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佛寺诗联选
9729900000011

第11章 编后记

我们怀着深望与诚挚,把《大佛寺诗联选》奉献给海内外的读者。本书从酝酿、筹划、集稿、编选、审定直至最后付梓,前后一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现在,在几经周折之后,它终于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庆幸的。本书共收入自明代至今的诗歌作家、作者和爱好者的350首各种形式的诗歌和96幅楹联(包括六篇赋文和少数匾额)作品。

张掖大佛寺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国家旅游局评审公布的3A级旅游景区,其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还是甘肃省佛教文化的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的佛教文物大都是罕见的稀世之宝。但目前,还有不少人对享有“天下第一卧佛”美誉的张掖大佛寺知之不多。所以,我们想有必要、有责任在已有的《张掖大佛寺简介词》、《书画珍品》、《朱子家训》和《丝路名刹——张掖大佛寺》等宣传资料基础上再选编一本宣传大佛寺的诗歌集。通过这一整套的东西,使更多的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张掖大佛寺,把享有“天下第一卧佛”美誉的张掖大佛寺宣传出去,把“塞上江南”金张掖宣传出去,同时满足那些爱好传统诗词游客的精神需求,增加他们对旅游的情趣。这项工作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张掖中学退休老教师周光汉、民乐海潮诗社社长李中峰、张掖日报社原副总编刘晓东、甘州区廿里堡乡王登瑞、原张掖地区水电处高欣荣、甘州区文联主席张少华、原张掖地区商业处王秉德等诸贤达的热情赞同和有力支持。他们或赐函惠稿,或提供线索,或推荐作品,或介绍作者,或提出建议,或不顾年高实地游览,以获见闻,或悉心指导,特别是李中峰、王登瑞和刘晓东先生,仔细阅读了全部书稿,并对部分作品作了修订,他们都倾注了巨大热情,于本书的编成贡献特多,令人感佩。

为了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使本书能收入更多作家、作者的作品,能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程度上反映吟咏大佛寺诗章的概貌,我们拟定了几条选稿标准: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二、作品不以曾否发表或作者的身份、地位定取舍。只要是华章佳作,概在入选之列。三、对于诗词曲格律,要求严格遵守,按“规矩”办事。即绝句要讲平仄、押韵,律诗还要讲对仗,词、曲要按词牌或曲牌的规定,不能含糊。遵守格律,而又不拘泥于格律,允许严中有活,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以“不以辞害意”为理由而置格律于不顾。四、编选者、出版社编辑对作品有删改权,但持慎重态度。为保持作品本来面目,除非万不得已,我们尽量不予改动。非改不可的,也只限于声韵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尽可能与作者商量。五、为节省篇幅,作品加注只限于涉及本事、写作背景或有关人名、地名之必须作说明的,一般由作者自注,并力求言简意赅。六、为阅读方便计,全书分为诗、词曲、辞赋、楹联匾额四编。在编排上,古人作品排在前,其余作家、作者作品按搜、征集到的先后为序,不分男女、大小,在其作品首次出现时均加小传,简介包括姓名、生卒年、籍贯、单位(或职业)、职务或职称几项内容,以后出现不再重复介绍。生平资料缺乏的作者,则不详注。请见谅。

编选的整个工作是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下进行的。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马西林为本书题词,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袁第锐先生为本书封面题签,中共张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田宝忠在百忙中阅读了书稿并为本书作序、题词,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训端为本书供其书品,原张掖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办公室张志纯主任、甘州区乡镇企业管理局贺建国局长、甘州区教育局秦福伟副局长、河西学院数学系魏平讲师、甘州区区乡公路管理站李波同志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编选者所在单位的孔瑛女士协助打印书稿,他们对本书的编成,都起了积极作用。在此一并致谢。同时,向赐稿的作者以及为本书的编选出过力、操过心、做过有益工作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甘州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护士贺光梅,这两年多来,她让我少做了许多家务,我才有更多的时间扑在这件事上。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们,这本书的出版是完全不可能的。编选工作,自然要吃些苦头,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我们通过这项工作,汲取了营养,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结交了师友,增进了友谊,收获很大,感受很深。因此,虽则劳累,心情始终是愉快的。

诗文共欣赏,有疑相与析。

我们期望着海内外的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陶琦谨述

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