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9657400000015

第15章 六年级,孩子人际关系的紧张期(4)

互换角色可以让孩子较快地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家长可以与孩子经常开展互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扮演父母、老师、农民、警察……各种不同身份、职业的角色,引出他们“假如我是父母”、“假如我是××”的话题,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组织语言、组织行为,说出他们心里的感受。在“角色换位”结束后,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疏导与教益。使他们了解父母、老师、农民……的辛苦,体谅别人的心情,以及他们对社会的作用等。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了几千名被公司解雇的人员,结果显示:他们中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被解雇的是不称职被解雇的两倍。在一些公司或企业,被招聘进去的都是高智商的人才,他们的学识和知识都超过普通人,但他们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卓越,有的人默默无闻甚至被解雇呢?答案就是后者缺乏合作精神。

可见,在越来越重视合作、讲究团队精神的当今社会,孩子再优秀,如果不能融入到群体之中,与别人进行有效地合作,也很难获得成功。从中国的这种现实情况看,重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更迫在眉睫。因为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体验,加上家长的溺爱娇惯,使他们形成任性固执、不知道爱人、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性格懦弱孤僻等心理弱点。

如何鼓励和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

有意识的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帮自己做一些事,尤其要留意一些需要两个人合作的活让孩子参与。有时父母也应该装做有一些活不知如何去干的样子,让孩子想办法,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另外,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能力不足,认为让他们干活简直就是添乱而不让他干,拒绝他,这样最容易打击孩子积极性。孩子有了和父母合作的经验,进入集体环境中,就很容易融合到一起。

让孩子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选择一个节假日,宣布全家外出野餐,但是,每个人都必须为野餐作一些准备,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圆满地完成了准备任务,那么,可以明确地赞扬他一番。如果孩子因为某些因素没能完成准备任务,那么,就可以借机讲明合作的重要性,让孩子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在团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团体成员互相合作来完成的。

家长还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合作的哲理故事,让孩子体会合作的必要性。譬如两只老鼠偷油吃的故事:

两只老鼠在夜里偷吃人家的食油,不小心一起掉进了大油瓶子。一开始,两只老鼠怒目对视,相互埋怨,一方抱怨另一方推搡了一把,致使自己滑入死亡的绝境。另一方则说,自己无能还埋怨别人,死到临头还这般不讲理,真是活该!双方骂得不过瘾,又动了手。这时候,食油渐渐没到了两只老鼠的脖子,让它们呼吸困难,于是大家都松了双手。在生死考验前面,两只老鼠感到相互对抗只有死路一条,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够逃生。于是,它们及时地和解了,并且想出了逃生的办法。先是一只老鼠踩在另一只老鼠的身上跳出油瓶,然后它又用自己的尾巴把另一只老鼠拽了上来。

类似的关于合作精神的小故事很多,家长可以多收集一些。当孩子听完故事之后,家长可以让孩子说一说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使得整体活动得以进行。这里并不要求孩子每次都放弃自己的利益,但要让他们知道,若想使整体的秩序不被打乱,需要每个成员都向同一方向努力,要让孩子学会考虑如何做才能使整体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一个有很好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孩子会很快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和协调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

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年级的孩子往往会产生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的独立倾向,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与独立性同步进行的是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孩子也盼望能早日迈入成人的社会中,发展独立性和社会性,这是儿童达到自我与社会统一的必要前提,是儿童教育中重要的内容。

家长应该找机会,创造孩子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条件。比如,邀请一些和孩子同龄的小伙伴,给他们选择一些大型的玩具,由于大型玩具需要大家配合才能玩得转,孩子们便会主动聚在一起,相互配合,这就给了锻炼孩子合作能力的极好机会。当孩子一旦自己觉得跟他人合作利大于弊的时候,会更愿意与人合作。

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

到底什么是校园暴力?有专家认为校园暴力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的,由教师、同学或者校外人员针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广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广义和狭义中所知的侵害行为主要是指拦路勒索、敲诈、抢劫、殴打、欺辱等行为,通常伴随着暴力威胁的方式。

黄婷上六年级,新学期开学没多久,爸爸就发现她有些不正常的举动,老是一放学就慌慌张张地钻到卧室里。一天,爸爸发现女儿没戴手表,就随口问了一句:“爸爸给你买的运动手表呢?”

黄婷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不小心弄丢了……”

“丢了?那块表你很喜欢的啊!”爸爸很吃惊,向来很细心的女儿,怎么会丢掉心爱的手表呢?

“丢了就是丢了嘛……”说着,女儿低头跑了出去。

过了几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突然看到女儿的脖子上有几道抓痕,就问她出了什么事,黄婷支支吾吾地说是自己挠的。联想起近来女儿的反常举动,爸爸产生了怀疑。

第二天,黄婷上学之后,爸爸来到她的房间仔细查看,发现女儿存了很久的储蓄罐已空空如也,新的名牌运动鞋和背包也不翼而飞。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黄婷放学回来,爸爸耐心地跟她交谈了一次,打消了顾虑的女儿终于说出了实情。

原来,黄婷每天放学的路上都要经过几条偏僻的小巷,近来,总有几个小混混在这附近活动,没多久,每天按时上下学的黄婷成了他们的目标。他们用拳头威胁黄婷,把身上值钱的东西交出来。

“他们说,如果不听话,就要挨揍。”黄婷哭哭啼啼地说。

爸爸看着女儿脖子上的抓痕,心疼极了。

“他们还说,不许告诉老师和家长,不然就把她扒光了照相,放到网上去。”可怜的黄婷被吓坏了,颤抖地说。

爸爸抱紧了女儿,心里有了主意:报警、告诉学校。他一定要保护女儿,不让女儿受到伤害。

校园暴力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复杂性。当家长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却在校园被打的瞬间;当孩子被辱打,钱包被掏空的时候……家长必须要做点什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圣洁、安全的校园生活。

当孩子被勒索敲诈时

如果孩子碰上有人勒索保护费,或者以各种借口被敲诈时,家长应教会孩子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一定要沉着冷静,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第二,要学会做暂时的妥协。面对那些勒索者,甚至是社会上的小混混,如果直接反抗,结果可能是自己吃亏。这时候孩子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先摆脱这些坏人,包括暂时满足勒索者的要求。

第三,立即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虽然歹徒一定会要求不能告诉家长或报警,但是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孩子应该立即告诉父母或报案。

另外,为了预防此类事件发生,家长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孩子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当孩子被殴打欺辱时

当孩子被殴打时,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护助身体重要部位;第二,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第三,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为了避免殴打事件的发生,孩子在学校时,要争取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另外,如果孩子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作为家长,不能因为怕孩子受到报复而采取忍让的方式,但是,也不要自行采取暴力行动。对于那些欺侮、殴打未成年人的不良少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利用媒体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利用媒体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可以给家长带来许多的便利:形式丰富、说服力强、科学全面、省时省力。在家里,家长可以轻松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此外,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喜好选择健康、优秀的网站,和孩子一起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安全教育视频。

让孩子谨记“五不要”

家长要让孩子谨记:不要轻易接受他人的食品、饮料等,防止发生意外;不要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住址,家门钥匙不给陌生人;不要单独在偏僻、阴暗的地方行走,特别是晚间要设法绕开行人稀少、光线较暗的立交等偏僻路段;不要搭乘非法运营汽车、摩托车,尽量乘坐公交车辆和的士;不要加入“帮派组织”,寻求保护或敲诈勒索他人。

对孩子强调网络安全

家长要对孩子强调:在网上,不要把家庭地址、学校名称、电话号码、密码、家庭经济情况等告诉网友,或在线注册时填写;未经家长的同意,不在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如果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使人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不要回答或反驳,要马上告诉家长或老师;约见网友尽量在公共场所,有朋友或家长陪同,避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