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9657400000012

第12章 六年级,孩子人际关系的紧张期(1)

让孩子摆脱孤僻的阴影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便捷的交通使人们的交往更频繁了,但与之伴随着的心里沟通却越来越少。人们像穿着一件紧身衣,把自己的世界裹得严严实实的。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同样。六年级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生活在两点一线间。由于“精神世界”的封闭,许多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问题日趋严重,很多孩子在心理上自我封闭,对人冷漠,怯于交往,经常是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

彤彤今年上六年级,她性格内向,在班级里沉默寡言,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妈妈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反应彤彤太孤僻,没有朋友。妈妈也很着急,所以想趁着彤彤的表妹小柳过生日那天,让彤彤多接触接触其他朋友。

这天一早,妈妈给彤彤准备好了生日礼物,让彤彤去参加生日party,可是临走前彤彤磨磨蹭蹭,对妈妈说:“我不愿意参加小柳的生日会……”

“为什么?”

“我和她们又不熟,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在家上网。”

“那里你可以认识很多和你同龄的朋友呢!”妈妈不放弃,积极地劝说道。

“……非要去吗……”彤彤还是犹犹豫豫。

“那你告诉我一个理由啊!如果我觉得理由充分,可以不去的!”妈妈想听听女儿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我,没有理由,我就是不想去……”彤彤赌气地走进自己的房间,不再理妈妈。

孩子养成孤僻性格往往是事出有因的,或受家庭环境影响,或受过刺激、伤害,或身患疾病等。孤僻的孩子如果总是孤独下去,就会影响她的情感,她对别人的冷漠,还将影响她今后的生活,包括恋爱婚姻生活。因此家长要及早改变孩子的孤僻性格。

孩子孤僻的表现

孤僻对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孩子出现孤僻的性格确实是很不好的,它有以下表现:

第一,孤僻的孩子不爱与人交往。这样的性格就使孩子很难处好人际关系,很难扩大交际面。人是在相互接触、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之中密切关系的。一个人若是总躲避人群,独自一人,又怎能与他人搞好团结,怎能从与他人的交际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呢?

第二,孤独的孩子往往自卑感强,自信心差。因为孩子很少与他人接触,因此业余爱好少,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而能力越差,自卑感就越加强。可孤僻的人往往自尊心又很强,怕别人说自己不行,说自己无能,这就会使孩子造成很多内心痛苦。

第三,孤僻的孩子往往多疑。他们大多很内向、不活泼,自己不愿与人交谈,看到别人交谈又疑心,怀疑是在说自己,有疑心又不去问,总在心里闷着,既影响情绪,又影响学习和生活。

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如果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就会因此而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因此,家长应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让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

架起沟通的桥梁

性格的形成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加注意,任其发展,到了成年时想改都很难改变。所以,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让孩子继续陷进孤僻的深渊。家长可以在晚饭后经常与孩子交流,让他说说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节假日,陪着孩子去公园玩,出去走一走,谈一谈,谈生活,谈理想,谈趣事,谈焦点等,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尊严。这既能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能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孩子摆脱孤僻的阴影。

与老师合作

家长可以于老师取得联系,求得老师的帮助和配合。家长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让老师更加清楚自己孩子的问题,从而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多设计一些需要孩子合作的活动,并鼓励和指导孩子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另外,最好让老师在活动中多注意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当发现孩子有了主动交往的表现时,及时地给予他表扬和肯定。

让孩子抛弃偏见,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孤僻的孩子对别人的评价都有偏见,总觉得这个人这样不好,那个人那样不足,看人家优点少,缺点多。总认为周围的人不可信,不可交,对谁都不关心,不联络。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很难与人相处。要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家长必须让她抛弃偏见,重新去审视自己周围的一切,改变自己对周围人的评价。与同学、朋友相处,要本着这样两个基本点,即一是多看人家的优点,取长补短;二是与人相处,不能用一个尺子去衡量,求大同存小异。如果能有这样的立足点,在与人共处中就会消除疑虑,增加信任,从而扭转孤僻与自卑。

注意评价和态度

家长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行,谁都不如,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家长不妨采用一些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扬你,因为你已经努力了。”“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劲,一定做得更好!”这样注意评价和态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很多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孤僻点就孤僻点吧!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没有看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大局。孩子在和同伴的人际交往中中更容易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地多参加集体活动,比如带孩子去参观、游览、看球赛、参加公益活动等,使孩子多一些余人基础的机会,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有利的。

帮助孩子战胜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是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极度紧张、畏惧的情绪反应。六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中,他们一方面自尊心过于强烈,另一方面自信心又严重不足,生怕自己不如人家,再加上孩子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屡遇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胁”,在情绪上产生各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形成习惯,不会在以后遇到同样类似的情境时,产生恐惧感。如,看到别人或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时,自己也会感到痛苦、羞耻、害怕;甚至通过电影、小说、报刊等也可以加强这种恐惧经验,紧张不安,焦虑恐惧。

小甜今年上六年级,她现在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恐慌之中度过的。无助的小甜找到了心理咨询师:“求你帮帮我……”

在心理咨询师的耐心询问下,小甜吐露了心事:

童年时,小甜家里时常发生“战争”,因此,她从小就自卑、懦弱、胆小、不爱说话,甚至怕见生人。上五年级时,她发现自己不能适应集体环境,就让自己远离同学,一些男生为此经常拿她取笑。后来,小甜转学了。

上了六年级之后,功课紧张,小甜更是很少说话,很少与同学交流,渐渐地,她和同学之间没有了共同话题,她觉得自己非常笨拙,非常可笑。后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以前学校同班的一名男生也转来了她现在的学校。于是,小甜以前的一些经历便被当成笑话,几个无聊的男生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哑人一代”,这让小甜非常愤怒,可当她想去责问他们时,却由于她体质比较差,遇到生气的事就浑身发冷,四肢抽搐,没有说出话来。而他们竟没有丝毫羞愧之心反而更加嚣张。为此,小甜十分痛苦,十分恐慌。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上,紧张者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紧张者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在公共场合,尽量逃到不会被人注意到的角落,而且尽量不发言,来减轻自己的紧张状况。

如何帮助孩子战胜社交恐惧呢?

注意调整孩子的心态,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观念

有社会交恐惧的孩子,多有胆小、害羞、内向、拘谨等特点,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常感到不自在,面红耳赤,害怕别人注视自己,似乎内心的一些想法和缺点都会让别人看到似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其实不必恐惧,社交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不妨想一下那些社交能力强的人在开始时,也许也是很紧张恐惧,但只要经过多次锻炼就变得出色了。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好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

第一,不要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对自我要求过高的孩子容易患得患失,往往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家长要让孩子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因为一个人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第二,不要太在意身体反应。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孩子太注意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是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而当孩子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第三,勇敢地去面对。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人感到自我的懦弱,以致下一次会更加紧张。而且,人活在社会上,是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都必须去面对。家长要鼓励孩子,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对紧张!

有了以上的这些认识后,再结合一些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孩子就能迈出走出恐惧阴霾的第一步。

丰富孩子的经验,掌握必要的应付技能

孩子的许多恐惧是由于对恐惧对象缺乏了解而主观臆想,或者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或者缺乏少应付危险的手段等等造成的。比如,在一次社交中,孩子面对别人的提问而语无伦次,弄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其实并不是孩子不知怎样回答此问题,而是感到在众目睽睽下非常恐惧。如果孩子习惯了这种社交场合,并且掌握了各种手段,那么他将对社交情境就会应付自如了。正如一位科学家说:“愚笨和不安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要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了解各种生活现象,掌握处理它们的方法或技能。比如,家长和孩子可以私下里做以下演习锻炼:

第一,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孩子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紧张心理。

先为孩子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孩子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第二,镜子技巧。让孩子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让孩子逐渐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到。

第三,放松入静训练。和孩子一起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让孩子想象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然后让孩子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象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第四,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让孩子看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看过这些伟人的事迹后,还能起到偶像的作用,孩子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有助于孩子的改变。(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第五,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家长可以提供孩子一些关于人际交往和口才技巧方面的杂志和书籍,让孩子多学习别人的人际交往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起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

很多社交紧张的孩子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就一定得让孩子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该过于自尊,也不应盲目自卑;做事不要求全责备,对自己过分苛刻,追求事事处处都得体;不必考虑别人的评价,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教会孩子进行自我鼓励

人需要鼓励,而自我鼓励比外部的鼓励更可靠,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什么时候需要鼓励。会自我鼓励的孩子,好比自己随身带了个急救包,可以随时打开,医治自己心灵的创伤。俗话说,“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化解恐惧情绪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不解决,情绪更会越来越恶化。所以,遇到社交恐惧时,孩子只有面对问题,充分准备,勇敢、积极地解决问题才是正道。例如,孩子不得不进行一次让他感到害怕的演讲,那么家长就要让孩子提前准备材料,书写提纲,预先练习;在走上讲台时深呼吸,进行自我鼓励,然后大胆地发言。随着孩子演讲的进行,他可能发现,原来不过如此,并且从此之后,孩子可能变得热爱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了。

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冲突

孩子之间磕磕碰碰,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孩子到了六年级,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性格脾气也容易冲动,吵架便成了很多孩子社交中都会遇到的事情。

琴琴读的小学是寄宿制,高年级的学生都是自己去食堂排队打饭。这天,吃饭时间,琴琴看见一个陌生的同学插到了自己队伍的最前面,肚子很饿的琴琴立刻就大声对他说:“同学,你怎么可以这样呢!”

“我怎么了?”那个同学一头雾水。

“插队啊!还问我怎么了!”饿着肚子的琴琴没好气地说。

“我没有插队啊,我只是问问是不是在这里买!”同学很委屈地说。

“快到后面排队去吧!别吵了!”后面好心的同学劝着琴琴和陌生同学。

下午上课的时候,老师居然把那个陌生同学领进了琴琴的班级,原来他是新转来的!

自我介绍完了之后,老师让大家相互聊聊,认识一下。琴琴思考再三,走过去对小蔡说:“你好!今天中午对不起啊,误会你了!”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琴琴的友好,新同学尴尬地笑笑:“你好!”

“今天中午我确实没想插队,但是因为我,确实也耽误了你吃饭的时间,还是对不起啊!”新同学主动对琴琴道歉。

“我也有错,今天太冲动了……”琴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