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世界科技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
9732800000039

第39章 俄罗斯

国土面积:1708万平方公里

人口:1.435亿人(2006年)

GDP:216650亿卢布(约合7572.8亿美元,2006年)

人均GDP:150975卢布(约合5245美元,2006年)

货币名称:卢布

财政收入:51251亿卢布(约合1780亿美元,2006年)

财政支出:35122亿卢布(约合1220亿美元,2006年)

外贸总额:3688亿美元(2006年)

粮食产量:7850万吨(2006年)

2007年俄罗斯科技发展最新成就

电子信息技术:

研制出拥有566个处理器,每秒钟可运算12万亿次,内存容量达1136千兆的超级计算机;微软公司俄罗斯创新中心落户西伯利亚。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为一台名为“西伯利亚赛艇”的超级计算机揭幕。该超级计算机位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是独联体和东欧地区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西伯利亚赛艇”超级计算机可以应用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以及用于预测天气和气候、全球大气层变化。还可用于预测财务和经济指数,进行工程计算以及优化交通流。

俄罗斯联邦信息技术与通讯部2007年6月表示,目前俄罗斯拥有2700万互联网用户,预计2008年将增长到4000万。同时,该部部长列昂尼德·雷曼对俄罗斯软件服务业的未来发展也持乐观态度,认为俄罗斯软件服务业出口额到2010年将从目前的18亿美元增长到100亿美元。

2007年10月底,美国微软公司在俄罗斯托木斯克市综合技术大学设立的创新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将从事研发软体技术和解决编程难题,其中包括具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该中心将把大学生的科学研发潜力和企业的机遇结合起来,为IT专家和IT使用者开设教学计划,使之成为独特的产业人员培育中心。

基础研究方面:

“2007年至2011年,国家技术基础联邦专项计划构想”开始实施,把氢能开发、制造国产运输工具等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政府逐步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财政支持,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也空前加强。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强势崛起,2007年,俄罗斯各领域都呈现蓬勃振兴之势,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国家对科技发展的全年财政拨款达2000亿卢布(1美元约合24.3卢布),比2000年增加了4倍。到2010年,这个数字有望翻一番,达到4000亿卢布,如果加上商业投资,将达到6000亿卢布。

2007年是俄罗斯政府批准的“2007年至2011年国家技术基础联邦专项计划构想”实施的第一年。该专项计划旨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商业需求所必需的大型综合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包括开发氢能、通过国际合作制造有前景的国产运输工具、保护国家不受生物恐怖主义和毒素损害、研制能在极端自然条件下使用的新一代轮船等。此外,还将在联邦专项计划的框架内,在国产电子元件的基础上生产各种有前景的电子技术系统。

“2007年至2011年国家技术基地的联邦专项计划”的实施费用大约为1000亿卢布。联邦预算为此将拨款490亿卢布,这些资金中的大部分约360亿卢布将被用于开展科研和实验设计工作。

在基础科学领域,国家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将于2008年至2012年实施首个基础科学研究五年计划,政府计划在2008年投入480亿卢布用于支持基础研究。

在具体技术领域,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2007年初,俄罗斯确立了发展毫微工业战略。2007年4月26日,普京在向联邦会议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要尽快建立俄罗斯毫微技术集团公司,并至少拨款1300亿卢布发展毫微技术,国家应当投入必要的资金为毫微技术的研究提供技术、人才和组织保障。在备受瞩目的俄罗斯版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格洛纳斯”的应用方面,俄罗斯也迈出了关键一步。2007年5月21日,普京签署了关于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免费为特定用户服务的命令,并要求主管部门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2012年至2020年发展和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联邦专项计划。

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在2007年8月透露,俄罗斯“科研和科教人才”联邦专项计划预计将于2009年启动。该专项计划将支持以年轻教授或副教授为代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团体。这一为期5年的专项计划将帮助大学生和年轻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组织他们参观著名科研中心以提高专业技能,以及扩展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范围。

该专项计划的拨款总额达698.41亿卢布,其中包括617.4亿卢布的联邦预算资金。

能源环境科学:

俄罗斯的北极和南极科学考察吸引了众多关注,包括重启对南极东方湖的钻探、到北极洋底插旗。科学家还提出人类活动并非导致地球全球气候变暖罪魁祸首的观点。

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恢复对全球面积最大的冰下封存湖泊——南极冰层下的东方湖的钻探,这一研究对于揭示地球气候自然变化及研究地球生命演变有着巨大意义。8月1日,俄科考队抵达北极点,2日从北极点下潜,在4000多米深的洋底插上钛合金俄罗斯国旗。这是人类首次在北极点洋底插旗。2日起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包括潜入4200米水下采集海底动物和土壤样本、研究地热和水化学现象、与国际空间站视频连线等。

科学家哈比布拉·阿卜杜萨马多夫提出一个与大多数人相左的观点,认为人类活动并非导致地球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有关研究证明,在最近几千年,太阳活动200年周期变化与地球温度变化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对地球气候具有决定性影响,对火星及太阳系其他星球的气候变暖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航空航天方面:

继续保持世界航天发射大国领先地位,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计划稳步推进,在远东建立新东方发射场计划获得批准。

2007年不仅是前苏联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科罗廖夫诞辰100周年,也是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诞辰150周年,以及世界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发射50周年和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成立50周年。为此,俄政府和航天部门接连举办了多项隆重纪念活动。

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查尔斯·西蒙尼随国际空间站第15期长期考察组成员进入国际空间站,成为第5位太空游客;第聂伯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将16枚外国微型卫星送入轨道,一洗2006年该火箭“一箭十八星”坠毁的耻辱;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所开始模拟火星飞行实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计划稳步推进,一架图-154客机成为第一个装有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客机等事件都是俄罗斯航天2007年备受关注的事件。

2007年9月,俄航天局证实,俄正在研制使用飞机发射轻型卫星的“空中发射”计划。该技术被认为是惟一一项能大幅度降低将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尤其是地球同步轨道成本的新技术。“空中发射”系统的基地预计将设在印度尼西亚的比亚克岛。俄正在同印尼开展从安-124型飞机上将带有卫星的轻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空中起跑线”合作项目。

2007年俄罗斯航天界的另一件大事,是总统普京11月6日签署了关于在阿穆尔州建立新东方发射场的命令。该发射场建设工作将耗时10年,计划2015年前进行首次发射,自2018年起启动载人航天计划。建成后,东方发射场将由联邦航天署负责管理,必要时新的东方民用发射场可发射军用航天器和落实国际合作项目;东方发射场将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及拜科努尔发射场一起,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航天发射基地,其载人航天计划甚至可能逐步取代目前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2007年,俄美宇航员总共安全进行了23次太空行走,创下单年太空行走数量的纪录。

材料科学方面:

纳米技术被定为俄罗斯科技战略的火车头,拨款60亿卢布用于发展纳米技术,并提出了《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法案。

纳米技术一直是俄罗斯政府大力发展的领域。俄总统普京在2007年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中,将发展纳米技术确定为俄罗斯科技战略的火车头。2007年6月22日,俄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作为纳米技术委员会主席,主持举行了政府发展纳米技术行业观察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政府拨款60亿卢布用于纳米技术研发。

一些议员还在2007年向国家杜马提交了《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法案。该项法案规定,为发展纳米产业,加快纳米产业必要基础设施建设,隶属于俄政府的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将成为全俄最大的非商业性组织。

生命科学方面:

俄罗斯在失重状态下对活体生物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治疗艾滋病新制剂和癌症肿瘤诊断仪器研制方面有新进展。

2007年9月,54只蟑螂搭载俄罗斯光子-M3科研卫星进入太空,进行了10多天的太空之旅。向太空发送这些无需进食进水就能存活1个月以上的普通棕黄色蟑螂,是为了研究失重对活体生物的影响。

俄罗斯联邦医学生物研究署免疫学研究所研制出可治疗艾滋病的新制剂。这种制剂使用半年后,能完全抑制病情最严重的晚期艾滋病患者的病毒繁殖,但患者使用制剂后不能停用,需要终身接受治疗。

新西伯利亚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能确定癌症肿瘤范围的仪器,这种仪器能帮助外科医生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弄清癌肿的轮廓,确定健康的器官组织和发生癌变的细胞之间的范围,将会使癌肿外科切除手术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