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9733100000042

第42章 辅导员日常工作———大学生服务(3)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导员们只有认真落实这一工作,才能切实保障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快,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影响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 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稳定,而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始从传统的毕业分配向现代的就业指导转变。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辅导员是整个工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与管理者,他们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等,他们是学生就业指导最直接的老师。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专业,是30年前在美国诞生的,之后引进到各个国家,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这个专业随着需求者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生涯传入我国并迅速地发展,这与我国的就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还是捧着国家包分配的 “铁饭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铁饭碗”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竞争。 职业生涯规划刚传入我国的时候还是一个崭新的名词,但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高校学生工作也融入这一新的项目,而辅导员也多了扮演一个职业规划师的角色。 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 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道路。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在了解自我和外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成功提供有效的途径。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走向复合型和能力型。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让学生定下职业目标,并相应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改变学生临近毕业才考虑就业的思维定式,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做起。 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者的角色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去,从学生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个时候辅导员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才会使职业生涯规划发挥更大的作用。 误区一:过于紧张。 有的学生在大一制定了规划之后,往往就会觉得自己离目标很远,压力很大,从而天天处于紧张的状态,连周末也不敢休息。其实早做准备不是坏事,但是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做好计划逐步提高自己。 例如决定考研的同学可以将重点放在学习上,但是并不代表两耳不闻窗外事, 应该参加一些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学历而且要有高素质。误区二:自以为是。有的同学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后,认为自己已经离成功不远了,以为多拿几本证书,多参加一些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一个人的素质:比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做人的品德等这些方面都必须在长期有意识的积累中才能慢慢显示出来的,因此证书和成绩只是一个方面,用人单位更重视综合能力和素质。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1)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就业问题,整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西方发达国家由学校承担的生涯辅导与职业教育几乎是幼儿园开始的, 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经历了生涯认知阶段、生涯探索阶段、生涯定向阶段、生涯准备阶段和生涯安置阶段。在大学,各国高校更是设立专门机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呈现职业化、专门化、高素质的特点,学生一进校,就接受了较为系统和严谨的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也日益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定向及在校期间的职业心理发展、职业能力培养等施加影响的过程。 其工作目标不仅是实现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更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实现其人才价值的最大化。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各高校除了成立“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还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教育教研室”,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也从一般的讲座,发展成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系统讲授。教学内容也从就业形势政策与求职应试技巧等浅层次上升到更注重知识性、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较高层面。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正在逐步加强,并初步树立了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崭新理念。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之上的经济,其显著特征是拥有知识、信息和能力的人,才能够成为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经济元素。因此,学习知识仅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而提高掌握与交流信息,整合与强化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成为日益重要的教育单元,这引起了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为顺应市场需求,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而作为大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个性发展目标,增强自我培养和锻炼的自主意识,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时期, 是在他们最重要的黄金时代所做的全面系统的人生规划。这一规划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明确奋斗目标。 职业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能够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青春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相互交织,是一个迅速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指导生涯规划,使学生终身受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更强调团队合作的信息技术时代,学习力、耐受力、修炼情商和完善逆境情商等,都将成为未来社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设计未来,并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立足当前,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规划设计不合理。

现在不少大学生目标都放在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同时在收入、福利、工作环境方面期望过高。当走向社会之后,经过多次碰壁后,发现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现实有所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反省并对规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作出修正或调整,从而保证最终实现人生理想。

(2) 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不强。.

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有些同学为了增加“工作经验”,盲目找兼职,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 因此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应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3)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4) 大学生自我目标缺失。

受中国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升官,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 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如何与职业世界融合等。自我目标的缺失,致使众多大学生没有建立切实的生活目标,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态浮躁、行为懒散,学习不认真,整天沉溺网络,得过且过。

(5) 了解职业生涯有关理论途径有限,而且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长期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学校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理论途径有限。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追求高收入、高地位和高福利,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区、乡镇锻炼,不愿到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中小城市的基层单位工作。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

(6) 主体意识淡薄。

大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按部就班”过来,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很少与社会接触,接触职业生涯世界的各种信息更加少;很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自己人生道路发展问题。 不少大学生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很少认真思考,为己所用。进入大学后,仍然很少主动出去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用生涯辅导的概念来谈,是生涯责任感的不足。主体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在就业求职时,主动性不够,“等、靠、要”的思想还普遍存在,较多地依赖学校老师和家长等,很少主动寻找就业信息,求职准备不够自觉,求职不及时。 在求职过程中,就业自主能力不够,缺乏求职技巧、方式不够有效,不懂就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差等,此外,创业意识欠缺,创业期望值过高,创业能力不足。

4.辅导员指导就业工作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指导就业工作的优势。

辅导员队伍普遍年轻,容易和学生亲近、沟通。许多辅导员是从大一开始辅导学生直至毕业,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 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着联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作中,辅导员将就业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根据就业中心的部署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将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对学生的就业跟踪和就业状况调查及时反馈给就业中心,以便学校有翔实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工作研究,作出就业工作的全面部署。

(2)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辅导员缺乏就业指导相关专业知识,指导形式、内容简单。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但是目前各辅导员普遍年轻,工作时间较短,大部分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在指导学生就业时,指导形式和内容单一,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协助校、院(系)两级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工作等方面。实际工作中向学生空洞地强调“考研”、“降低就业期望值”、“讲诚信”、“不做假简历”

等,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有的辅导员甚至过分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 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有的学生盲目签约,而后毁约;有的辅导员不能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考研,容易让学生认为考研是本科毕业唯一的出路,进而出现有的学生有业不就。

②辅导员职责不够明确,影响辅导员指导就业工作积极性。 当前大部分学校没有明确辅导员职责,也没有明确地将指导学生就业纳入辅导员职责,没有制定科学的监督考核办法,没有形成整套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许多辅导员凭着对学生的爱、关心在默默工作,但也有少部分辅导员因为缺少监督考核,对学生漠不关心,从而影响辅导员指导就业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