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9631600000020

第20章 情感心理常识(3)

3.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情绪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对起伏的情绪不必也不可能一概予以抑制,而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如运动、旅游、倾诉等,给情绪适当的发泄机会。有机会倾诉自己的痛苦并得到他人的安慰,能够极大地改善健康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4.换一个角度看事情。很多从表面看令人生气或悲伤的事件,如果换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常常可发现一些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

5.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并积极地为之奋斗,人就会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6.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又会使人们更积极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7.对问题当机立断。犹豫不决会引起不良情绪,损害身心健康。因此不要太过追求完美,也不要为一些问题老是左思右想。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灾祸,都是在情绪无法得到正常宣泄的情况下,采取了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造成的。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想着千方百计把情绪压抑下去、克制下去,而不让它发泄出来。但是,即使一个人能做到压抑、克制,也只说明情绪从“显意识层”,转移到了“潜意识层”,而它对人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因此,对于无法得到满足宣泄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塞。因为堵塞只能是暂时的,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决堤”,那时情况失控,就更严重了。

“皮肤饥饿”现象

大多数人都知道,饿肚子的感觉是非常难受的。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皮肤也会饥饿,那种感觉也非常难受。不用对此感到怀疑,这的确是100%的事实。

在1958~1961年为期3年的时间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洛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首先,哈洛找来了两个代理猴妈妈:一个代理妈妈是一只金属猴,它胸前安有一个奶瓶;另一个是用软布做成的猴子模样的布偶,和真的猴子极为相似,但不安奶瓶。接着,哈洛准备了两个笼子,一个笼子里两个代理妈妈都在,而另一个笼子里,只有金属妈妈在。然后,哈洛把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分别放到两个笼子里,让代理妈妈养育它们。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照常理来说,小猴子应该和安有奶瓶的金属妈妈比较亲近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小猴子对金属妈妈很冷淡,除了肚子饿的时候,几乎从来不接近它;对布妈妈却显示出强烈的喜爱之情,平时有事没事都喜欢紧紧地抱着它,尤其是在受惊或不安的时候更是立刻奔到布妈妈的身边,死死地搂着它。

当小猴子下地玩耍的时候,如果突然放入一个自动玩具,小猴子吓得马上跑到布妈妈身边,然后开始观察,不一会儿,就会下地试探接触,最后玩弄起这个玩具来。

但是,在只有一个金属妈妈的笼子里生长起来的小猴子,会长时间地处于极端恐惧之中,一直躲在角落里,不敢去碰那个自动玩具。

这个实验说明,小猴子对妈妈的依恋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奶吃,而在于有没有柔软、温暖的接触。

在此基础上,哈洛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他发现,由代理妈妈养育的小猴子,即使得到很好的照顾,生病和死亡率还是要高于由母猴哺养的小猴子;而由代理妈妈养大的小猴子们长大后的行为都称不上正常,尤其是由金属妈妈单独养育的小猴子情况更加糟糕,它们大都缺乏协调性,极端胆小和畏缩,而且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对性的反应很冷淡。

其实,被金属妈妈养大的小猴子的行为特点就是“皮肤饥饿”的一种表现。小时候很少得到母亲的拥抱、亲昵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有一种潜在而又深刻的对他人的爱、关心和抚慰的渴望感,如果这种感觉过于强烈,就会导致一种病态心理,而这种心理对一个人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等都会有很深远的消极影响。

因此,母亲们应该注意喂饱孩子们饥饿的皮肤。母亲可以通过皮肤的直接接触,注视小宝贝时的眼神、表情,对着孩子说温柔的话语,轻轻地摇晃产生的韵律感,以及母亲的呼吸、气味和微笑等,来喂饱孩子饥饿的皮肤,让孩子感到母亲的温暖和柔软。

值得一提的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成年人面对越来越沉重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也开始出现了“皮肤饥饿”的现象。无论男女,无论外表多么强悍,内心都渴望被他人关爱,被他人拥抱着安慰。

肢体接触是人类的本能需要,对人的心理和精神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肢体接触是人最原始的情感交流方式。当一个新生命呱呱落地后,都是在妈妈的怀抱中被安慰,停止哭泣的。而妈妈在抱着孩子的那一刻才体会到一个女人最大的精神享受,才能真正体味做女人的甜蜜人生。

其次,肢体接触是性格智力发展的需求。国内外许多人类行为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一个经常被亲人朋友拥抱的孩子,性格和智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那些缺少与人身体接触的孩子,不仅性格倾向孤僻,其心理和智力也不如那些经常被拥抱的孩子。

再次,肢体接触更是人类精神抚慰的需求。人类通过肢体接触来传递自己的感情,尤其是拥抱,更是自身“磁性”引力的反应,是心灵真情的表露,是爱心火花的迸发。生活中,安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拥抱他。在被人拥抱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从而获得很大的心理安慰。

西方人认为:一个长期不被别人拥抱的人,是孤独的;一个长期不去拥抱别人的人,是冷漠的,其感情也是枯竭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人,都希望自己所爱的人快乐幸福,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抛开矜持,去拥抱他们呢?

感觉适应定律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规律: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器的感受性可能会提高,也可能会降低。通常情况下,感受性往往会在微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提高,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降低。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感觉适应”。

感觉又分为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其中视觉的适应可以分为对暗和对光的适应。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从阳光灿烂的室外走进已经熄灭了灯的影剧院时,顿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不过,隔了一段时间后,你就能逐渐看清物体的轮廓了。这就是一种对暗适应现象。这种现象是环境刺激由强向弱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光刺激,导致对后续的弱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一场电影看完后,你从黑暗的影院走出来,最初往往是感到耀眼发眩,眼前一片白,怎么都看不清楚周围的事物,不过,这种感觉是转瞬即逝的,短暂的眩晕过后,你就又能看清四周的一切了。这就是一种对光适应现象。这种现象是环境刺激由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导致对后续的强光刺激感受性的迅速降低。

古人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典型的嗅觉适应。嗅觉的适应速度,是以刺激的性质为转移的。通常情况下,一般的气味在1~2分钟后便可适应,较强烈的气味则需要经历十多分钟的适应,而那些非常强烈的气味,则可能令人厌恶到很难适应甚至根本无法适应。另外,嗅觉适应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带有选择性,即它不会因适应了某种气味,而影响到它对其他气味的感受性。

当我们安静地坐卧时,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衣服的接触和压力;并且你是否发现这种有趣的现象,一些老年人会到处寻找他的老花镜,但是在找了一圈后才发现,眼镜就在自己的额头上。这都一种触压觉的适应。这种适应现象非常明显,实验表明,只要经过大约3秒钟的时间,触压觉的感受性就可能会下降到约为原始值的25%。

当你去游泳的时候,刚开始下水可能会感觉水有些凉,但是经过三四分钟后,你就觉得水温正好了;同样,在你洗澡时,如果最初感觉水有些热,但是在经过三四分钟后,就也不再认为水温高了;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温度觉的适应现象。不过大家不要因此而不管温度的高低,一味地认为人体是可以适应的,因为对于那些非常冷或者非常热的刺激,温度觉的适应现象是不存在的,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很难适应或者是根本无法适应。

相对于以上的种种感觉适应而言,听觉的适应就很不明显。除非人长期处于那些较强的连续的声音的包围中,比如工厂轰鸣的机器声,往往会引起听觉感受性降低的适应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听觉感受性的明显丧失,即不同程度的耳聋。

最后,最不容易发生的是痛觉的适应。当然,并非完全没有发生的可能,只是这种痛觉适应即使发生,也是相当微弱的。只要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痛处,就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也正是基于痛觉的这一特点,才使得它成为伤害性刺激的信号,并因此而具有了生物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