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9655400000024

第24章 失败(1)

一、失败原因

太平洋战争是在空中进行的战争。开战之初所取得的胜利主要应归功于海军航空兵的积极活动,而中途岛以后所遭到的失败则因日本海军航空兵萎靡不振所致。

陆军作战指挥机关曾经指责说瓜岛陷落,塞班岛失陷,究其本因莫不是海军航空兵作战不力。

情况确实如此,可是对问题一直看得很清楚的陆军为什么在作为太平洋战争第二和第三转折点的瓜岛决战和塞班岛决战中连一架陆军飞机也没有出动呢?

太平洋战争中我军初露破绽是中途岛海战,形势恶化始于瓜岛攻防战的失败,而气息奄奄则始于塞班岛决战的败北。如今,这一事实是日本尽人皆知的。即使在作战当时,陆海军首脑机构也对此了如指掌,也正是因为了如指掌才不惜流血牺牲,连续苦斗。

也许有人会指责说太平洋岛屿作战是由海军承担的。不错,海军的确承担了内南洋和外南洋的防卫任务。但是,既然这一地区是美军的主反攻正面,是决定整个战局命运的决战战场,那么国防军就应该成为一体,如同一驾车的两个车轮,两者缺一不可。

基于上述理由,陆军运送了地面部队。既然运送了地面部队,那就没有理由不运送航空部队,何况太平洋战争是空中之战,对这一点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这方面的航空作战可能完全交付给海军承担了。如果确系如此,那么在飞机生产投资上为什么要主张陆海军平分秋色呢?这简直令人无法理解。

马利亚纳海战以后,冈村被调到大本营任海军参谋,当时,除了航空作战之外,还兼任部分航空军备任务,根据冈村当时调查的情况,从昭和元年到昭和二十年8月,日本生产的飞机总数为:陆军飞机41450架,海军飞机40750架,总计为82200架。从数量上看陆军超过了海军。作为国防军整体的这一半在瓜岛和塞班岛决战中并没有协力作战。

日军的主要敌人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第一次转折——中途岛海战中,基地上的许多陆军飞机协同海军袭击南云机动部队。南云部队跟美国陆军飞机周旋中虽然将大半美机击落,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苦于美陆军飞机的纠缠而让美军机动部队的海军飞机轻而易举地钻了空子。

美军陆海军的航空兵在作战中确实配合得十分默契。美军有压倒优势的生产能力作后盾,而且兵力又使用得十分充分。面对如此强大敌人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在本来就已相当薄弱的飞机生产方面却要跟陆军平分秋色。这样一来,与美军打仗焉有不败的道理。

陆军的航空兵可能是用来对付第一假想敌国苏联的。但是,无论怎样讲,当前是在同美国打仗呀,在这场战争中日军在面临溃败的情况下,对于尚未与之开战的苏联暂时表示一下温和恐怕是不无道理的。如果确实这样做了,那么,对于战争就不会持那种很不严肃的态度了。时至打了败仗的今天,日本人捶胸顿足,悔恨莫及的根源可能就在这里。

日本海军是不是过分逞强,夜郎自大,面对重大战机不愿寻求陆军的协助呢?恐怕情况并不尽然。

二、解开这个谜

第一次攻击瓜岛遭到失败时,当时刚从南云部队调到第十一航空舰队任航空参谋的源田实中佐曾提出一种建议:在夺回瓜岛作战中,要将约1000架的陆海军战斗机集中于瓜岛方面,将这些飞机分成三个梯队,经常以300架飞机为单位轮番作战,在这些飞机的掩护下强行运送部队和装备。军令部对这一方案亦表示赞许并曾要求海军方面派出500左右架飞机,陆军方面要对此给予支持和合作。但这一捉案却遭到参谋本部主管航空业务的K中佐的强烈反对,甚至折衷方案亦无法通过。陆军没有战斗机吗?否,当时,陆军的战斗机主力部署于满洲(中国之东北)。事后不久,源田中佐调任为大本营的航空参谋,该氏满怀热情地反复进行交涉,但始终未达到目的。

“阿代号作战”终未成功,小泽部队最后败退。大本营海军部鉴于马利亚纳失陷之后,日本本土将全部暴露于B-29空袭之下(B-29于6月15日夜第一次从中国基地出发空袭了北九州),因此认识到,必须尽一切努力将塞班岛夺回,当时的具体设想是:如能将我军当时约百架的战斗机部署于陆上基地,则即使对付美军的一个航空母舰群日方也有胜利的把握。因此,要分两次在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各部署100架飞机,总共投入飞机300架,3次击退美机即可达到预期目的。尔后,再派遣150架乃至200架飞机以保障下一步的作战行动。这样,夺回塞班岛也许可能实现。当时,还曾提出在总共750架乃至800架飞机当中,450架由海军承担,其余部分由陆军分担,用航空母舰将陆军战斗机运到琉黄岛(海军飞机飞到琉黄岛),但是这一方案亦未得到陆军同意。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乃是因为当时陆军方面东条参谋总长等人已下定决心要在本土决战。鸠田军令部长窥测出陆军的此种意向,于是,对上述方案未采取积极态度。当时,陆军战斗机之主力部队仍部署于中国大陆,这就是问题症结之所在。

那么,陆军为什么老是不愿派出飞机呢?要想解开这个谜,关键是一个“海”字。

从瓜岛争夺战到塞班岛决战这一期间,大半时间冈村是在特鲁克、腊包尔、所罗门,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等基地度过的。当时,派往腊包尔的陆军飞机曾计划先用航字母舰运至特鲁克,尔后,再从特鲁克空运至腊色尔,有一次,用这种办法曾运送过大约30架战斗机。其中第一批的9架飞机在海军机引导下,轻易地到达腊色尔。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其余的飞机在没有海军飞机引导下,勇敢地单独飞行了。结果,9架飞机虽然好不容易飞到新英格兰岛南部,但因为迫降而造成机体严重破损,其余9架据说下落不明。

实际上,对于陆军飞机,特别是小型陆军机,大海是比敌机还要凶恶的大敌。

昭和十八年年末,冈村所在的部队曾在新加坡方面进行训练。当时,我应陆军第三航空军的邀请飞往仰光,目睹了泰国和缅甸方面的陆军航空部队的状况和空战的情况。另外,冈村还有机会了解到马来亚,苏门答腊,爪哇、西里伯斯、菲律宾、台湾方面的陆军航空部队的概况。结果,陆军飞机毕竟是陆上的飞机,在陆上训练,不可能在海上使用。

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看到在新加坡不分昼夜进行训练的航空母舰运载飞机之后,曾十分感慨地对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城岛少将说:

“冈村想,如果陆军飞机也象阁下飞行队这样不分昼夜地训练就好了,冈村只是因为来到这里才第一次看到夜间飞行。”

寺内元帅还给冈村这个年轻后生让座说:

“有贵队在此地驻扎我就有恃无恐了。”

元帅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按规定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要听从他的指挥。

有一次,冈村曾经去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上的达沃。这里的机场从整体上讲是倾斜的,而且屡有起伏,宽度小,飞机起落相当困难。可是从内地向新几内亚转场的第四航空军的陆军飞机非要把此地作为中转基地不可。当地的第三十二海军根据地队的首席参谋河内中佐曾对冈村讲过如下的话:

“我到这里已经一年了,一年来,在这里起飞降落的陆军战斗机竟有百分之三十发生事故。照此下去,从内地出发的飞机大约有一半不能到达新几内亚前线。”

“海军飞机怎样呢?”冈村问道。

“为数不多,至多也超不过百分之二、三。”他回答说。

海军飞机一定要在狭窄的飞行甲板上起飞降落,学会此种飞行技术的海军飞机确有其高明之处。

三、谁的罪过

海!这是日本陆军飞机在使用方面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

陆军上层持何种态度姑且不论,当时的陆军飞行员却是十分认真的,非常想对敌舰实施攻击。在这个问题上,海军内部当然是不会不同意的,既然自己的孪生兄弟陆军飞行员有此种要求,那就让陆军飞行趴在海军部队指挥下进行训练好了。昭和十九年2月1日对此做出了决定。

起初是第一航空军所属第九十八战队,尔后是第七飞行战队的丙重轰炸机战队编入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角田中将所属的部队。角田中将将丙战队交由第七六一航空队司令松本中佐指挥,在鹿屋航空基地进行鱼雷攻击训练。在进行鱼雷攻击之前要先在大洋上飞行,特别是要进行夜间洋上飞行训练。

经过6个月的正规训练的结果,上述陆军飞行队成了海军的第一流的鱼雷机队,同海军飞行队相比毫不逊色。遗憾的是,这已经是塞班岛之战结束以后的事了。

大多数上述陆军飞机都是陆海军飞行员混合搭配,统一编组的,这样就可以发挥一机多能的特点。副驾驶员和报务员多为海军人员,这样一来,既非海军,亦非陆军,大家都是飞行人员。每当冈村心情高兴地看到日陆海军飞行员专心致志地进行训练时,总要想到:“如果陆海军的上层也能这样和睦相处就好了。”

海军由于接连不断地艰苦作战的结果,老练的飞行员几乎所剩无几了,而陆军内部老飞行员却远较海军为多。正因如此,经过一番训练之后,陆军的飞机可望有着比海军飞机更大的战斗力。

当然,既然都是日本人,陆海军飞行员应该是不分彼比的。陆军飞行员此前好比是瑰宝而弃置不用,在塞班岛决战中陆军未派出一架飞机参战,这究竟是谁的罪过呢?

这个问题可暂且不谈,至于说在海军内进行海陆合训的陆军飞行员则当作别论。这些人后来接到陆军将其调回的命令时,竟然热切地希望留在海军航空基地,战队长还赴京到参谋本部当面进行谈判。后来,虽然海军的这种作战指挥机构撤销了,但是海陆军飞行员协同作战这种形式却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

居住在陆地上的人对海怀有恐惧心理,对于海,见而生畏乃是陆地上的人们的本性。这一点不限于日本陆军,希特勒的纳粹空军同样有这种情况。在英国战斗机进行防卫战时还可以理解,可是在德国空军占有优势的时候,其飞机也不敢飞越仅60海里的多佛尔海峡,竟然容许英国舰队在英国近海上活动。而在距法国海岸并不太远的海上进行的英德海战中,德国飞机看着“俾斯麦”号战列舰遇难也见死不救。

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曾经因击沉“俾斯麦”号军舰而兴高采烈的英国战舰“威尔斯亲王”号连同其僚舰“反击”号和护卫驱逐舰竟被从法属印度支那起飞的日海军51架双发动机鱼雷攻击机和34架轰炸机击沉,瞬时葬身马来海底,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英国首相邱吉尔本人也惊愕不已。

无论是中途岛作战,还是占领瓜岛都是海军独自实施的作战。

中途岛作战显然是海军作战的失败。然而,这次海战尽管是海军单独进行的作战,依然准备好了随时可用的强大的航空兵力。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的胜利可以说是“情报的胜利”。如果不是美军预先弄清日军的作战意图,这次怍战一定会收到山本大将所计划的战果。

而占领瓜岛之战则与此不同。该岛是不设防之地。因而可以轻易占领。然而从没有要求陆军协力设防和同己方航空基地远隔600海里(相当于铫子至五岛之间的直线距离)的地方设置航空基地这点来看,日海军显然是对美军过于轻视了。

出现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主要敌人美国的态度上陆海军之间没有看法一致的统一的方针。瓜岛之战就暴露出了这一分歧。过低地估计了美军的力量固然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筹划,结果一旦同敌人遭遇,就只能急于为弥补漏洞而采取应急措施,而不是一开始就采取根本对策。结果,尽管从数量上看来占有优势,但最后还是遭到失败。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对于这一点是任何人也不怀疑的。

战后,冈村会见美国海军军官(主要是战略轰炸调查团的成员)时,曾问过他们:

“如果美国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失败,那么战争的前途将会怎样呢?”

美国军官中多数人回答说:

“如果失败,政府将会用数字表明美国的各种军事实力,说明过多少年以后才能建成有胜利把握的军队。政府将要合理地要求国民接受加强军备的计划并寻求国民的支持……”

无论是珍珠港事件中吃苦头,还是中途岛海战中取得胜利,美国都把这些作为指导战争的手段有效地加以利用,而日本的战争指导人则与此相反,他们因为珍珠港的成功而得意忘形,又因为中途岛的失败而晕头转向,关于失败的真相并没有如实相告以号召国民奋起,甚至由于瓜岛失败而出现危机的战局也没有采取足以使国民接受的措施。于是,继瓜岛失败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阿留申、所罗门、新几内亚、吉尔伯特,马绍尔等战线节节败退,而最后一幕竟演出了”阿代号作战”。

海军既然要进行最后的舰队决战,那就说明这种决战决定着日本的命运。同样,这种决战对于同海军有着共同命运的陆军也是至为重要的。可是,直到要进行最后决战之际,战争指导者仍然没有改变原来对美国的看法,这就必然造成了门本的悲剧。

日本的战争指导者竞然不懂内南洋有着决定日本本土命运的重大价值,他们一味扬扬自得,刚愎自用,不肯集中国力赢得一战之胜利。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不能不指出战争的最高指导者的重大过失。另外,大声疾呼进行决战的海军也不无可责之处。海军因为决战出师不利而动摇了当初的决心。作战中途改变方针,没有竭尽全力决一死战。结果,失去了自主收拾残局的机会,最后也自暴自弃走上了本土决战的绝路。

最后决战这两个字单在海军内使用意义未免过于重大。从瓜岛失败已成定局到塞班岛决战,实际上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一期间,如果战争指挥得当,要每一个日本人都知道这次决战的意义,并竭尽全力准备打仗而且也认真去打的话,那么,塞班岛攻防中的美军损失可能比实际情况大得多。在更理想的情况下,冈村想战争早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