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9653200000018

第18章 阴阳协调,身体才能健壮(3)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在正常情况下,属于正常生理状态。如果情志波动过于剧烈,或过于持久不散,则能引起机体功能紊乱而发生各种病痛。

六欲,指酒、色、财、气、食、逸。在正常情况下,属于正常生活的活动状态。如果超过极限,则能引起人体机能紊乱而致病。

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均由心来主导,因此情志激动最易受到伤害的是心。只有心气旺盛,才能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而滋养全身。心跳频率每分钟70次左右,是心传导系统的自主活动,但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以适应身体的需要。血管是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的。交感神经主收缩,副交感神经主舒张。当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平时要注意呼气,使呼比吸能延长一倍,可以加强血管的舒张,使血液流通顺畅而流利,给心脏减轻负担,从而对心脏的保养和护理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高血压型的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长久的或反复的精神过度紧张与疲劳,或强烈的情绪激动,从而产生血管系统神经调节的紊乱。高血压病中因肾脏小、动脉孔缩小而引起的缺血是次发性的。动脉粥状硬化以心、脑、肾所发生的继发性病变及机能障碍最为显着。由于体循环外围阻力的增高,左心室负担加重,所以常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使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量供应。因此,左心室逐渐发生代偿性肥大,以至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供给心肌血液。如果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即发生冠状循环障碍,使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而病变。动脉粥状硬化缺血、缺氧,就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肺原性心脏病,是肺动脉及其分支内因原发病变的发展而引起右心增大和左心衰弱的一种疾病,也称肺气肿性心脏病,或缺氧性心脏病。其发病机理是肺循环内阻力过高,使肺泡内力增加,以及肺泡壁部分小血管闭塞,使肺循环阻力增大,肺泡扩张,肺收缩力减弱,肺泡内含气增多,影响肺部氧气的交换,导致动脉血缺氧和血流加快,因而增加心脏负担而损害心脏的正常运作。手推助行徐步走,是维护心脏健壮发展的最优办法。

迷恋酒、色、财、气、食、逸的诱惑,久则伤肾,饥不欲食,面黑如炭,咳唾带血,喘息有声,坐下就想起来,视物不清,心似悬空如饥甚。这是骨厥病。

六欲使肾脏发生病变,出现口热、舌干、咽肿、气上逆、咽干痛、心既烦又痛、黄疸、痢疾、脊和股内侧痛、痿厥、嗜卧、足心热痛等症状,是肾热病。

肾虚则肺气不纳而喘息。阴虚则阳盛,阳主动则不能安静,坐卧不宁。肾为肝之母,肾病则肝忧,肝肾俱亏,所以目视恍惚不明。若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则精神涣散,烦躁不安。

肾志不足则心发恐惧不安。

肾主骨生髓,排泄水液,肾是水液代谢和调节的主要器官,维持肾关的正常开合,使水液排泄到膀胱。如开合失常,可以引起小便的异常和肢体浮肿。

肾的精属阴,气属阳,是人的先天根本。肾阴又称肾水,肾阳又称命门之火,与生长、发育、生殖密切相关。肾的阴阳,又是各脏腑阴阳之根本,是维持各脏腑正常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

肾藏精气,肾气充足就能长骨生髓而养脑,肾虚则骨髓、脑均感不足,表现为动作迟缓,骨软,腰酸背痛,头目眩晕,记忆力减退。

肾开窍于耳,虚则耳鸣、耳聋。肾阳虚则面色苍白,怕冷,腰脊酸冷而疼,腿软,阳痿,早泄,滑精,尿浊,大便泄泻,小便清长,尿频不禁或尿少点滴不尽,舌苔淡白,脉沉细。常见于慢性尿道炎,神经衰弱,糖尿病。

肾阴虚症状:面色憔悴,消瘦,头昏眼花,耳鸣健忘,腰酸腿软,筋骨虚弱,男子精少,女子经闭或无月经,低热虚烦,颧红盗汗,尿浊如脂,舌红脉细。多见于慢性肾炎,结核,糖尿、尿崩,不育不孕等慢性疼痛。

肾不纳气症状:短气喘促,动后喘甚,吸气困难,声低气怯,咳逆,汗出怕冷,面部浮肿,舌苔淡白,脉细无力。多见于肾肺性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阳虚水旺症:全身水肿,下肢为甚,按之凹陷,腰胀,阴囊肿,尿少色清,咳逆气喘,痰多而稀又起泡沫,心悸头眩形寒,手足发冷,舌苔淡白而脉沉。多见于慢性肾炎的肾病型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阴虚火旺型症状:颧红唇赤,烦热睡眠不安,口舌苦,腰酸,梦遗,尿血,小便黄赤灼热,苔黄质红,脉细弦数。可见于神经衰弱,高血压,慢性肾炎,结核等。

肾阳主持水液代谢,主要表现为升清除浊的功能。水入于胃,由脾气上输于肺,肺气主肃降,则水下流而归于肾,通过肾阳的气化作用,再使清者上升于肺而散布全身,浊者下输膀胱排到体外,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肾阳和肾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肾阳的气化适度,尿液的排泄则正常。如肾阳不足,气化无数,则会出现尿少而水肿的现象;若阴虚阳亢,气化过盛,则出现尿量过多之下消症或尿崩的现象。

如果肾小动脉发生硬化,肾的血流量减少,此时体内的新陈代谢机制产生的废物不能全部由尿中排出,而使血液中非蛋白氮及尿素氮增高,这就进入尿毒症的阶段。此时的肾脏缩小,质地变硬,这就是高血压病引起的肾硬化症状。

久立则伤骨,肾主骨,腰为肾之府,久立则气血运行不畅,使腰部酸疼劳损,使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而伤骨。

实症是外感六谣而病的初期,是由痰浊、淤血、水湿、饮食停滞所引起的病。表现为壮热,胸闷烦躁,腹胀拒按,声高气粗,痰涎雍盛,二便不爽。

虚症是素体亏损或久病致虚,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委靡,食欲不振,身倦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盗汗,大便溏泄,小便失禁,舌质淡白,少苔或无苔。

勤练俯撑踮脚功以壮肾健肺是上策。

手推助行徐步走:饭后三百步,助消化而吃得香;睡前千步走,使气血通畅而睡得安逸;中间漫步行,盼多活几年,多享清福。

俯撑踮脚功:壮肺气、健肾力的基本功。

掐膝眼起落:健脾胃,增加营养来祛除邪毒,使气血顺畅,防患于未然的上上策略。

手拍足尖:健壮心脑神经,防治失眠,抑郁,多思,血管硬化,可伸长腰腿筋骨。

双手交叉反转托举:使气血流转的导引法。

手甩腕、股撞墙:活络筋骨、消除积聚的导引功法,防治膂筋硬化,消化不良。

嗨字功:主要是默念“嗨哟嗨唷”,白天黑夜有时间就默念不息,使心、脑与宗筋三力并发而使气血顺畅流转。

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的要领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使矛盾的对立面能够得到统一,身体平衡健壮地发展。

阴盛则阳衰而发病,阳盛则阴衰而发病。阳病则外冷,阴病则内热,寒与热而滋生百病。

气盛就血衰,血盛就气衰。血病则面黄肌瘦,头痛头眩,发白皮糙,气病则精神委靡,面目无光,头重足轻,夜尿增多。因此七步功法以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为主。

第一步养性法,手推助行徐步走。足的后踵是冲、跷、任、督四脉的发力点,可舒展神经,通顺气血。安详地徐步走,能让人心平气和,神采飞扬。多活动、多走路,使脾胃消解能力增强,营养精微得到充分发挥,气血得到补足,从而吃得香甜,睡得安逸,二便通畅,能较快地恢复体力而意气风发,精神饱满。

第二步导行法,双手交叉反转前托或上举,下落时擦面或擦鼻,使三焦之气能通达全身而气血顺畅。发力点在腕上二寸处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与维脉、带脉相联,三焦经直上绕耳至脑门的太阳穴,使头脑清晰,耳聪目敏,神清气爽。这功适合在床上做,导引气血顺畅,解决胸闷,气短,腹胀,心情抑郁。

第三步安神功,双手拍足尖。全身只有膀胱经是由耳入脑,从后脑出来循背经腘入足的。拍足尖能调动其在腘和足尖的功力,可促使脑神经的恢复,能治疗失眠多梦,抑郁症,夜尿多,腰膝疲软,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肾虚等。睡前拍三百下就能安然入睡,有立竿见影之成效。

第四步健胃功,双手掐膝眼起落。膝眼外侧是胃经,内侧是脾经,起落百次以上则脾胃都得力的冲击,腰、胫、踝关节得到滋润,膂筋得到活络滋养,从而为消解痿弱、疲软无力、精神不振、腹胀、腿肿的病症提供有力支援。

第五步强筋功,手甩腕、股撞墙。身离墙20厘米,双手左右用力甩动,以股撞墙,发力点为双腕大陵穴和脊尾督脉长强穴。大椎穴两边的膂筋总管全身筋脉的强健有力,因此手甩腕、股撞墙称为强筋功,对治疗各种疝痛,便秘,腰、背、膝、肩关节疲软,头项强直,手脚痉挛,头痛脑热,手足麻痹等都有疗效。

第六步气水功,肺主气,肾主水,此功是以健肝强肾为主,因此为气水功。双足离栏一步,双手扶栏握固,足踵离地虚悬,全身重量都在足大趾核骨和手的鱼际穴,特别符合手握固、足空悬的练功要求,能迅速提升功的力度。对清除呼吸道障碍,健壮筋肌和肾的气化能力以有力支持,对治疗呼吸道疾病、肠胃病、心脑血管病、肾病有明显效果。

第七步强身功,也叫嗨字功。嗨字功可调动少腹宗筋的功力,一喊“嗨”,少腹和脑门齐发力,使全身筋肌、脉络都动起来,把邪毒从身上各处都“嗨”出来。招式是:双足分开,手臂拍墙喊一;掌侧拍墙喊二;用掌握拳,击左手掌心喊三,即用右臂猛撞墙喊“嗨”。其力布全身脉络和脏腑各处,能较快地使肌体恢复健壮,对治疗双目失神、面容无光、皮肤枯燥、步履乏力、声嘶力竭的虚弱患者有较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