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康乾盛世
9647500000002

第2章 励精图治,开创“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也称“康雍乾盛世”,它出现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主义专制中央集权王朝——清朝。“康乾”是简称,指清朝初期连续三代依次承接的皇帝,即康熙、雍正和乾隆。“盛世”是指社会比较稳定,人民得以温饱,各行业兴旺发达,是一个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其重要标志是全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远远超出以前的朝代。同时,“康乾盛世”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繁盛的治世,大致从1662年至1795年,历时一百三十多年。在这期间,由于统治者实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保证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安定,劳动人民得以安心生产,从而使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发展,从而登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治世局面,清朝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清朝之所以出现“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与前面说的三位皇帝的功劳有很大关系。那么,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有着怎样的个人品质,才使得清王朝出现盛世局面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呢?让我们从三位皇帝的人生经历和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些方面来逐渐了解“康乾盛世”的产生、发展以及繁荣过程。

(一)幼年登基,亲政治国

“康乾盛世”是从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开始的,康熙也是“康乾盛世”局面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康熙皇帝是清圣祖,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他是清朝入主中原以来的第二个皇帝,他前任的皇帝是顺治帝。我们现在之所以称他为康熙皇帝,主要是因为他主政时期的年号是“康熙”,所以就自然地称他为康熙帝。据说康熙皇帝能够继承父皇的皇位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他得过一场大病的缘故。康熙帝的父亲顺治帝在不到24岁时因为得上了天花病,后来顺治帝就是因为天花病医治无效而逝世。起初,顺治帝在世时想立次子福全为太子,而孝庄皇太后则想立三子玄烨为太子,但是鉴于顺治帝得了天花病后的悲惨状况,使得清朝统治阶级决定太子人选最好是得过天花病的皇子,因为得过天花病的可以终身免疫这种疾病。而玄烨在幼时得过天花病并且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这在清朝统治者看来是上天选择了玄烨,使他成为太子的最佳人选,玄烨就是通过这样的“得病”方式顺利地成为了太子,获得了皇位继承权。康熙帝8岁即位,遵照顺治帝的遗诏命令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四大臣共同辅政。但是大权逐渐落入鳌拜一人手中,鳌拜专横跋扈,居功自傲,结党营私。康熙帝16岁时设计利用一群陪康熙摔跤的贴身侍卫捕杀了鳌拜,君权才得以行使。康熙帝亲自掌握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国家政权和清朝贵族集团,使得清朝的国力迅速地发展。

(二)措施得当,奠定盛世局面

首先,康熙帝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这也是他对中国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一是他坚决平定了“三藩”之乱,“三藩”就是我们在历史书和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和听到的吴三桂、尚可

喜和耿精忠,他们三人分别驻守云南、广西、福建。他们对自己管辖地区的百姓大量地收取苛捐杂税,实行严酷的专制统治,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外,清政府每年还得拨给“三藩”大量的白银,物资供应,严重地削弱了清朝的财力和物力且束缚了清政府发展。于是,康熙帝下令废除“三藩”并取得了成功,稳定了国家政权。二是加强对南方各地的控制,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康熙帝收复台湾的壮举,不仅使当时清政府重新拥有了管理台湾的行政主权,统一全国,而且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现实影响。三是康熙帝通过对当时沙皇俄国的雅克萨战争,解决了困扰中俄的边界问题,也为确立现代中俄边界区域奠定了基础。雅克萨战争进行了两次,第一次雅克萨战争发生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康熙皇帝亲自命令都统公彭春、副都统班达尔沙、护军统领佟宝为参政,会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统帅清军,分成两路进取雅克萨。随着雅克萨战役的进行,在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中,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边境的防御,采取了“筑城永戍”的方式,在雅克萨战役的当年,便修筑了墨尔根城,修筑了从吉林到瑷珲的驿路,并将黑龙江将军衙门由黑龙江左岸的旧瑷珲城迁至右岸新瑷珲城,同时又于瑷珲设副都统驻防。然而,清政府却没有在雅克萨继续设兵防守,也没有收割附近的庄稼,断绝沙俄军队的粮食来源,致使沙俄侵略军不久又卷土重来。当年七月,沙俄尼布楚统领乌拉索夫派遣了七十名哥萨克兵前赴雅克萨进行侦探,获悉清军已经撤到瑷珲。八月,大批沙俄侵略军在托尔布津的率领下,再次窜到雅克萨,重新在清军烧毁的雅克萨城废墟上修起了城堡,并于城堡中修建了火药库、军需仓和粮仓等设施,同时增兵八百二十名,准备长期在雅克萨盘踞。沙俄政府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极大愤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颁发谕旨,命萨布素率领清兵两千人,建义侯林兴珠率领八旗汉军内福建藤牌兵四百人一起攻取雅克萨城。同月,雅克萨俄军首先采取了战争行动,据守在雅克萨的俄军头目托尔布津,派遣哥萨克头领阿法纳西·别伊顿率领三百人窜到呼玛尔河流域,向中国居民展开了进攻,遭到中国达斡尔居民的英勇还击,从而沙俄侵略者再次挑起战端。双方经过数次激战,清军最终驱逐了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者,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1679年,康熙帝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最后来,平定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稳定了清政府在当时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间,他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表现出雄才大略。自康熙时期至19世纪中期,中国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广大而神圣的领土内,实现并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康熙帝采取的稳固清朝政权和国家统一的决策,为清朝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其次,康熙帝在巩固国家统一和边疆地区的稳定的同时,还注意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积极措施,使得清朝整体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公元1669年,康熙帝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康熙帝积极鼓励垦荒政策,于1671年下令每年陆续放宽垦荒的起科年限,并规定根据开垦荒地面积的多少赐予不同的官职作为垦荒的奖励,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百姓垦荒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农业的发展。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获得土地,得以生存。同时,康熙帝还把明朝各封王的属地庄田进行“更名”,使这些田地成为百姓的田地交给农民耕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康熙帝还减免各省上缴国家的钱粮,减轻了地方的发展负担,从而鼓励各省经济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发展。康熙帝进行了赋税调整,1712年,他向全国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基准,以后全国人数无论增加多少,所缴纳的赋税还是和康熙五十年的数额一样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项措施极大地缓解了阶级矛盾,减轻了人民身上的负担,促进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康熙帝还注重兴修水利设施和治理河流泛滥。明未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帝任用蕲辅等治理黄河,减轻了水患,他还亲自六次南下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帝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政策,使他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再次,康熙帝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先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内部的安定祥和,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就为康熙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康熙帝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康熙帝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亲自支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例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 等。尤其是《康熙字典》,它是康熙帝下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字典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三十多位清代学者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也是康熙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人无完人,功大于过

康熙帝通过采取上述一些政策措施,达到了巩固清朝新兴政权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目的,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使得清朝国家实力逐渐强大。然而,人无完人,康熙帝也实行了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实行“迁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实行“文字狱”、抑制商业发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清王朝进一步向前发展。尤其是“海禁政策”和“文字狱”盛行,严重地阻碍了清朝商业贸易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割断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一切联系,是清朝日后严重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的主要原因;大兴“文字狱”极大地禁锢了中国学者的思想和积极性,阻碍了他们进行研究创造、进行试验的首创精神,阻碍了中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康熙帝的成就还是占主要方面的,他所实施的积极作为对后来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