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代代永流传的科学:养生智慧
9643800000018

第18章 读谚语,学吃法(6)

6.学习要深钻细研,吃饭要细嚼慢咽

(民谚释义)

学习,在于一个透字。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钻研。浅尝辄止只能学到皮毛,透不到内核去。因此,古代人教我们读书要深入,要透彻。这吃,何尝不跟学习一样。狼吞虎咽只管东西下肚,像蟒蛇吞食,吃倒是吃进肚了,可食物的滋味儿是啥,恐怕一点体会都没有。吃东西要慢慢咀嚼,才能吃出食物的味道,才能更好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不管是学习还是吃饭,要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就在于两个字:细和慢。

细,就是要每把食物在嘴里好好咀嚼,不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一口食物要嚼的化渣,没有大块的残留物,都成细细的渣滓,再咽下肚。这样的好处一是不会把大块的食物哽在喉咙,二是能让食物更好地消化。

慢,是跟细连在一起的。细细的咀嚼,自然就要放慢速度。这个慢,就是不着急,不心慌,不因为饿而狼吞虎咽。这个慢,还是一种节奏,一种配合牙齿切磨和肠胃蠕动的节奏。吃饭的速度和节奏慢下来,才能领略到吃的愉快:不在于猛吃的快感,而是在细嚼慢咽中体会食物的一丝丝滋味,吃出别样的风味。

吃饭细嚼慢咽,不仅对消化有利,对吸收营养有益,还利于减肥。胖子大多是吃饭速度很快的人,端着一碗饭,就着菜,三下五除二就塞进肚子了,瞬间饭和菜就被扫荡了。而习惯吃饭细嚼慢咽的人中胖子不多,因为细嚼慢咽减慢了进餐速度,拉长了进餐时间,让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吃的东西相对较少,因而摄入的脂肪也相对较少。

细嚼慢咽还反映了一种进餐的礼仪。西方人吃牛排,一手拿叉子,一手拿刀,在牛肉上切割,再用叉子喂进嘴,他们的进餐就是一个慢字,体现出的是彬彬有礼的餐桌礼仪和风度。很难想象,和朋友约会,一大桌人聚餐,你不顾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感受,对着丰盛的饭菜一正狂吃,就像在打仗,好像自己慢一点好菜就被别人抢走了。吃的太快是餐桌礼仪的禁忌,是不懂礼貌和粗俗的表现。相反,细细的吃、慢慢的嚼,给人斯文、有教养的感觉。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不慌不忙的沉着气质。如果在平时习惯了猛吃,一旦到正规的进餐场合,会很容易原形毕露,所以提倡细嚼慢咽不光是考虑到健康问题,也是提倡一种社交礼仪。别看吃饭的事小,关乎形象的事大哦。

(养生原理)

我国古代神医华佗曾写道:“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煮烂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人胃自化也。”这充分说明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因为咀嚼越细,食物与唾液搅拌越充分,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的麦芽糖就越多,这就等于在口腔内先进行部分消化,有利于胃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因而减轻肠胃的负担。

当咀嚼食物时,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液分泌,少咀嚼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未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肠道后,食物与消化液接触的面积会大大缩小,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学家经实验发现,细嚼者比粗吞者可多吸收蛋白质13%、维生素43%、脂肪12%。

除了帮助消化、加强营养的吸收,细嚼慢咽还有助于减肥。科学家研究发现,饥饿并不完全取决于胃内食物的多少,还与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营养成分进入血液后的浓度高低有关;同时还与食物进入口腔后对口腔黏膜刺激有关。

吃饭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来不及充分刺激口腔黏膜,中枢神经收不到足够回馈信号,位于人的丘脑上的“饥饿”中枢就得不到相应的控制,人就会有饥饿感,就会一直吃下去。

一般吃后20分钟,大脑才能反映出你是否真的吃食物了。同时,胃里虽然积存了大量食物,但血液中营养成分的浓度却来不及提高,人仍会有饥饿感,还想进食,结果造成食入量过多,营养过剩,体重增加。

吃得慢一点,咀嚼得细一点,食物容易消化吸收,而较快地进入血液,使血液中营养成分的浓度相对较高。因此,只要摄入比较少的食物,便会产生比较饱的感觉,控制饮食也就比较容易做到。

同时,人们在细嚼食物过程中,还需消耗一些热能。因此,对减肥者来说,细嚼慢咽既有助于消化吸收,又能消耗一定数量的热能,还能增加饱腹感,能达到一定的减肥效果。

此外,咀嚼可促进面部肌肉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和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美容,减少皱纹,使面色红润。在咀嚼过程中,食物不断刺激颌骨,有利于颌骨的生长发育。细嚼慢咽有利于牙齿的生长,避免牙齿畸形,有利于防止牙病。国外科学家发现,每日咀嚼口香糖20分钟左右,连续咀嚼几星期后,可使面部皱纹减少。

(养生小窍门)

习惯吃饭狼吞虎咽的人,体会不到细嚼慢咽的乐趣。吃的慢是一种享受食物的方式,让食物在口腔里多停留一会,才能充分咀嚼出食物的滋味。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自己的吃饭习惯呢?

1.咀嚼食物时,可以有意地数一下自己嚼了多少口。一般以一口食物咀嚼30次,每顿饭吃20分钟为宜。可以以这个为指标,看自己能否达到。刚开始可以慢慢来,一点点朝这个目标迈进。

2.有的人属于急性子,做什么都要快,吃饭也是,因此要改变这种性格并非一天之事。可以从平时的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做家务、洗碗、吃饭等,要磨练自己的耐心,不可急躁。在改变这种急躁的性格的过程中,培养吃饭细嚼慢咽的习惯。

3.有的人吃饭时太过专注,对着饭菜浑然忘我,吃的很投入,不知不觉就吃的很快也吃的很多。这个时候可以悠闲地拿报纸杂志来翻翻,或是放一点轻松舒缓的音乐,让自己不被吃饭完全占据,能想点别的事情,这样也是缓解吃饭太快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对处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儿童不适宜,只是针对吃饭太快的年轻人,既然改变自己的性格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就可以完成,那么就另辟蹊径,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开,吃饭的速度自然就放慢,咀嚼得也更细了。

4.常嚼口香糖。嚼口香糖是锻炼面部肌肉和牙齿的。常嚼口香糖还能锻炼人的耐心,拉长咀嚼的次数和时间,有助于人们培养细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