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9731100000051

第51章 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邓小平文选,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3.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试用本,发至县团级),1990.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商品经济理论文选,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7.吴义生,系统科学概论,修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1992.

8.施昌东,美的探索,上海:上海文Z出版社,1980.

9.范文澜,中国近代史,重印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0.王亚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1.聂希斌等,现代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12.周原冰,道德问题论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1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4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4.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5.以群,文学基本原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4.

16.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文学理论争鸣辑要,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论文类:

1.江泽民,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日报,1989年9月30日.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日报,2001年7月1日.

3.袁绪程,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提法看生产方式的含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5(5).

4.项启源,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形态演进的研究,北京:当代思潮,2001(2).

5.江丹林,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唯物史观深层思考,上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1).

6.王守海,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发展战略,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3(3).

7.朱绍文,李斯特“国民生产力”理论研究,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4(3).

8.张文芳、冯玉华,论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刺激和领导作用,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5).

9.叶克林、陈广,小城镇发展的必然性,北京:经济研究,1985(5).

10.中央党校培训部理论宣传干部培训班赴襄樊考察组,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道路——襄樊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北京:理论动态,1997.7.15.

11.王敬新,试析中国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西安:人文杂志,1986(2).

12.苏石华,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本义及其名称的由来——兼与何兹全先生商榷,南昌:争鸣,1986(4).

13.于崇良,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与道德规范,北京:燧石,1995(5).

14.吴惠红,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兰州:甘肃理论学刊,1998(5).

15.宋定仑,邓小平文艺理论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新发展,北京:新华文摘,1994(2).

16.王汝成,新时期文艺论争的回顾与反思,北京:新华文摘,19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