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9731100000022

第22章 社科篇(1)

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回顾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进程的主要内容,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帝国主义侵占、瓜分、掠夺、奴役殖民地、附属国的历史,就是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历史。早在17—18世纪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在近代已经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缓解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经济问题,在剥削奴役本国人民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商品销售市场,侵占、掠夺殖民地、附属国,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垄断资本主义愈发达,就愈强化资本输出和对外扩张,强化对经济落后国家的控制和掠夺,通过各种途径,把经济落后国家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附属国。

经济落后国家,其发展一开始就处在帝国主义威胁和控制之下。为了引进资金和技术,开发资源,发展生产,不得不以本国的廉价原料或初级产品与国际垄断组织的资金技术相交换,或者吸引垄断资本的直接投资。民族工业品销售,由于工艺技术落后,产品成本高昂,难以与国际垄断组织进行竞争,不得不容忍国际垄断组织的商品挤占本国市场。如是等等,不但极大地限制了国家独立的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经济落后国家如果发展资本主义,国内的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的私利,往往牺牲本民族和人民的公利。卖身投靠帝国主义及其国际垄断组织,形成官僚买办阶层,把自己的国家变成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因此,经济落后国家如果选择资本主义道路,就难免受帝国主义的控制和掠夺,加剧本国的贫困化。

近代中国是个落后国家。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封建社会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产生和发展。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独立的资本主义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或殖民地。因此,他们宁愿与封建势力联合,也不愿看到中国出现强大的民族资产阶段。为了便于掠夺,他们在中国扶植了一个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于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也成为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严重障碍。正如毛泽东当年指出的,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所以,处于帝国主义时代广泛国际联系下的近代中国,要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唯一选择,就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摆脱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控制,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使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中华民族受尽屈辱。长年战乱和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把广大人民群众推向灾难深重的深渊。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拯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近百年来,进行了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特别是进行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大的斗争。此外还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爱国斗争。但都失败了。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人民的革命斗争,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根本原因,则是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革命。尽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极大地动摇了满清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农民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农民是分散的小生产者,受落后的生产方式限制,代表不了先进的生产关系,因而提不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不了革命斗争中发生的内外部矛盾,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即使夺得整个国家政权,全面确立如天朝田亩制度的新社会制度,也因缺乏公有制基础,难免蜕变,与初衷相背离,进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背离。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一方面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经济上、政治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们轻视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不能集中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与自己结成联盟。因此,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没有能力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无产阶级以觉醒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自此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经过28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其所以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集中代表和维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一场人民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革命胜利后必然要因势利导,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一是为了巩固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不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使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得而复失。二是为了集中代表和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确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能重新确立产生剥削和压迫的私有制生产关系,重演旧中国的历史悲剧。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唯一选择,就是通过过渡时期,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这一时期的民众愿望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人民,确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愿望,特别是农民群众在土地革命后,为了避免两极分化,确有走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经济状况决定的,是社会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具体体现。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在外部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瓜分,丧失了实际的独立,但还保持着表面的独立。在内部,资本主义商品和资本的侵入,使封建的自给经济开始解体,但封建社会的根基还保持着;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但力量极为弱小。所以,旧中国的经济状况,一方面是以农为本的小生产的汪洋大海,一方面是一定数量的机器大工业,包括钢铁、机器制造等基础产业和采煤、电力等动力工业。从宏观看,是帝国主义和军阀割据造成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从微观看,又有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总体上,是官僚垄断资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垄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面对的经济问题,首先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治理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由于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弱小畸形,无论在资金、技术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难以满足当时的需要,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给当时的中国发展带来任何希望。只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靠发挥公有制和国有经济的优势,才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其次是没收官僚资本。由于旧中国的官僚资本已经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并垄断了国家经济命脉。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将没收来的资本转变为人民国家的国有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将没收来的资本转交给力量弱小的民族资产阶级或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私有经济。

再次是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产资料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尽管土地革命后,农民分得了土地,但是小农经济是站在十字路口上的极为脆弱的经济,遗留着旧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而且小土地私有常常是大土地兼并的基础。小手工业和私营小企业亦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被大资本兼并。要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产资料问题,唯一途径,就是对传统的私有制实行根本变革,因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正是从上述具体国情出发,党中央于1953年适时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努力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五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充分说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英明、正确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并没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而是遵循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各国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落后国家可以跃入先进行列,先进国家也可能衰落到落后行列。公元前20世纪,中国和欧洲先后进入奴隶社会,但中国没有形成古罗马那种典型的奴隶制度,却比欧洲早十个世纪进入封建社会。美洲的印第安人到近代还没走出原始社会,但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一跃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近代中国虽是贫穷落后国家,但却形成了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垄断着国家经济命脉。正如列宁说的,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将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有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正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变革的特殊性所在。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总要经过艰难曲折。社会主义在其完善发展的进程中,亦会经历无数艰难曲折。特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的社会痕迹的残存,会影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但是,时代潮流不允许倒退,人民利益不容许倒退,只能顺应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主潮流,选择和开拓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新生事物成长总要经过艰难曲折。认识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前进方向,又要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道路,把前进性与曲折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同时又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在完善发展的进程中,同样会经历无数艰难曲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既不能因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艰难曲折迷失前进方向,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对胜利成果的巩固掉以轻心,“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因此,应确立忧患意识,在与形形色色的反社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在艰难中矢志不渝地推动社会主义前进。

社会主义的前进性最突出地体现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遭受的挫伤并没有改变这种趋势。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想,而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创造自己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社会迄今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社会形态,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源。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造成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期间,整个社会犹如发生了一次“社会瘟疫”,陷于瘫痪状态。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业,工厂关闭,社会生产力受到毁灭性破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曾使工业产量下降44%,贸易总额下降66%,失业工人达3000万。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改变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资本主义积累造成了资本家的财富积累和无产者的贫困积累,造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资本家凭借资本积聚和集中,几乎吞噬了社会一切财富,并且凭借占有的大量生产资料对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进行残酷剥削。无产者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把自己作为劳动力商品出卖给资本家,终身挣扎在贫困线上。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残酷剥削和压迫,迫使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不断地反抗斗争,不断由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从而,资本主义造就了它的掘墓人。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冲突必然导致资本主义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