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老年养生
9657100000025

第25章 行为习惯篇--见微知着,让细节决定健康(3)

枕头。枕头,是睡眠中不可缺少的寝具。科学地使用枕头,对睡眠、对身体都十分有益。选择枕头的标准基本上从枕头的高度、长度和枕心内容物上来考虑。枕头的高低要适宜,以舒适为好。从生理角度来考虑,枕头的高度,成年人以15厘米左右为宜。老年人应低些,利于保证头部供血。枕头过高,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睡,都会使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改变,易引起“落枕”。枕头过低,脑部血液增多,使头部血管充血,头部有发张的感觉,颈部肌肉酸痛等。

枕头内的填充物以质地柔软、重量轻、透气性能好为佳。多用荞麦皮、木棉、绿豆壳、稻谷壳等,这些材料基本符合要求。近年来,枕心材质有纤维、羽绒、羊毛、蚕沙等,其中以纤维枕心为舒适。

老年人排便不宜用力过猛

老年人排便用力过猛对有痔疮的老人,可造成痔静脉破损形成血栓,引起“血栓性外痔”。病人往往有剧烈的疼痛,此时须用温热敷、温热水坐浴等,必要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排便用力过猛,可致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而诱发心绞痛发病。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排便用力过猛也会引起身体虚脱。

对老年人慢性便秘患者,应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多饮开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加强锻炼,同时辅以轻泻剂,少用或慎用强泻剂经常性灌肠。少数病人粪便干结滞留在直肠内,用泻药无效,可用手指将大便挖出。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宜坐便

老年人在厕所大便时,突然发生中风的比较多见。一些长期患有高血压的病人,由于高血压会使人脑内细小动脉的血管壁内膜损坏,或在细小动脉血管壁形成微型动脉瘤,使该处血管壁薄弱,不能耐受血液的压力而出现局限性扩张。一般来说,排便时屏气用力,腹压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此刻对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是有危险的。

如果蹲便,腹股沟处的动脉血管折曲角度小于40度,下肢血管会发生严重屈曲,再加上屏气排便,腹内压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约4千帕(30毫米汞柱),这时就非常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如果坐着大便,情况就大不相同,股动脉虽然也会受到一点弯曲,但其弯曲角度在90度左右,血液可与平时一样保持畅通,同时全身的重量又为臀部所承受,即使时间稍长,下肢也不感吃力,使人情绪安然,因而不易引起血压明显升高,所以坐便可减少脑中风的发生。

临睡前不要服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在晚临睡前或卧床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即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其实,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情况较轻微者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许多患药物性食管溃疡者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等而造成的。

服药时应坐着或站着,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利用药物的自身重力作用使其快速通过食道。以免在食管内滞留,延缓药物的作用及损伤食管黏膜。服药时应多喝点水。一般用温开水200毫升至300毫升送入。最好活动五六分钟再躺下睡觉。如果服药时感觉药物堵塞在食道中,且情况严重,则应立刻上医院检查。另外临睡之前不可服用降压药,易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杨力谈养生:

不要靠安眠药助眠

夜间长期睡不着就来颗安眠药,很多人都这样做过。安定类是当今治疗失眠最常用的药物。但安定类药物久服会成瘾,必须严格按医生指导服用,使用不当,会带来诸多危害。

如果只是为了治疗失眠,应该避免选用安定类药物中半衰期超过24小时的长效药物,如安定片。服用安定片,次日常有嗜睡效应,会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由于安眠药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当病人的肝肾功能已经有严重损害时,这些药物的半衰期就会延长,若必须应用,应得到医生的指导。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下降,会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以致对安眠药物更加敏感,更容易出现过度镇静、认知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所以老年人开始应用安眠药的剂量是青壮年的1/3~1/2,以后再酌情调整剂量。

清晨醒来不要马上下床

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尿量减少、代谢率减低、呼吸变慢等。醒来后,各系统需要从半休眠状态逐渐转变为工作状态。如果马上起床,由于身体尚未适应工作状态,会出现头晕、心慌,甚至四肢乏力、反应迟钝等现象。

医学家经过长期观察证明,清晨5点至早晨8点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时间,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因此,在睡眠醒后,不要急于坐起、着衣,而要闭目养神3分钟,然后伸展四肢活动一下,使机体有个适应过程,等大脑不缺血、缺氧时再起床,逐步适应日常活动。

另外,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由于夜间血压下降、心跳缓慢,突然起床最容易引发意外。

患有腰椎疾病的人,在早晨醒来后,也不要马上起床,防止因为突然改变体位而扭伤腰背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而发生骨折;前列腺炎和便秘患者,最好保证每天清晨喝2杯温开水,这样既能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还能起到稀释尿液、清肠通便的作用。

这里还要提醒人们的是,清晨短时赖床为佳,但醒后恋床不起对人体反而有害无利,清晨睡眠和卧床的时间多了,反而觉得四肢发沉,精神委靡,这是因为睡懒觉不利于人体阳气宣发的缘故。此外,起床穿鞋时,不要屁股朝天,头朝下系鞋带,而应坐下来系鞋带,然后开始一天的活动。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就该少睡”是不对的

人到了老年,一般来说都比中年人睡眠时间少些,从生理上讲是脑内产生的催眠物质(褪黑素)含量减少了。儿童夜间血液中的褪黑素为300单位,成年人只有100单位,老年人最高也不过40单位。

医学研究证实,老年人长寿与充足的睡眠有关,但不少睡眠不足的老年人常说“人老了,睡眠就少”,好像老年人睡眠少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要有8小时的睡眠,能达到9小时更好。

老年人易疲劳,消除疲劳又慢,故终日处于疲劳状态之中,要从多方调理。但只要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就能加快疲劳的消除。

老人遇寒别缩颈弓腰

人们在受到寒冷袭击时,常常会禁不住缩颈弓腰。这样虽然可觉得暖和些,但对身体健康却是不利的。

缩颈弓腰会使肌肉和神经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可使血压发生改变。骨质疏松的人长时间弓腰,可加速椎骨和间盘的病理性改变,会使驼背更加明显。弓腰和驼背一样,都可压迫内脏器官,特别是肺,从而诱发其他疾病。

缩颈弓腰后,身体重心前移,为保持平衡,或朝前视物,又不得不昂头翘下巴,因而累及颈椎,患有较明显脑动脉硬化和颈椎骨质增生的人,在体位突然改变时,会使椎动脉受压,引起暂时性供血不足而出现猝倒发作,严重时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因此,在遭到寒冷袭击时,不要缩颈弓腰,一要挺直身板,二要放松双肩,用深呼吸驱赶一时不适应的寒冷,然后多活动躯体。

杨力谈养生:

老人慎用电热毯

促使炎症扩散。体表有感染的人,如用电热毯,会使体温升高,给细菌生长繁殖造成良好机会,导致炎症扩散,久治难愈。

加重失眠症状。患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的人,如用电热毯,体表温度增加,心里更烦躁不安,更加难以入眠。

容易引起感冒。电热毯升温,使人体出汗,睡中或起床时不小心易受凉而引起感冒。

容易形成脑血栓。电热毯可使人体内水份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慢,这是造成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引起心肌梗死。患有冠心病的人使用电热毯,因消耗体内水份,容易造成便秘,由于用力排便,可引起心肌梗死或中风。

“春捂秋冻”要坚持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说:“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机体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之后,在御寒棉衣的保护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整个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的功能降低,抗病的能力因而也比较低了。所以,如果春天忙于减衣,穿单薄了,遇到天气变化或倒春寒就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疾病。俗话还说“四月八,冻死鸭”。春天气候变化大,忽冷忽热,脱衣过多就不能适应,所以还是捂着点好。在《老子恒言》这本书中就说,春冻未消,上身衣服略减无妨,但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宁可穿得暖和一点。尤其是老人,古人《摄生消息论》说:“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即老人的棉衣不要太早脱掉,准备几件夹衣根据天气随时增减。

秋冻具体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气候逐渐变冷,人们只有逐渐增加衣服,才能使机体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穿单薄点,身体还能经受寒冷的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假如在刚转凉的时候就穿上棉衣,就会使机体和寒冷的接触机会减少,得不到锻炼,抗寒能力反会减弱,到了严寒的冬天必然不能适应,容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疾病。所以秋天要冻着点好。但是,“春捂秋冻”要注意气候变化,适当掌握,才能减少疾病,保持健康。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要防止背受寒

老年人在冬天时应特别注意背部的保暖,以防疾病的发生。

人体背部有许多穴位是内外环境的通道,这些穴位由经络沟通表里、联络上下,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用针灸、艾灸、电流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内脏的功能,达到祛病保健的目的。同样,寒冷的刺激也可通过这些穴位,影响肌肉和心脏功能,使人致病。冬季,特别是在天气剧变、气温骤降时,寒气直接刺激筋骨,会引起内脏的一系列变化。老年人因脏器老化,功能衰退,阳气衰弱,正气不足,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更差。因此,老年人在冬季注意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背部受冷,除能导致腰酸背痛外,还可通过脊柱神经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起人体各种不适,甚至得病。对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一是最好穿件紧身的背心,二是在外出面临风口时,不要一味地以背挡风,以免寒气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