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军中结识了年龄相仿的柴荣,其干练聪颖给柴荣留下了深刻印象,野史上称之为“双龙会”(指白龙子柴荣和赤龙子赵匡胤的聚会,但历史上他们并没有结拜,这只是和桃园结义一样的小说桥段)。由于在乾佑之变中,郭威的子女都被汉隐帝杀光了,所以柴荣就过继给他的姑父郭威,更名为郭荣,立为皇太子,两人的命运都由此发生了转折。广顺三年,赵匡胤升为滑州副指挥使。同年,晋王郭荣(柴荣)任开封府尹,明确了皇储地位。既然明确了储君地位,就要拉拢人手,于是郭荣将其颇为欣赏的赵匡胤调任开封府马直军使,成为未来皇帝的潜邸近臣。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镇宁节度使郭荣继位,即为周世宗。周世宗刚继位时情形其实和汉隐帝差不多,都是年轻人面对一群老叔伯,但是显然周太祖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驾崩前就作了解决。
首先是让郭荣担任开封府尹,明确为皇储,既锻炼能力,也培植势力,然后废掉王峻、王殷两位老伯,扫清了郭荣继位的障碍,所以后来周世宗继位后避免了汉隐帝当时的尴尬,这都是以一个(或许还不止一个)朝代的灭亡为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哪!不过周太祖可以在身前解决内忧,却未能完全解决外患,别忘了北汉还在太原等着后周出丑呢。这下郭威死了,剩下郭荣这个毛头小子,刘崇欣喜若狂,认为这是报仇雪恨的大好机会,立即集结兵马,并且向辽国强烈要求派出大军助阵,讨伐后周。刘崇亲率三万大军,以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直指潞州(今山西长治)。辽帝国则派出援军约七万人,由政事令、武定节度使耶律敌禄率领。这一次刘崇其实是倾国而出,更兼有辽帝国鼎力援助,但是后周方面刚开始并未引起重视,认为又是例行袭扰。
镇守潞州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派出部将穆令均仅率两千骑迎战,当然是羊入虎口,穆令均阵亡,全军覆没。李筠这才认识到这是一场大战,连忙固守潞州,向开封报告军情。正在为太祖治丧的后周朝廷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就如何应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周世宗认为应该御驾亲征,理由是汉辽联军势大,非亲征难以获胜,何况汉隐帝的教训就摆在眼前,遣将出征容易造成兵变丢了皇位。而老臣同平章事冯道则认为小皇帝应该坐镇开封,遣将出征,理由是五代中有很多皇帝都喜欢御驾亲征(因为他们实际上都是一些武将),前脚刚出门后脚家里面就造反了,连被誉为五代第一神将的唐庄宗也是这样死掉的。平心而论,五代就是这样的乱世,随便你怎么选择,只是早死晚死的问题,周世宗的情况还更接近汉隐帝而不是唐庄宗。
两派辩论到最激烈的时候,周世宗激动地喊道:“唐太宗就喜欢御驾亲征,每战必胜,我也要学他!”冯道则不留情面地反驳道:“你是你,唐太宗是唐太宗!你龙椅都没坐热,还是先把小命保住再来说这些大话吧!”双方的言辞愈发激烈,就差没在朝堂上说“在下欲与令堂携手共赴巫山云雨”了。这位冯道老先生号称五代最牛公务员,在朱温手下就开始当官,一直当到郭荣,其油滑于官场的能力史所罕见,就算后周又灭亡了估计还能在新朝廷当官,他都这么激动的驳皇帝面子,可见当时的情形确实非常激烈。应该说冯老油条也是一颗赤诚忠心,逆鳞直谏,理也说到了点子上,不过最终后周朝廷还是决议:御驾亲征!事实上,周世宗还有一个打算,就是要通过一场大战,树立起他在军队中的威信。冯道所说的风险他当然全部都要承担,但是生就乱世,热血男儿岂能不担风险!皇帝的龙阁暖裘、嫔妃佳丽固然令人不舍。但是,这些都暂寄给孟昶、李煜这些人吧!我,郭荣!注定是要跨上战马,提起铁剑,浴血在疆场之上的勇士。即使有朝一日,我遭遇了李存勖的困境,那我也宁愿选择战死在马背上,而不是窝囊地死在宫中!冯大人,感谢您的忠心直谏,但这一次,柴荣已决心要用双手杀出一条血路,就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