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9733100000051

第51章 辅导员利用网络进行学生工作的技巧(3)

4.QQ/MSN:

【模式案例】:一封感谢信

敬爱的母校老师:

您好! 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四年前一个懵懂的少年怀揣着梦想来到学校求学,但没想到一学期结束,我居然四门必修课不及格,我惊呆了,陷入了极大的恐慌和落寞中,并开始自暴自弃,不和同学交流,整日泡在网吧里,聊天打游戏。 虽然心里知道长此以往,肯定会导致退学,但我无力自拔。

此时,班主任老师发现了我的问题,和我谈话,但我当时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有一天,一个陌生人请求并加我为好友,他是个刚毕业的师兄, 上学期间的我们是很渴望同毕业工作的师兄师姐们聊天的,我们越聊越投机,他也和我聊了在学校里的遗憾,比如某门专业课没学好,现在现场工作很吃力呀,如果排名再靠前几个名次,就可以进他想去的设计院了,等等,我们像朋友重逢一样,聊得很投机,我也恍然大悟似的慢慢投入到了学习中去,此时,辅导员老师及时的和我交流,叫我树立信心,也刻意的安排班里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和我在一起学习,我的进步很大,但我还是喜欢和网上的师兄交流,感觉没有隔阂,在网上我们畅所欲言,他甚至可以回答我很多专业课上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我顺利毕业并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并且知道了原来那位网上师兄就是我的年级辅导员老师,我真的很感动,是辅导员老师让我重新走上了正轨,我一定不辜负母校的期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

【模式点评】: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三困生”问题,解决三困生问题也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点问题。面对“三困生”,我们不仅要在生活学习上加以关心和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通过QQ(MSN)建立网络QQ库,把不同困难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交流,这种非面对面的模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的解决好“三困生”的问题。

【模式应用】:可由网络辅导员通过QQ(MSN)建立网络QQ库,分为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三个群组,通过非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当前困难,以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辅导员于其中一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5.辅导员博客

【模式案例】:

留校担任辅导员工作已有半年,回头看去,半年前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那时的我对辅导员工作充满了激情与好奇,半年过去了,如今的我除了保留着当初的那份热情,更感觉到作为一名辅导员身上的压力和责任的重大。工作后第一个体会是“难”。凭着自己在学校生活了七年,对学校的情况有着相当的了解,加之过去一直担任党支部书记一职,有较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自己的辅导员老师较为熟悉,对辅导员工作比较了解,所以自认为对学生工作驾轻就熟,并未预想到这份工作的困难,可在真正带班之后却发现事实远非如此。 自己的角色变了,职能也相应改变了。 原先在学校只是一名学生干部,只要努力完成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本职工作,能够走到同学中间,做好他们的朋友,在学习与生活中给同学一些帮助就已经足够。现在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更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1∶330,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承担起教育、管理、服务的责任。学生工作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辅导员什么都得管,什么都得懂,工作内容极其广泛,这些都给辅导员全面、顺利的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所以我给自己布置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尽快认识每一个学生。在开学前,我用了10天的时间认真整理档案材料,记住每一个名字的读法和写法,根据档案材料,制作数据库,主要包含个人的基本信息、曾担任职务、获奖情况、特长等内容,并对照照片,反复记忆,对每个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张张“名片”。从学生报道当天开始,有计划地走访学生寝室。每天走访4~5个寝室,对照数据库资料,认识每位学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实际困难等,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之后,以专业为单位,召开了第一次班会。 在班会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三年的学习生活概况做了介绍,给予合理的建议,以便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给每一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机会,让大家相互认识了解。我的第二个体会是“爱”。在工作中,投入感情,投入爱,从“情”的渗透入手,诚恳的态度,温和的方式,真挚的情感,拉近彼此心理上的距离。 我一直认为,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如果我们能用爱去教育引导我们的学生,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用同样的感情来回报我们。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困难却自强不息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多一些的关爱。 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及心理状况,除了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学校勤工助学等方式的帮忙,根据他们的自身意愿和要求,积极通过自身的朋友圈,寻求与法律相关的勤工助学机会,一方面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忙,鼓励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方面,提供相关的法律实践的机会,有助于法律专业的学习。同时在兼职问题上,也给予合适的指导,引导学生摆正学习和兼职的关系,安排好时间。通过这短短几个月与同学们的接触,我觉得我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他们身上我又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与他们的比较又推动着我去继续努力。我尽力与他们成为朋友,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学习工作,一起聊天,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友谊。 不过我深感作为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很有限,对同学们的很多问题和困惑由于我自己阅历局限难以给予满意的答复。但在与同学们的接触中,我们通过彼此交流,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 以后的工作还很艰巨,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来开展我的工作,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模式点评】:职业认可度和自身认可度的问题是一个一直困扰辅导员的问题,通过博客可以抒发辅导员的工作感悟、交流工作体会和工作心得,体现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以得到自身的认可感。同学们阅读辅导员的博客,也会更加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付出,体会出辅导员的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 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工作的进展。

【模式应用】:学校可建立辅导员博客群,供辅导员发表博客,体现自身价值。

6.学生个人博客网站:

【模式案例】:懵懂的大三听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对兄弟,有一天他们出去爬山,然后一起回家。他们的家住在八十层楼,他们一人背着一大包的行李回家,却发现大楼停电了。哥哥就说:“弟弟,我们一起爬楼梯上去吧。”于是他们就一起爬上去。 到了二十楼的时候,哥哥又告诉弟弟:“包太重了,把它放在二十楼,我们爬上去,明天再下来拿。 ”弟弟说:

“好。 ”于是他们就把包放在二十楼,继续往上爬。 到了四十楼,弟弟开始抱怨,跟哥哥吵了起来。他们边吵边爬,爬到了六十楼,哥哥就对弟弟说:

“只剩二十层楼了,我们不要吵了,默默的爬完它吧!”于是他们就各走各的,终于到了家门口。 哥哥和弟弟说:“你来开门。 ”弟弟对哥哥说:“别闹了,钥匙不是在你那么?”结果,他们把钥匙留在了二十楼的包里。初听这个故事,并没有太过在意,细细思量之下才明白了其中有关人生的道理。

很多人在二十岁以前是活在家人的期望和老师的期许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在二十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脱离了长辈的规划,开始满腔的热血,开始有很多的梦想要去完成;可是在工作了二十年后,开始发觉工作、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并不是一切如意,于是就开始了喋喋不休的抱怨——抱怨老板、抱怨公司、抱怨社会、抱怨……就在这抱怨声中又渡过了二十年。于是告诉自己,六十岁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就默默地走完自己的晚年吧。 到了八十岁快要死掉的前夕,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么事还没完成……原来,二十岁的梦想还没有完成。我开始思考,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是庸庸碌碌? 是默默无名? 是浑浑噩噩? 还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而拼搏奋斗?人生短短数十载,岂可虚度!现在的我要带着理想和热情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工作是人生中必然的经历,考研则不尽相同。在年轻时,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些难忘的经历。选择考研不是盲目的追随考研热,也不是为了暂时躲避残酷的社会竞争。 选择考研是要实现心中对未来的憧憬,是要靠更高的专业素质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择考研! 由此开启我人生中崭新的一篇!

【模式点评】:这是一个学生博客里的文章,是宣布考研的开始,也是对人生的感悟,有时候引导同学们互相看看学哥学姐的博客,其实比师生间思想工作效果来得更快,好多学生看了这些励志博客后,大受鼓舞,开始了新的阳关般的生活。

【模式应用】:可在学校或学院学生工作网站上建立学生博客群(学生博客区),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博客,或人生感悟,或生活片段,或心情倾诉等,即给了同学们一个倾诉的机会,又能给辅导员们提供一个于细节处见真伪的机会,同时一些好的博客还能为后来的师弟师妹们提供鼓励和帮助。

应用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是便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网络无处不在、传输便捷,利用网络通信工具, 可以在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构建起一条畅通的信息渠道。

网络活动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学生容易大胆、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辅导员能通过网络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是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络上信息资源丰富,更新快。教师从网络上挑选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多媒体学习资料传给学生, 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主要资源框定在一校围墙之内的界限,使得一切有效资源为我所用成为现实,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三是为学生工作开拓了新途径,有效提高了学生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对学生社团组织实施分类管理,加强组织内部交流,树立共同目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系统思考能力,使学生组织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是大大降低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本,节约通讯成本和办公用品的消耗,同时也使高校学生工作“磨破嘴,跑断腿”的现象大为改观。但是,利用网络工具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教育效果难以保证;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交流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容易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等。 所以,辅导员不能完全依赖网络通信工具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仅能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应用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新途径,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效率,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实现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