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9778500000010

第10章 文艺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构建(1)

李鲁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当前,文艺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以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把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作为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作为我国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庄严使命,充分发挥文艺反映时代生活、团结鼓舞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就是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等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紧密联系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培育共同理想,倡导和谐精神,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文艺如何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既是文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要探索的问题。本文认为,文艺道德建设是促进文艺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和谐文化构建的有效手段。

一、当前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构建和谐文化的论述自和谐文化建设的提出以来,文化界、文艺界纷纷发表了许多有建设意义的建议,这些观点涉及和谐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何西来把文艺的和谐分为外部的和谐与文艺内部的和谐。指出文艺内部的和谐是文艺自身的和谐,包括文艺的领导与被领导,文艺各门类之间,文艺工作之间,不同的风格流派之间,文艺理论批评与文艺创作之间等重要关系的和谐。在《论文艺批评的和谐》中,何西来认为,文艺批评和谐的关键在于转换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树立一种构建和谐文化的自觉意识,把文艺批评从审判角色、斗争哲学、专政工具的思维方式转换到让文艺批评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前提下,何西来主张“强化文艺批评的道德伦理”维度。(《文艺报》2007年4月3日)陆贵山在《高举和谐文化的旗帜》(《文艺报》2007年3月3日)中,以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为准则,分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矛盾形态、解决方式以及文艺产品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基于和承认社会矛盾。只有反映、解决和协调社会矛盾才能有利于创造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和谐既是解决矛盾的动机,又是结果;既是解决矛盾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不难发现,《高举和谐文化的旗帜》也论述的是文艺内部的和谐关系。范垂功在《论和谐美的灵魂》一文中,从美学范畴的“和谐美”的出发,从美学史关于“和谐”的论述到哲学史上关于矛盾与和谐的的讨论,最后联系具体的文艺作品,认为,美学的和谐规律的要义是,和谐不是没有矛盾的和谐,而是矛盾因素运作融合为一个新范畴的和谐。(《文艺报》2007年4月5日)。该文实际上是从文艺内部的和谐来论述审美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从文艺的外部和谐来论述文艺与和谐文化的构建。张炯在《文学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艺报》2007年4月24日)一文中,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与该社会的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认为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手段,文学艺术理应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和传播作出贡献。于平在《文艺创作的良知与核心价值的守望》一文中,依据马克思主义有关价值论的理论,提出从事文艺创作实践活动的主体必然有一定的价值追求,而价值追求的境界反映着主体的精神境界。创作主体的价值追求就是价值最优化,而价值的最优化总是与创作主体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相联系的。在当前,文学艺术创作价值最优化即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艺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文章涉及创作主体的道德涵养和价值追求,但文章从价值哲学的视野主要探讨了文学艺术创作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以及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关系,因此,仍可以看作是讨论文艺的外部和谐关系。

尽管文艺内部和谐关系的探讨涉及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文艺如何表现和谐、文艺批评如何和谐,文艺的不同流派和风格如何和谐,等等,但是解决和探讨这些问题都将不可避免涉及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与交融需要价值选择;处理不同流派与风格之间的协调需要价值准则主导;对表现题材、表现方式和表现效果的思考也需要一定的价值观作为指导。而对文艺外部的和谐关系的探讨,无论是从文艺社会学角度对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讨还是从价值哲学对文艺家价值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讨,抑或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对文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之间关系的探讨,都不可能离开对文艺与价值体系关系的分析。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文艺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之间的核心问题。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的本质是伦理道德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也是社会主义文艺道德的核心。因此,社会主义文艺道德建设就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文艺家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构建

尽管学术界对文艺道德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尽一致,但是,毫无疑问,文艺家的思想道德建设应该是文艺道德建设的内容之一。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特征,是我党领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验之一。在革命斗争时期,我党就开始致力于包括文艺家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某个角度看,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是一次经典的文艺界的思想道德建设会议。因为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包括“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在内的当时文艺界存在的一系列思想问题。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针对大部分知识分子来自过去的国统区,而新生的共和国自己培养知识分子才刚刚起步这样一种现实,在整个知识界开展了大规模的思想道德建设运动。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程中,1986年9月28日,在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1996年10月7日至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决议》首次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胡锦涛同志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不容置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宝贵传统,也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工作的一个传统。在当前,重新提出加强文艺家思想道德建设,首先是因为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也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变革发生了变革。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社会变革的冲击下被瓦解了,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导致了目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可以归之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一系列道德滑坡现象。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化之中,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是一个社会基本结构的转变,其间既要打破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也要出现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分配,更会产生道德观念的混乱和重建。

其次,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给整个思想界文化界带来的震荡和混乱。从近代开始,每次大的中西文化碰撞,在不同文化的学习、借鉴和融合的同时,伴随热烈的争论而来的,也有文化思想界的巨大的震动、迷茫和混乱。在文化的选择、继承和构建过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新旧之间的碰撞交替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造成一定的混乱。

第三,由市场经济向文化领域延伸而带来的文化产业和市场经济规则向文化生产传播等环节的渗透,文艺生产中不注重社会效益、不考虑社会责任,而以低俗、媚俗等各种方式迎合读者、追求经济效益,或者以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等方式吸引读者观众的注意,这些现象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或单个事件。比如风靡一时的“美女写作”、“身体写作”等等,比如艺术领域中的“人体摄影”、“人体绘画”等等。

这些都说明,加强和重视文艺家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从净化文化环境、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从为民族培养优秀的文艺人才层面来看,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然,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使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背景是,当时陕北知识分子大多来自敌占区、国统区,大都出身小资产阶级等非无产阶级成分,也大都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成分复杂、立场不一、人数众多的文化大军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立场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界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教育和改造并在教育和改造过程中培养新的知识分子。对旧文艺和旧文艺人教育和改造并建设新文艺。

由于复杂的因素的影响,这场思想道德教育运动最后发展为无产阶级文艺思想与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斗争。思想改造演变为对文艺家人身的迫害和对文艺事业的摧残,全国大批作家、艺术家受到批斗、劳改和监禁,有的被迫害致死。对文学家、艺术家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上升为敌我矛盾范畴的阶级斗争。这一运动的历史演变已经成为我党在文艺战线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吸取的惨痛教训。

在我国文艺界走出极左路线的影响之后,党吸取这段沉重的历史教训,党对文艺的领导不断得到改善,1979年10月,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宣布,今后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文艺领域里的拨乱反正工作使得文艺战线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提出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中国与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大门打开,西方各种文学和艺术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对我国年轻作家、艺术家的成长、成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文学家、艺术家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挑战。近二十年来,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此同时,党对文学家、艺术家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江泽民在六次文代会、五次作代会上指出,在文艺工作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创作思想,多出精品,把美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郑重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旗帜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反对“一切向钱看”,旗帜鲜明地鼓舞人们为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发进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对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