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9655600000039

第39章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4)

1.把战斗队与非战斗队分开,建立了后方,把伤病员分出来。过去病员与战斗队一起行动,发生战斗,不能打,也不能掩护,把部队拖得很苦。当时,成立了一个卫生处,我被调去,当党代表,这个卫生处搞了一个后方医院,收容伤病人员,毛主席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放下担子,整顿组织,鼓励士气,团结内部,准备开展游击活动。留下的人,还可以搞后方建设。这是在宁冈,茅坪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萌芽阶段。这样整顿以后,我们的活动是“赚钱就来,蚀本不干!”一碗油洒到地下拣不起来。一碗豆子洒到地上还可以拣起来。军队就好比是油,当时还有一个修械所,有一点一般的工具,他们原是去南昌会师的,没赶上,结果也上了山。

2.建党。支部要建在连队,班排要有小组,连队如没骨干,就不能把党的工作做到连队。

3.军民关系,群众观点。那时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不久在斗争中充实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

4.专门打民团武装,武装工农。我们到一个地方要坐天下,到那儿要把民团消灭。

5.要有胜利信心。贺龙一把菜刀就能胜利,我们有几百条枪还怕什么?天下是我们的,闹革命要干到底!

接着,部队向宁冈前进。宁冈有新城和古城两个城,我们在古城开了一个会,叫做古城会议。这个会,找不着存档,我反复地讲才有人记起来,毛主席不说,没人知道。这个会我参加了。古城会议有四个内容:(1)总结了秋收起义的教训。毛主席说:“秋收暴动布置上有点毛病。①分兵作战,不是各个击破敌人,而是被敌人各个击破;②不应该攻打大城市;③炎天暑热,我们以疲惫之师去打击敌人,敌人以逸待劳,我们怎么能打赢?”秋收起义时,毛主席没赶到指挥部,因而毛主席采取团结的方针,有些意见没多说,没见过多的指责批评,只是很婉转地说了这几点。

(2)派遣活动,派人四处联络,沉浮在你,顺水流舟,自我淘汰。表现好的将来还是朋友。当时有些动摇的人,吃不了苦,部队规定可以“请假”,以后愿意来再来。大约走了五十多人。走了也好,少几个没决心革命的。当时,蒋介石还放风说:决不杀黄埔学生。因黄埔学生救过他的命。所以一些黄埔学生因当时部队缩小了,又没有官做,走了一部分。余洒渡这人后来也走了,蒋介石还给他官做了。后来借口说他贩毒,还是被蒋介石杀掉了。

(3)派人与中央、省委和县委联系。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建立了一个后方。另外,还派人出去广泛联络,建立统一战线。我记得与我们联系的有宁冈县委。县委书记龙兆卿,他父亲是江西省议会的议长,他借着世家子弟的身份做共产党的工作,外边的人也不怀疑他。

(4)还做一些统一战线工作。为了争取王佐、袁文才,曾送了几十条枪给他们。他们答应我们在茅坪设立一个留守处,一个后方医院。虽说是医院,病员来了多是休息,没有西药,中药也不多。

古城会议后,部队开始进行游击活动。“游击”这个词是后来用的。当时我们叫行动。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时只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就是那时形成的。毛主席的建党、建军、统一战线三大法宝的思想也开始体现出来。毛主席经常组织一些工作队、工作小组,做群众工作,亲自领导,经常听取我们的汇报。这样,我们就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

古城会议,只讲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

三湾改编和古城会议是一个关键,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革命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就是开始了土地革命,由城市转到农村,由交通要道转到偏僻山区,由大革命的正规军变为革命的游击武装,实行武装割据,用乡村来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争取全国胜利。在大革命中,我们是大城市观点,轰轰烈烈,占领交通要道和大城市,有大后方,大兵工厂。到了井冈山,空空如也,两袖清风,又穷又白,白手起家。由白变红,由穷变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就要依靠正确的领导,正确的路线。在井冈山形成了一条完全正确的适合中国情况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苏联十月革命,是先有列宁格勒起义,成立政府,再来建设军队。与苏联不同,我们是相辅而分,又建军,又建党,又搞统一战线,军队又打天下,又建党,又搞群众工作,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井冈山成了中国革命各种政策摸索、尝试时期的一个“试验田”。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试验田”,这对今天的世界革命是一个卓越的贡献。

进军井冈山,这是一个严重的斗争,这是一个由城市到农村的大转变。当时人们思想很不容易转这个弯,很多黄埔出身的同志想不通,说:“过去轰轰烈烈,现在冷冷清清。”毛主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能不能正确适应这个转变,就是敢不敢胜利的问题,说服了大家。这个大转变,接受了大革命的教训,保存了革命的骨干,没有这些骨干是困难的。我们接受了革命的遗产,保存了它,并使它发扬光大,使井冈山成了红色的保垒,成了东方的北斗,成了中国的希望,成了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的宿营地、集合点、宝库。使中国革命的武装群众,象在洞庭湖惊涛骇浪中颠簸的航船,终于由毛主席这个伟大的舵手指引了航向,使我们在井冈山靠岸,得到了休养生息。进军井冈山,这是要不要依靠农民的问题,要不要依靠工农联盟的问题,要木要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在农村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在我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思想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一系列的最大的问题,在党的历史上许多人犯错误,就是忽视了广大农民和农村武装割据夺取政权的问题。毛主席常说要依靠群众,要争取多数,利用矛盾,打击少数,各个击破敌人。这个战略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治建军,进行人民战争、建设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引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秋收起义中的几个人物

卢德铭——第一团团长,黄埔第一期的学生。这个人长得很漂亮,魁梧奇伟、高个俊脸,说话嗓子很洪亮,有煽动力。平易近人,他既能将兵,又能将将,到了宿营地,他常到下面和战士们在一起,民主作风很好,风度也不错。他很少骑马,总是把马给掉队的同志骑。后来他当了秋收起义的总指挥,适应山地行军也穿上了草鞋,给人影响很大。人们说,首长是黄埔出身的人都能吃苦耐劳,像普通一兵,我们为什么不能?他曾搞过几次“民意测验”,不愿干的填表就走。他在关键时刻,非常果断,有事能与群众商量。如在长江船上,决心掉转船头,登陆黄颡口,是一种起义的非凡举动,到了武宁、奉新、靖安地区渡不渡赣江追赶主力?他认为不能犹豫徘徊,非久停之所,决心转到湘赣边区的修水。尤其是当形势越显不利时,他决心去找党中央请示。他当时说:我们不能像洞庭湖中的小船,荡荡漾漾;我们不能象水上的浮萍一样,摇摇晃晃。他组织能力很强。在武汉时,一个新兵枪走了火,他没严厉批评,他说:“你们半夜走火多不好,亏了没打着人,要是把我这个团长打死了,一定会有人说你有意暗害我呢,那时你解释不清楚了,下次注意!”

卢德铭这人警惕性也很高,国共分家之后,他一直带我们到处打野外,怕在营房里叫别人收拾了。练兵时选的地形也不坏,一面靠山一面靠水。政治活动能力很强,深人群众,调查研究。战士们脚打了泡,他叫军医及时看护,对部队抓得很严。平时很少看见他睡觉,总是在下边到处转。

卢德铭是中小知识分子,确有股子闯劲。虽然在芦溪战斗中不幸牺牲,但是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的。

宛希先——湖北黄梅县人,脸上有点白麻子。入伍之初,也在我们五连当班长,很能干。据说以后地方上肃反把他误杀了。这可能是地方上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冤枉了他。现在已经追认为烈士。

杨立三——当时是警卫团派到湖南去招收革命干部的招募委员。他任过我们连的司务长,大革命时和滕代远一起在长沙做农民运动工作,他俩与毛主席联系较密切。杨立三到特务连时,我更进一步认识了他。他穿一身黄衣服、马裤,非常精神,也很艰苦,从来不特殊。他很活跃,走到哪里哪里活跃,边走边唱,很有朝气,从没有愁眉苦脸的时候。他深人群众,群众关系很好,热情是他的最大特点。他组织担架队,脑子很灵活,穿的衣服都是他设计的,还会打草鞋。部队经常没钱,他想办法去筹款,越困难越挺身而出。在打张辉瓒时,抓了一万多俘虏,给他们发光洋放他们走。一人发三块,半夜里在桥上发,俘虏们把我们挤得掉到水里去了。我上来说:快冻死我了。

他说:这是政治任务,没关系,咬紧牙关吧!这下把俘虏都感动得流了眼泪。当时有的兵被我们抓住七次了,见面后说:何同志,我又来了。我说:没关系,来的次数越多越好。

杨立三的乐观主义精神很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低头。打了败仗回来他说:老子又蚀本了,敌人欠我们的账是要加倍赔偿的!这个人模范作用太大了,管经济的人,但自己从不特殊。我们说笑话,革命不胜利,我们不结婚。他说:对,谁结婚就是叛变!当时我们这些人对结婚问题,都没什么要求。到了江西,有些老乡给我们介绍姑娘,大家都不谈。到一些地方,一些姑娘在门缝里望红军哥哥。我们望都不望一眼,谁望一眼,就会被人说作风不正派。

当时打仗之前,相互之间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告诉我的老母亲,你儿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光荣牺牲了。另外一句话是:胜利之后,在烈士纪念册上给我登记一个名字。大家都表现出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的乐观主义。

当时调动工作,叫往哪儿就往哪儿,没个上下之分,到什么地方去,都没有一个讲价钱的。杨立三同志讲:我们干革命,没这种组织性纪律性,就不是真革命。他是干后勤工作的,我常向他讲这样一句话;买卖七十二行,烧酒熬糖,叫花子打狗,专管这一行。要他爱他这一行。他工作很有魄力,是个很好的同志。

辛华文——他是个文人,善于言词,早晚点名都要讲话,好事表扬,坏事批评,周末布置下周任务。据说他同卢德铭由中央一同返回修水时在鄂南殉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