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9644100000013

第13章 文心解疑(12)

十二、《镜花缘》是一部科幻小说吗?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的古代社会里,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但是,仔细搜索一下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我们也不难发现颇具科幻色彩的些许文字。作为文献大国的中国更是如此。当一位古人驰想连翩时,他的想象力并不比我们逊色,只是和我们相比,他少了用来做想象素材的科学知识而已。

那么,《镜花缘》是不是一部科幻小说呢?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梳理一下思路。在中国古代,写小说并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在晚清以前,小说都不是”主流文学”,诗词曲赋才是士大夫们的最爱。所以,我们很难从中国古代文学的正史里寻找到科幻萌芽。但是,我们却可以找到些微的影子。

在战国时期,有一部经典叫做《列子》,《列子》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列子·汤问》,里面有一篇名叫《偃师》的小故事:一名方士将一个木偶进献给君王。这个木偶不仅能够翩翩起舞,而且还不时向王妃抛媚眼。木偶的行为最终惹恼了君王,于是君王命人将它大卸八块,结果却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木偶人而已。虽然《偃师》最终被人们编入了介绍民间方术的集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把它看成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具有科幻小说色彩的文字。因为从现在的角度而言,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篇完全的技术类幻想小说,从科幻小说的角度来看,这大概还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题材的作品。

明代中叶,中国又产生了一部古典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西游记》。科幻界的许多人士,将这部巨著视为科幻文学在中国古代的先驱。那些谈及中国科幻渊源的文章,多数要说到这部杰作。不过,那种观点的出发点,是以幻想作为科幻文艺的本质,而不是真正的科幻小说所倚赖的科学知识。因为《西游记》本质上只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幻想的成分太多太多,而科学知识却很少很少,几乎没有涉及。

当然,虽然本质不同,但《西游记》的创作思想和科幻文学毕竟有着某些相通之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自行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幻想世界。其次,作品中一些具体构思,与当今科学技术和科幻文学题材有模拟之处。如千里眼、顺风耳可以比拟成雷达、电视;用毫毛变成化身,可以比拟为复制技术等等。但作者无意把这些情节限制在自然观的范围内,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把它们视作科幻情节。

从一七九○年到一八二○年,清朝的落魄文人李汝珍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具有科幻性质的小说《镜花缘》。当然,作者不可能了解到西方的所谓科幻小说,他之所以可以写出具有些许科幻性质的《镜花缘》,只是说明各国文学史上都会出现这样相同的一页。如果李汝珍不写,也会有王汝珍、张汝珍、宋汝珍出现。

李汝珍博古通今,满腹才学,但和蒲松龄一样得不到功名,只好在乡间以写小说作为精神寄托。当时,清朝已经大开洋禁,中国人得以与西方通商。这既使《镜花缘》罕见地以航海为背景,又使其中渗透了开放和民主的色彩。李汝珍本来计划把《镜花缘》写到二百回,但因为一些其它原因,只完成了一半,即一百回。在这部杰作里,作者将背景设置在唐朝武则天时代,以主角唐敖和重要人物林之洋为线索,虚构了三十多个海外国家。有外形丑陋但文明进步的黑齿国、前后各一面的两面国、身量奇高脸皮极厚的长人国,也有形态上与人类一般,但在社会规范上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君子国、女儿国,等等。作者用游记的笔法描写这些幻想世界,却都暗合了科幻文学的基本原则。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科学并没有在《镜花缘》这部作品里真正出场,与国外属于同类游记题材的《格列佛游记》相比,《镜花缘》也有差距。当然,这里的差距并不是简单地说《镜花缘》的艺术性不强,而是说《镜花缘》没有像《格列佛游记》那样直接谈论科学知识。虽然《格列佛游记》对科学是持批评态度的,但毕竟有科学知识出场,而《镜花缘》并没有涉及到这一方面。所以,虽然有很多人都希望把《镜花缘》称之为科幻小说,但是总让人感觉有些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