔡甸,外借点总数:10,村:1,社区:3,街镇乡文化站:2,学校:2,部队:2,厂矿:1 ,提供流通书刊总数:6000;

区:黄陂,外借点总数:15,街镇乡文化站:13,学校:1,部队:1,提供流通书刊总数:6000;

区:新洲,外借点总数:13,村:3,社区:5,街镇乡文化站:3,学校:1,部队:1,提供流通书刊总数:6000。

从上表分析来看,4所区馆共建基层外借点58个,提供书刊流通总数达到2万册。以江夏馆为例,2005年前,江夏区仅建立外借服务点4个。通过汽车图书馆,不到一年时间,外借点服务点便发展到20个,比没有配备汽车的2005年增长了4倍。在送书上门的同时,他们还把农业专家请到村落,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如将武汉图书馆的“名家论坛”办到田边地角,有的放矢,较好地满足了农民新形势下如何科学种田的需求,其服务范围和服务效益可谓是裂变的。

1.3增强基层图书馆(室)的活力

本文所指的基层图书馆(室)主要是街镇乡、文化站、社区、村级图书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文化阵地特别是图书馆(室)的发展在大多数的农村基本上是停滞不前的。城镇社区图书室在数量上要多于农村乡村图书室,但是事实上大都是书刊少而旧,门可罗雀。就江夏区而言,全区有12个乡镇街,334个行政村,但是真正经得起检查,符合标准的图书室仅有安山镇文化站一家图书室,村级几乎为零。在1988年至1994年间,江夏馆设立了汽车图书馆,全区有23个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定时不定时开放。但随着江夏馆汽车图书馆的停办,这些依靠江夏馆汽车图书馆提供书源的基层图书室也先后关闭,到2005年,仅存一家。因此,我们可以说,区级汽车图书馆的兴衰直接决定乡镇街和社区以及村级图书室的兴旺,换言之,区级汽车图书馆的存在,对基层图书馆(室)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力。

1.4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园建设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武汉市文化局、财政局联合为区级图书馆配备汽车,创建汽车图书馆,正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而区级汽车图书馆工作直接面向的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如武汉市4所区汽车图书馆所建的基层外借点58个,其中有34个是乡镇街和村级图书室,占全部外借点的60%,而这些点又首选在农村家园建设的村落。因此,可以说,汽车图书馆对农村家园建设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

2.汽车图书馆工作服务的内容

汽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内容决定汽车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其服务应以下内容为主体:

2.1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社会科技力量,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2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精神,激发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3为农业调整提供智力支持配合优化农业结构,为推进农村经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服务。

2.4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和社区基层服务点,构建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图书馆网络,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2.5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学习型社会。

3.汽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要求

3.1切实解决“两费”即购书费和养车费

图书是汽车图书馆服务的物质条件,养车费是汽车图书馆生存的经济条件,没有“两费”,汽车图书馆的工作将一筹莫展,即使勉强搞起来了,也难以坚持下去。1988—1994年间,武汉市几个区县开展汽车图书馆有着这方面的深刻体会和教训。因此,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看这个问题,“两费”是汽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2005年,武汉市义化局、财政局联合下文解决汽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两费”,首先就解决了汽车图书馆服务工作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使服务工作能够水到渠成。

3.2基层服务点必须建立在“六有”的标准上

“六有”即有阵地、有图书、有设备(书架、阅览桌椅)、有专(兼)职图书馆管理员、有借阅制度、有定时或不定时开放的借阅活动。这也是汽车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这“六有”标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3布点相对合理

汽车图书馆是阵地图书馆的良好补充,布点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点面结合,不宜全面开花,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也不宜让有的地区成为“文化沙漠”,被遗忘的角落。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布点方案是这样的:一是贯彻“四个面向”的原则。二是布点建立在“六有”标准上;三是实行四步走的步骤:(1)在全区东西南北中布点,增加服务辐射功能和影响力。(2)在全区12个乡镇街甚少发展一个点,不留空白,实行服务公平原则;(3)在条件好要求高的乡村额外多增加外借点,以满足部分群众求知欲;(4)适当兼顾特殊群体聚集的地方,如部队、看守所、聋哑学校等。

3.4发挥乡镇街文化站干部的桥梁作用

汽车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体是区级图书馆,面向的是基层。但由于区级图书馆人力有限,因此,依靠乡镇街文化站长协助汽车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必要的,这也是汽车图书馆服务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保证。实践证明,汽车图书馆服务工作没有乡镇街文化站长的共同参与,仅靠区级图书馆单枪匹马,有的工作是欲速不达和保障不力的。

3.5加强对各外借,存的指导工作

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种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而基层图书管理员对图书馆业务大都是生疏的。因此,因势利开展辅导工作,对延伸和搞好汽车图书馆服务工作增强其活力尤其重要。如举办培训班,培训图书管理员;开展交流活动,相互了解与促进,以使各借书点取长补短,保持健康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与长效管理机制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表明我国政府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办好惠民工程的决心。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提供农民实用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它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要。组织实施好“农家书屋”工程,对于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北省“农家书屋”工程从2007年开始实施,2008年全面推开,“十一五”期间全省计划建成“农家书屋”6000家,覆盖各市、州、县行政区域内25%的行政村,到2015年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亦难管理更难,因此,探索如何逐步建立起借书、读书、看书、用书的长效机制是当务之急。

1.加强政府领导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湖北省人民政府力、公厅《关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意见》,明确规定:“农家书屋”工程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通知》同时要求:各市、州、县(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制订“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和年度计划,将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通知》颁发之后,湖北省各市、州、县(区)都相继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步骤和责任人。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将服务细化、量化。武汉市政府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政府2008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列,并计划于2008年建成400个“农家书屋”,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成为政府亲自过问的文化工程。

2.加强资金投入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湖北省人民政府力、公厅《关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本地区“农家书屋”和基本运转经费分年度纳入政府预算,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本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通知》同时指出:“农家书屋”工程资金要全部用于书屋所需出版和相应设备的配置,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最佳效益。按照省政府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州、县(区)都列入专款用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2008年武汉市政府列入专款400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建设,各区都有专款列入:东西湖60万,蔡甸区29万,江夏区55万,洪山区108万,黄陂区180万。诸如此类较大的专款资金投入在武汉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上尚属首次。多年来,公共图书馆为解决农民看书难、借书难问题,上下求索,但终因资金问题一直没有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现在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看来民间流行的一句话确是千真万确:千难万难,政府出面就不难。

3.加强规范化建设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按照湖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议要求,根据农村具体情况,“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可按四个方面建设:1.可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20平方米,配齐书柜、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等基本设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配置电脑等设备。2.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纸期刊不少于30种,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3.统一名称、统一标识,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聘请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管理,规范运行;4.统一布局、合理选址,一般建在农户相对集中,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有阅读需要并较方便借阅的地方,可选择村委会、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小学、卫生室、企业、文化大户等场所。有了统一的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农家书屋”建设将以稳步的速度推进,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

4.加强长效管理机制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动力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换言之是农村基层图书室建设,多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者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农村图书室建设难,管理难,长期坚持下来更难,“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亦有此方面的难处。因此,找出“农家书屋”工程长效管理的“秘方”十分重要。湖北省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思路是:“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当然这个思路的大方向完全正确,但“櫻桃好吃树难栽”,实际如何操作,以保持“农家书屋”工程蓬勃的活力,则值得关心和支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者,特别是图书馆工作者花费功夫去探究。

4.1选好和培养好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管理的灵魂,图书管理员素质直接决定“农家书屋”服务效益的高低,因此,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要求:一要有思想素质。首先必须有全心全意为全村农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其次必须有热爱图书管理的爱好,有爱好才有工作效益的进一步发挥。二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农家书屋”管理的对象一是图书,二是读者,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做好图书管理的基础。三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服务对象95%以上都是农民群众,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是管好“农家书屋”的基本要求。四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有针性的送书上门也是借阅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身体素质良好是做好服务的必要条件。

4.2切实解决图书管理员待遇。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财政

厅联合发文!为村级行政村招聘村文化员并由省市区三级联合出资解决其生活待遇!这项政策为“农家书屋”管理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常年困扰在图书管理员待遇上的问题有了根本的解决途径!我们相信,随着这项政策的落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4.3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在“农家书屋”起着“法”的作用。农民借书随意性强,什么时候借,借多少,损坏书刊如何赔偿,都必须明文规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犹如村规民约,对于“农家书屋”的长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4.4提供良好的书源。图书是“农家书屋”的生命,一定的书源是“农家书屋”在建成以后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吸引力的关键。“农家书屋”的书源可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由各级新闻出版局、新华书店提供。二是由各级公共图书馆提供,三是各级单位捐赠;四是农民自愿捐赠。

4.5加强培训与交流。“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一般都是由农村退休干部、民办教室、市、村委员成员等担任,他们管理图书都是新手,因此,组织对他们业务培养,管理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4.6扩大宣传效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以读书开启民智,用知识改变命运。它是国家省、市、区各级部门投巨资兴建的惠民工程,归根结底要达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技文化水平,因此,吸引媒体眼球,着力宣传农民读书效益,鼓励农民利用“农家书屋”增强智慧,拓展才智将对“农家书屋”的壮大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论农家书屋之可持续发展

自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我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进入快车道。

1.农家书屋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