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9733400000004

第4章 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3)

研讨班结束时的讲话

陆浩

同志们:

这次研讨班办得很成功。同志们进一步学习了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文件,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和部分市州、省直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部分县乡村的代表作了交流,小组讨论也十分热烈,大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这次研讨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的理解和认识,深刻分析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初步理清了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和处理好的若干关系,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尤其是在解决一系列事关“三农”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认识更加切合实际,办法更加扎实有效。总的看,这次研讨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我省的“三农”工作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借这个机会,我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和今年的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十五”以来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为“十一五”的发展起好步,开好局。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我省各方面工作在原有基础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经济社会在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的同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上半年总的发展态势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提高,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89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47.5亿元,增长17.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4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76.7元,同比增长8.6%;农民现金收入达到940.1元,增长13.1%。具体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招商引资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上半年,全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8.6亿元,增长25.6%。这一增幅虽然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但在我省历史上却是少有的,这是“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实际成效的充分显现。从实际工作来看,我省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城建、电力、技改、水利、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等领域,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建设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良好,力度不断加大;各市州的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引进的工业项目和大项目逐渐增多,带动了投资的增长。

(二)农业生产形势看好,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我省全面落实党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上半年共安排“三补贴”资金2.48亿元。全省上下更加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督查指导,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和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加之天时总体上比较有利,整个农业生产形势比较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粮长势良好,畜牧业持续发展,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尤其是劳务输出发展势头强劲,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我省农村劳务输转达到400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25.8%;实现劳务收入68.74亿元,同比增长37%。

(三)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9亿元,增长15.8%。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对工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工业运行中出现了两个可喜的变化。一个是非公有制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月至5月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8.74亿元,增长23%,远远高出工业的平均增速。另一个是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明显上升,利润增幅提高。1月至5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6.15%,比去年同期提高8.73个百分点。在石油加工企业因价格因素大幅亏损的情况下,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36亿元,同比增长10.45%。这两大变化,是多年来全省企业改革、改制、技术改造成效进一步显现的结果。

(四)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其他领域的改革相继展开

我们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眼于盘活有效资产,加快了国有工业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工作步伐。原定的66户破产重组企业已破产终结43户,剩余的23户也在积极推进。省财政多方筹集资金用于职工的身份置换和安置,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改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全面展开,今年已移交机构170多个,涉及人员9800多人。推进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的进展,铝行业与中铝集团的战略合作、刘化集团引进外省资金增资扩股、甘肃机场集团与海航集团的产权重组等进展顺利,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扎实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同时,粮食、流通、农垦等领域的改革也相继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总的来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为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我们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召开省科技大会、民族工作会议、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和职业技术教育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幅增加了财政对科技、职业技术教育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投入,进一步扩大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提高了对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补助标准。所有这些,都有效地加强了薄弱环节,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在集中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今年上半年,我们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使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组织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和统战工作都得到了全面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实施好“十一五”规划的信心和决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从当前经济运行来看,企业资金供应偏紧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困难,石油加工企业亏损增加影响了工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从长远发展来看,投资主体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两高一资”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大,环境承载的压力相应也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协调、较快发展的难度依然很大。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十一五”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一系列突出问题。

二、关于工作指导上需要进一步把握的几个问题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来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比较多,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诸多相关因素的制约,必须把中央的精神同我省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要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加强对事关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走势,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准确把握基本省情,努力探索和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确保“十一五”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较快地发展。

(一)要注重总结运用“十五”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重要启示

学习外地的经验,有利于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是更好的学习,也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十五”时期,是甘肃省发展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进一步总结运用“十五”时期的发展经验,不仅有利于增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而且对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十五”期间,是甘肃省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从纵向看,全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都实现了翻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从横向看,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滞后的情况有了较大改观。这一时期,我们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逐步完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集中力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了特色支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摆脱了固定资产投资徘徊不前的状况,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我们着眼于突破瓶颈制约,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许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我们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展劳务输出,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不失时机地推进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

总之,“十五”时期我们坚持抓项目、抓改革、抓机遇、抓基础设施建设、抓技术改造、抓劳务输出、抓农业产业化经营,较好地掌握了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实践证明,把握住工业化的大趋势,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把握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条主线,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把握住项目这个载体,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把握住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工业强省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把握住加强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就从根本上把握了我们各项事业的坚强保证。

(二)要注重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要紧的就是要从我省的省情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基本的立足点就是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好省情。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认识需要不断更新提高,我们对自己省情的认识当然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未来五年甘肃省的发展究竟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主要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要力争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当然是速度、效益、质量的同步增长;一个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这两个指标是经过反复论证提出来的。通过今年上半年实践看,只要我们把工作做扎实,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这也说明,这两个指标的确定是切合实际的。但也应当看到,在我省的经济发展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主要倾向有两种:一种就是面对全国快速发展的形势,过分强调甘肃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加快发展的信心不足,认为很难保持住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甚至存在甘肃发展无望的消极情绪;一种就是在全国快速发展的压力下心急气躁,不顾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的约束,把一切归结为思想观念问题,认为观念一变就可以跳跃式发展,盲目地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快速赶超的口号。

当然,我省解放思想的任务还很重,但一定要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这两种倾向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对省情的认识有偏差,思想认识脱离了客观实际。由此可见,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对保障“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显得非常重要。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自然条件差,区域类型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状况仍然是基本省情;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但发展的瓶颈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不断加大,部分领域发展规模和技术装备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新兴特色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后劲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粮食基本保障了省内的自求平衡,但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但投资主体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同国内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开放促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低,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弱,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规模小,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门路不断拓宽,劳动力在流动中实现就业和创业的机会日益增多,但劳动者素质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够,新产品开发进展缓慢;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教育卫生等一些薄弱环节初步得到了加强,但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总体上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随着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各种矛盾越来越复杂,协调的难度加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明显增多。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加快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同时又面临着很多困难和矛盾;发展无望是没有根据的,快速赶超也是不现实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受多方面条件制约的欠发达省份来说,实现经济的全面振兴和腾飞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任何消极无为和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有害无益的,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因此,正确的结论正如省委、省政府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所判断的那样:必须立足长期艰苦奋斗,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加快发展。这也就是说,甘肃省仍然处在一个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快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