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9644100000054

第54章 丛论杂谈(1)

一、李汝珍真的出海游历过吗?

人们以前研究《镜花缘》时,最关心的是李汝珍而不是《镜花缘》本身,这大约是受了”红学”的影响。当然,并不是说搜寻研究李汝珍的生平、著作有什么不好,这其实也很重要,但有时候挖空心思地过分关注,往往会产生一些虚假的东西。海州人传说李汝珍曾数度出洋就是一例。

这个传说被编得有鼻子有眼的,孙佳讯《镜花缘公案辨疑》第一章”李汝珍生平考”第七节”案头随录遗闻”记得很详细。许绍蘧的高祖即李汝珍的舅兄,着有《案头随录》一书,书中不止一次记录李汝珍随作者”出海飘洋,在海上谈天说地,讲些怪事奇闻,商讨怎样编部书出来”。书中还录有游戏文章,”有不少和《镜花缘》中相同”。还说多九公是一个”吃海饭”的代表人物。

关于这些,孙佳讯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呢?他说:”老友杨石青说他少年时,常到许绍蘧先生家玩。许氏谈过,他家藏有《镜花缘》版片,已不全。还谈到他的高祖,即李汝珍的舅兄,着有《案头随录》。此书许氏祖父曾看到,后失落。许氏听他祖父讲过《随录》中一些与《镜花缘》有关的内容。”整整经过了四次传闻转述。我们暂且不评价这个传说的可信程度,先看一下它与现存史料的关系。所谓的《案头随录》中”录下的游戏文章,有不少和《镜花缘》中相同”,这并非空穴来风。与李汝珍有密切关系的许桂林作有《七嬉》,其中确实记载了不少游戏文章,且”有不少和《镜花缘》中相同”,如谜语。但这本书并没有记载作者与李汝珍出海的事情。

实际上,只要熟悉《山海经》、《博物志》等几部古书的人,都可以写类似的海外神游。而且,书中所写的海外游历,一点也看不到作者曾经出洋航行的经验。另外,清政府雍正五年(公元一七二七年)虽大开海禁,造成短暂的繁荣,但到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就采取”不禁之禁”的措施加以限制,随即下令只许在广州一带通商。直到鸦片战争前,清廷一直坚持”止在广东收泊交易”(李汝珍将林之洋的家安排在岭南,也和这一社会背景有关)。考虑到这一点,生活在乾隆后期到嘉庆、道光年间的李汝珍,是不大可能有机会随人远航的。之所以人们不自觉地编造故事,是因为一般读者认为写海外就必须航海,并不了解李汝珍所写的海外诸国,其实是用古书上的记载连缀发挥而成,并非亲身经历。而研究者之所以相信这种故事,自然是因为李汝珍的资料太少,满足了研究者刨根问底的欲求。

孙佳讯先生坚持《镜花缘》为李汝珍所作,反对其它无稽之谈,确有澄清之功。但在李汝珍真的出海游历过这一点上,则犯了一个轻信传闻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