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9657400000020

第20章 六年级,孩子健康心态的形成期(2)

注意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折教育

社会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因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华罗庚;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张海迪等。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都会给孩子带来鼓舞的力量。

孩子遭遇挫折后的引导和教育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家长应给予受挫孩子以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第一,要孩子敢于正视现实,承认现实。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孩子认识现实,承认现实,应要求孩子多考虑主观因素,不要过多的强调客观原因,更要注意纠正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的不承认主义态度。

第二,帮助孩子下定决心,想办法摆脱困境。家长应帮助孩子下定决心,想办法摆脱困境,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让孩子把眼前的不幸或挫折,当成考验自己、磨炼自己、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家长应教育孩子,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要做一个强者。

第三,用补偿的方法战胜挫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与阻碍,使孩子的目标无法实现时,父母可以教育孩子采取补偿法来达到目的。如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的目标,以现在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第四,用升华法来战胜挫折。孩子遇到挫折后,父母可教育他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行为转变为符合社会期望的动机或行为,或者将低层次的目标追求引导到更高的目标追求之上。升华一方面转移或实现了原有的情感,使心理获得平衡,另一方面创造了积极的价值。

科学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解释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是人们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所持的一种心态,指当个体认知到当前事件、情境的要求与自己的信念、经验、思维习惯等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与常理相背离的情绪、行为或行为意象。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心理逆反期的阶段,很多家长会感觉到孩子不再听话,开始阳奉阴违,甚至会出现和家长顶嘴、吵架的情况。

高飞刚上六年级,爸爸妈妈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这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们希望儿子在未来能够展翅高飞,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这天晚上,高飞正在看韩寒的《三重门》,边看边喝彩,高飞的爸爸奇怪儿子今天怎么这么激动,因为平日里他看书总是悄无声息的。于是,爸爸便问高飞:“有什么值得喝彩的?说出来让爸爸见识见识!”

高飞便把韩寒那种叛逆精神讲给了爸爸听,却不想爸爸听后不以为然,有点不高兴地说:“以后不要再看这样的书了,这会影响你学习的积极性,你还是好好上你的课吧,这样将来才会有出息。”

“韩寒的学习不好,可是你看他现在多有出息啊!做自己喜爱的工作,还玩赛车,这也是我向往的生活!”高飞接过话茬,兴奋地说。

“韩寒这样的是极少数,你看看有几个有出息的人是韩寒这样的啊?别学他的什么叛逆精神,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爸爸严厉地说。

“跟你也说不明白,反正我就爱看他写的文章!再说了,将来有没有出息是我自己的事,你们别管我!”说完,高飞走进了自己的房间,继续看《三重门》去了,留下一脸愕然的爸爸独自在客厅坐着。

当孩子开始逆反,和家长对着干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如果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听之任之,可能阻碍他的社会化,甚至不良的人格;反之,如果对其粗暴制止或强行压制,则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将他们推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如何科学地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找到孩子逆反的原因

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专家把形成孩子逆反心理的诸多因素归纳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

第一,主观因素方面。从主观因素来说,六年级的孩子爱逆反,首先是和其特定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大脑的发育日渐成熟并趋于健全,孩子的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强,思维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和丰富,这就为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但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其认识是不坚定的和易动摇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由于其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的偏差太大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大人的一些正常教育往往不是与之同向思维而是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与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与施教者对立面,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第二,客观因素方面。从客观因素来说,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四点:

首先,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地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孩子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家长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孩子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部分老师的不恰当言行,在施教过程中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进而产生排斥,逐渐的让孩子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甚至背离并反其道而行之。

再次,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孩子的同辈中,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他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因此,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人生的两个反抗期,第一个是在三岁左右,第二个是孩子十来岁。这两个反抗期均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孩子们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然而,许多家长却对孩子的行为难以理解,有的表现为冷漠、置之不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制止,甚至给予处罚,这都会使孩子感到压抑,从而以反抗来回应家长。

用同理心疏导孩子的逆反

父母疏导孩子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同理心,也称同感,是指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尽力感受孩子体验到的情感。按照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看法:“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并不是要求家长有跟逆反心理孩子一样的逆反心理或言行,而是要求家长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所遇到的问题,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如果家长不能了解并理解孩子,就根本不可能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适当进行自我表露

家长可以在孩子跟前承认自己也曾有过偏执、怨恨或古怪的言行,有意识地自我表露,这样可以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当孩子觉得自己不能被人理解时,家长可以适当地透露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体验。这样有助于有逆反心理的孩子解除心理防线,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改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面对处于“逆反期”的孩子,父母应当审视自己是否有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比如“专断”、“粗暴”等。孩子们不会无缘无故与家长作对,有时候,父母的一点点改变,会带来很好的效果。另外,家长还要多观察孩子任课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否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有这种情况,一定要与老师及时沟通,婉转地提醒老师进行一些改变。

关注孩子身边的伙伴

孩子的身边总有自己的一群伙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辈群体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身边的伙伴。有机会的话,家长可以介绍孩子认识一些开朗活泼、善解人意的伙伴,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的逆反性格有所转变。

引导孩子正确地“叛逆者”

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叛逆不一定全是错的。

井户出生于日本静冈县山坳中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父亲是位雇工,靠帮人采伐木材挣得的微薄收入,勉强支撑着一家人的生计。母亲也只是做临时雇工,收入非常低。他们希望井户能够赶快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挣一定的工资贴补家用。井户有自己的理想,他虽然理解父母的意愿,但他觉得,如果要实现理想,就一定要有知识,要坚持上学。母亲怪他不懂事,可少年井户仍旧坚持己见。

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去一个比较大的滨松市工作。为此,他又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因为父母不希望他离家工作,认为在本地找一份工作能够维持生计就很不错了。井户却认为如果留在本地,实现不了他的理想。于是他又一次叛逆,坚持走自己的路,毅然离开了家。他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正是由于这一选择,井户才由一个穷小子变成了亿万富翁。

没有叛逆精神,井户不会走向成功,他的每一次叛逆都是有道理的,都是为了理想而实事求是地做出的选择。所以,叛逆不一定完全是不好的,如果孩子叛逆得“有道理”,那么不妨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正确引导贪玩的孩子

相信许多家长都为这样的现象伤过神:许多孩子整天贪玩,对学习毫无兴趣,不能自觉学习,即使是在有监督的情况下,也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只能摇头叹息,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江海上六年级,他知道自己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马上要考初中,不应该老想着玩,可是他总控制不住自己。

星期天,他正在温习英语,可没看10分钟书,院子外小花狗的汪汪声让江海没了学习的心思。江海养了一只小花狗,每天放学回家小花狗是他的第一位好朋友,它很听江海的话,又懂事,从不弄坏东西,有大小便都知道自己去卫生间。江海有些什么心里话,常对它说。可是,由于毕业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父亲怕小花狗影响江海的学习,就把它牵到同一个小区的奶奶家。本来在考试之前,爸爸妈妈是不允许小花狗回来的,由于江海的再三要求,爸爸妈妈同意,如果江海能够在学习时间不分散注意力,可以在周六、周日,让小花狗回来。

这天,可能是小花狗看见了江海,所以叫得特别欢,江海虽然答应过爸爸妈妈不影响学习,可是他的心这次自己管不住了,偷偷离开了书房,来到了院子外和小花狗一起嬉戏。

“坐下!”

“跳!”

“今天练算术,1+1等于几?”

“你在干嘛?”父亲在厨房瞥见了江海,生气地问道,“不是说好学习的时间不能和小花狗一起玩的吗?”

“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我看我还是把小花狗送走吧!你这样也不是第一次了!”父亲气呼呼地把小花狗带走了。

面对贪玩的、总也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找到孩子贪玩的原因

孩子贪玩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家长管教过严。家长不让孩子玩儿,从客观上能够理解,由于绝大多数家长不懂得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不懂得青少年在六年级的时候学习是重要的职责,玩儿是他们的天性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很多家长主观地认为,孩子学习的课程紧,内容多,应该是没有时间再去玩儿了。再则,家长迫切地盼望自己子女成才,所以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当看到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看到孩子在玩儿,立即脾气发作,轻则训斥,重则打骂。这样管教过严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破罐破摔,更加“管不住”。

第二,孩子自控力差。六年级的孩子正是身心发育、成长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视野开阔,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不断增加,孩子们玩儿的内容丰富了,玩儿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贪玩的欲望也比小的时候更加强烈。孩子的玩耍除了参加一些一般的文体活动、人际交往活动之外,有时候是与其知识增长、兴趣、爱好有关;有时为了证实或实践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时出于好奇和对生活中一些技能的探讨;还有的时候是自己偶尔发现了什么,于是就动手去试试……

帮助孩子改掉贪玩的坏习惯

现实生活中,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改掉贪玩的坏习惯呢?

第一,不让孩子贪玩不等于不许孩子玩儿。家长教育子女不要贪玩儿是对的,但是不贪玩,不等于限制孩子不许玩儿。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鼓励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发展特长,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习,在玩中乐,在乐中学,这样孩子学起来,才会越学越爱学。

第二,把“玩”与“学习”进行科学规划。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玩儿的天性,让孩子玩儿得理智,玩儿得开心,但这不是说孩子在任何时间内都该想着玩儿,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规划一下怎样学习、什么时间学习,怎样的玩耍,玩儿些什么,什么时间去玩儿。把学与玩儿划分开,到学习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学;到了玩儿的时间,根据孩子的爱好、兴趣,玩儿得高高兴兴。玩儿到一定的时间,该停时就立刻停止,不能在学习的时候也想着玩儿,更不能玩儿起来忘了学习。

第三,激活孩子性格的有利因素。孩子贪玩可能跟他外向、好奇的性格有关,部分孩子无论家长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把他变成一个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因此,如何“激活”有利的因素来“弱化”不利的性格因素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家长可以激活孩子贪玩性格的有利因素,比如活泼、行动力强,发挥孩子关心他人,热心公众事务的能力,让孩子玩得有意义。

第四,给孩子寻找榜样。家长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孩子改掉贪玩的坏习惯。首先,父母当然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要使孩子热爱学习不贪玩,自己必须勤于读书,努力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父母整天沉迷于麻将、电视、跳舞、应酬中无可自拔,那么要想孩子“出淤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其次,家长可以给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好伙伴。同龄人之间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仿效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孩子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改掉贪玩的坏习惯。这种同伴的力量有时甚至比家长的说教、打骂更有功效。

帮助孩子摆脱暴躁的脾气

孩子的脾气各有不同,大多数孩子的脾气是后天形成的。他们有的温顺乖巧,有的暴躁易怒,有的不经常暴露出自己的脾气,有的发脾气是家常便饭……面对暴躁的孩子,很多父母都非常头疼,有些父母甚至伤心地发现,自己对孩子越是百般照顾、百般迁就,孩子就越是情绪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