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顺利实现了党的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解决好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尽快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问题,是十二大的主要议题之一。从历史上看,交接班的问题从来都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几十年来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际共训。我们党的十二大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十二大这样顺利地、有条不紊地进行交接班,既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革命胸怀,体现了全党的共同意志,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一个创举。正如陈云同志讲话中指出的,这证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进一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伟大的党。这是十二大的一个伟大功绩,这一功绩的取得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它是多年来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结果。
新老交替的问题,在我国是60年代初期开始被提出来的。那时候,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年龄在60岁左右,中央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同志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鉴于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要培养和选拔干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以后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这样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盛衰存亡的大问题被搁置下来。干部一年比一年老化,新老交替的问题一年比一年更严重地摆在党的面前。
1979年7月底,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已经确立了,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组织路线问题,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他大声疾呼:“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选一些年轻的身体好的同志来接班”。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九七五年我主持中央工作,王洪文就说,十年后再看……”我们对林彪、“四人帮”的影响不能低估,不能想得太天真了。要想得远一点。一定要趁着我们在的时候挑选好接班人……亲自看他们成长起来”。后来,邓小平又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说:“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要忧国、忧民、忧党啊!”同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建国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使我们的组织状况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任务相适应”,“要在老干部的帮助和带领下,在群众的监督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或者比较年轻的干部把我们的各项事业的领导责任担当起来”。也是在同一时期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邓小平完全赞成这个由陈云概括出来的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这个方针在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和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中,都被明确地肯定下来。另外,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领导同志也一再强调实现干部队伍“四化”的问题。直至这次十二大、叶剑英、陈云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还着重论述了新老干部交接班的重要意义。
鉴于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把林彪当接班人写进党章,林彪摔死后又提出王洪文当接班人那种侧重于个人交接班的失败的教训,党中央确定,新老交替采取集体交接班的方式,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在1980年2月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经过深思熟虑,建议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处于第一线主持日常工作的机构,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要逐步年轻一些,增选比较年轻一点的胡耀邦等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主持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工作。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王震等同志还提出,他们在五届三次人代会后不再兼任副总理。十一届五中全会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选举胡耀邦为总书记,并选举了书记处的其他成员。这是党中央为解决新老干部交替而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步骤。
1982年上半年中央机关和国务院各部委的机构改革,是中央为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有秩序有步骤地实现新老干部交替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次改革,不仅使中央一级的党政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编制大大缩减,而且使部、司(局)两级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普遍下降了4~6岁,其中新提拔起来的中青年干部已分别占到部、司(局)两级新班子成员总数的16%和32%。许多老同志荐贤举能,扶持那些资望和经验都不及自己的年轻同志上来,自己甘当助手,或退居二、三线,担当起传帮带的任务。
党的十二大,从代表的产生到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的选举,是在全党范围内实现新老合作和交替的一个更大的步骤。在酝酿选举代表过程中,各地都有许多老同志以党的事业为重,诚恳地向组织上要求不要提名他们为十二大代表的候选人,把名额让给符合要求的中青年干部,这次选出的1600名代表和149名候补代表,绝大多数是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优秀党员,其中中青年占将近2/5,各方面的专业人员,专家也占丁相当比重。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候选人的酝酿名单,是根据干部队伍要逐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新老交替的要求,用了3个月的时间,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提出的。这几个名单经十二大的大会主席团酝酿后,提交全体代表讨论并进行了预选,然后又根据预选的结果调整了候选人的名单,产生出正式候选人名单。提交大会进行选举,这就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统一了全党的意志。
十二大用了3天时间对三个委员会的候选人名单进行了认真的分组讨论,代表们都赞成和拥护叶剑英、陈云在大会上发表的着重论述新老干部交接班问题的重要讲话。经过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讨论,代表们思想更趋一致,在随后的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出了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新的中央委员会有正式委员210人,候补委员138人,合计348人。其中第一次进人中央委员会的有211人,占6。5%;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71人,占49.1%(内有55岁以下的112人,占32.2%,50岁以下的占14.1%),中央委员中保留了16位71岁以上的老同志,他们是德高望重,在国内外享有巨大威望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同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相比,新的中央委员会一个最显着的特点是吸收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叶剑英在大会上讲话时热情洋溢地援引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雏风清于老风声”来称赞我们党的这批新秀。他们走上了中央的领导岗位,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制定和通过了一个好的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我党历次代表大会都非常重视党章的修改制定,党的十二大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为大大提高全党的政治素质,提高党的战斗力,制定丫我党历史上最为充实和完善的新党章。十二大党章的特点是:(1)有了一个内容比较充实的“总纲”;比较完整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党的性质和党的总任务,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领导作用,都做了马克思主义的规定。(2)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更加严格。(3)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新党章强调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4)新党章对改善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体制,对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都做丁许多新的规定。十二大的新党章是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而制定出来的。我党历史上的党章,七大、八大的党章是比较好的。七大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增加了“总纲”部分,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八大党章突出了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强调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和加强党内集体领导,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要求列入党章,并对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九大、十大党章是在指导方针根本错误的条件下产生的,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些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十一大党章也包含有严重缺陷。十二大党章继承发展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同时,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因而比我们党过去的党章更加充实和完善。因此,十二大党章是建党以来最好的党章,给整顿党的组织和转变党的作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二大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丰富和发展,择其大者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问题。过去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往往强调剥削阶级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还强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十二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这就使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既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也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因而更加全面完整。(2)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问题。过去的论述往往强调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以及后者向前者的过渡。十二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形式的同时并存。(3)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过去的论述往往强调计划,排斥市场,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和界限。(4)关于阶级斗争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十二大报告提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另外,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问题上也都有新的表述,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第五,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党的历史上,曾两次提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一次是八大,一次就是十二大。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刻举行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明确宣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人民政权的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八大的这一战略决策,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符合我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适应新的形势,八大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建设,国家的民主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党的十二大对我党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对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制定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和更为完备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路线,它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同时并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首创。十二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总之,党的十二大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以上所述,只是几个主要方面,据此已足以证明十二大同七大一样伟大了。十二大也正是作为在政治上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是组织上实现新老合作和交替的大会,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会而载入党的史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