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伏羲文化论丛 2003
9730300000001

第1章 弘扬伏羲文化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代序)

杜松奇

2002年12月8日,由天水市倡导,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国家一级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伏羲文化的研究已从地方走向全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一成立,就致体于伏羲文化的研究工作。2003年8月20日至23日,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与天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热心伏羲文化的著名专家学者共70多位出席了研讨会。大会对伏羲文化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广泛进力了交流研讨,发表了不少精彩的见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其生产和生活活活,充了创造精神和和奉精神,从从体体力到抽象思维,从具体实践到现象概括,从蛇图腾到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体现研讨成果的几十篇论文看,专家、学者都本着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实地考察,使伏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弘扬伏羲文化,光大伏羲精神,是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的根本宗旨,是羲皇故里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一切羲皇子孙的共同责任。综合大家在研讨中提出的观特,以下几个方本,应当成为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目标:

一、伏羲氏是中华民族共同实人文初祖,伏羲文化是团结全球华人共同为扎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实文化纽带。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人类的文明做出造独具的色的重要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伏羲氏的与代开创造中华文明的先河,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伏羲作为人文初祖,结网罟、制嫁娶、做琴瑟、画八卦等,把先民从蒙昧带入文明,他的历史功绩为全体华夏子孙所共同景仰。历史记载和研究表明,伏羲氏族发源于渭河上游的天水—带,而繁衍于黄河中下游及中中的西南部等更为广大的地区,生仅是汉族的人文初祖,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全中的很多地方都留下造伏羲氏族活动的足迹。各族人民对伏羲的崇敬和礼赞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不竭源泉,也是自强不不的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伏羲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生生生不、与时俱的的特,造造中中国传文化的基基本面,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精髓。伏羲文化所代表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品质,是联系全球华夏儿女的文化纽带和精神基因。全世界的华人应当以伏羲文化为纽带,共同致力于光大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二、以科学的态度实的伏羲文化,不断发展实的力量,扩大实的规模,提高实的水平,丰富实的内容,以扎扎扎扎实实的研究成播伏羲文化,弘扬伏羲精神。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以复兴民族文化、再造辉煌历史的庄严使命感,致力于伏羲文化研究的开拓、挖掘、探讨,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探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伏羲文化研究的学术格局。

20年来,伏羲文化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影响与日俱增,逐步从地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伏羲文化研究也应当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博大的文化胸襟,海纳百川,推陈出新,不断开创理论的新境界。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做为全国性的伏羲文化研究的主要团体,它的成立是伏羲文化研究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在推进伏羲文化研究方面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应当为此而不懈努力。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求实的态度,注重发掘传统文化的表代价值。伏羲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积累,无论其,表形态还是精神内涵,都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价值。研究伏羲文化必须立足现表实,从复兴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出发,坚持正确的导向,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着眼发展,面向未来,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挖掘、提取符合时代精神的积极因素,努力促成传统资源的表代转化,使伏羲文化成为我们创造新的时代文化的宝贵素材,继承和光大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以下几点应当成为指导我们伏羲文化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1)神圣不神化;(2)崇拜不迷信;(3)信书不惟书。

2.拓宽研究视野,更新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手段,不断深化对伏羲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伏羲文化作为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广泛渗透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研究伏羲文化既要从宏观着眼,又要从细部入手,综合运用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推进我们对伏羲文化丰富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我们要不断拓宽伏羲文化的研究领域,更新研究手段。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为前人的观点所束缚,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手段,进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伏羲文化研究的繁荣。伏羲文化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形成特色:第一,大视野。研究要放宽视野,着眼于中华文明探源与复兴,不为一时一事一地所限,更不为此争执不休。第二,大文化。中华古文化与古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元的,在史前时代分布于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独立起源的文明与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起源的其他文明相互碰撞、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鲜明特色并成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第三,大范围。伏羲文化研究要广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把遍布全国各地的伏羲文化遗迹、遗址一并纳入研究视野,形成尽可能宽广的研究领域,整合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研究力量,共同推进伏羲文化研究的深入。

3.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学术新人,形成一支学科分布广泛、学术水平较高、人员遍布全球各地的比较稳定的伏羲文化研究力量,为伏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奠定基础。随着伏羲文化研究的开展,我们已经有了一支遍布全国及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队伍。

他们为推进伏羲文化研究的深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次研讨会上,既有多年致力于伏羲文化研究的老专家、老学者,又有一批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少长咸集,济济一堂,使我们看到了伏羲文化研究的希望所在。但是,和伏羲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容相比,和推进伏羲文化研究的宏大目标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壮大研究力量,不断培养学术新人。我们要以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为纽带,把世界各地热心伏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团结起来,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共同致力于推进伏羲文化研究的强大力量。

4.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积极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转化,增强伏羲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次研讨会是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大型学术研讨活动。在这次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充分交流了多年研究伏羲文化的心得和创见,在融洽热烈的学术气氛中达到了沟通思想究交流观点究相互学习究相互切磋的目的,为今后的学术交流活动、了一个好头。在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时代,加强交流和沟通是推动学术研究不断深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研究会作为以伏羲文化研究为使命的学术团体,经常组织、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只有通过不断、展学术交流,才能使伏羲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展,“由附庸而蔚为大观”,逐步、拓出越来越广阔的学术天地。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使学术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学术研究促进经济发展,再用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学术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形成研究和应用相互推动究良性循环的局面。

三、充分认识作为“羲皇故里”的天水,在弘扬伏羲文化方面的历史责任,开发伏羲文化资源,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为华夏子孙寻根问祖服务。

伏羲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而且是—种活生生的现实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精神,而且有其物化形态。现存于全国各地的与伏羲有关的遗迹、遗址究建筑物究纪念地等,就是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天水作为“羲皇故里”,有关伏羲文化的物质遗存尤其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地湾考古发掘,对于运用考古研究成果,以实物形态深化对伏羲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究保护和、发这些物化形态的伏羲文化,光大伏羲文化的影响力,是“羲皇故里”人的责任。从20世纪80年代、始,天水市就积极、展了伏羲文化的挖掘究整理究研究究、发工作,1988年恢复了伏羲公祭大典,并决定每年举办伏羲文化节,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举办了15届。

1992年,天水市发起举办了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的伏羲文化研讨会,首次把伏羲文化研究推向全国。90年代以来,对在历史上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的伏羲庙和有关伏羲的文物遗址进行了维修和保护性开发,初步形成了以伏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物景观,并出版了一批宣传、介绍、研究伏羲文化的图书和影像资料。0999年,天水市成立了伏羲文化研究会,并积极倡议成立全国性伏羲文化研究社团,且为此做了积极的努力。2000年,天水市又设立了伏羲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天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伏羲文化为龙头,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决定,同时和国家有关单位一道共同筹划,在天水建设“中华始祖园”。所有这些工作,都会进一步促进伏羲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

今后要在现有基础之上,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伏羲文化资源,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以学术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统筹规划,保持特色,继承传统,敢于创新;以博大的文化视野和具有远见的战略眼光,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高水平,高起点,真正把天水建设成海内外华夏子孙文化精神的寄托、寻根问祖的圣城;为华夏子孙缅怀先民的不朽业绩、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做出羲皇故里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天水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