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修身立世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9754400000087

第87章 鸡口牛后

“鸡口牛后”比喻宁可在小局面中独立自主,也不愿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此成语也写作“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此典出自《国策·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当时韩国实力衰弱,害怕遭到强大秦国的侵略,会被秦国并吞,因此韩王为了忍辱求全,便接受了秦国的屈辱条件,并表示向秦王臣服,以求维持现状。苏秦为了要劝韩王摆脱秦国的控制,认为虽然国小,也要争取独立自由的国际地位,因而说出“鸡口牛后”一句话,一方面讥讽韩王向秦国臣服,即如牛后一样;另一方面促请韩王振作,争回自己的国际地位。

鸡口是鸡用来进食的器官,牛后是牛用来排泄粪溺的部分,二者相比,恰成一个极端强烈的对比:因为鸡的身体很小,牛却是庞然大物,用来进食的口虽小,可以有机会尝到各种食物的美味;而排泄粪溺的器官虽大,却是动物身体上最污秽的部分。因此一般人都会抱着“宁为鸡口,毋为牛后”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