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筝
9609900000009

第9章 风筝的制作工艺(3)

尘缘未尽一线牵,瑶池罢宴返人间。

谁道天方能持后?应许掌上看留仙。

半瘦燕画诀

新燕至秋羽初丰,貌似少年弱冠容。

黄口犹存童稚意,青衿已具成人形。

神凝两目澄秋水,气贯双眉耸剑峰。

世事未谙烟棱角,胸怀坦荡喜争雄。

清晨戏蝶翻花圃,黄昏逐蝠入云层。

邀集新雨觅仙境,会同故友访武陵。

奋翼千仞冲霄汉,展翅万里乘长风。

宇内翱翔无所羁,明春北返忆归程。

比翼燕画诀

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

雄羽映青彩,雌羽耀紫晖。

相期白首约,互证丹心誓。

(六)风筝制作实例

1.蝴蝶风筝的扎制

一个“蝴蝶”共有四根骨架条。选择较老的竹子,劈成5—6毫米宽的细条,截成约150毫米长的段,去掉表皮和内瓤,刮成楔型的薄片,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所要求的正面的尺寸。刮削过程中要随时透光观察,看刮得是否均匀、平整。刮好后烤弯,烤弯时,火候要略大,要使其在使用的范围内变成均匀的浅褐色,但不得焦糊。然后,合适部分(同样弯度的竹片既可做上膀条,只是截取的范围不同。故截取时,要分清上膀条和下膀条)。用精制的刀片劈成截面形状为矩形的4对细条(4对细条从始至终都要分别放置,不得混乱)。再将各对细条刮削成所要求

展眉喜兴发,顾眄神彩奕。

语语多深情,绵绵无尽意。

引领瞩遐观,襟怀犹但适。

为筑双栖室,撷取连理枝。

卜居武陵溪,仙源靡赋役。

相敬诚如宾,直情非伪饰。

偕隐岂邀名,滤泊实素志。

连夜新春雨,花开不违时。

牡丹已葳蕤,红绿交相辉。

彩蝶翩翩来,迷花不知惜。

锦衣纨绔者,尽是轻薄儿。

耻与侪辈伍,联袂去云霓。

倒图画诀

填墨为范成倒图,黑白易位抑何殊。

嗜痴有人偏喜爱,好怪无事不追逐。

别开生面变旧法,另创奇观辟新途。

个中布局耐寻味,巧用纹样见功夫。的侧面的尺寸。刮削时,要将两根细条并拢、对齐,刮削动作要轻,刮削次数要多,以保证均匀、平整。两根细条还要经常翻面、调头、变换位置,以减小误差。整个刮削动作要轻,刮削次数要多,以保证均匀、平整。整个刮削过程要在平滑的木板或塑料板上进行,不可用金属板或玻璃板,以免加剧刀刃的磨损。

“蝴蝶”的四根骨架条呈“十”字对接,对接处用两张较硬的纸片夹粘牢固。过程如下:将事先画好的“蝴蝶”图样铺在桌面上,再覆盖一层平整的透明塑料薄膜。将一张纸片涂上乳胶,胶面向上摆放在四根骨架条的对接处。将一对上膀条位置粘好,用重物压住,以防错位。再将一张纸片涂上乳胶,胶面向下粘在四根骨架条的对接处。对准位置后用手指头压实,使骨架条与纸片严密粘合。将重物移去,检查各条的位置。若误差较大,应进行调整,调整后重新压实。待乳胶干结后即可粘贴蒙面。

蒙面材料用洋纺(小纺),不可用绢(因为绢的柔韧性较差,而且透气太多),将洋纺过水,晾至半干时熨烫平整,使洋纺的经纱、纬纱相互垂直。用镊子夹住骨架的纸片,将骨架的一面均匀、适量地涂上略加稀释的乳胶,勾出蒙面的轮廓线(凡需剪开的部分都要勾描胶线,以防散边)。熨烫后沿轮廓线剪裁成型,再贴上身子就是“蝴蝶”的雏形。

“蝴蝶”的身子是用纸做的,身子上的两根触须,取自猪鬃刷子。两根触须的细端夹粘在两片身子之间,粗端露在外面,若用乳胶点成图中的形状再涂些颜色就更加逼真。

“蝴蝶”的绘画尽可随意,但所用的颜色只能是透明色,不能用含胶、含粉的颜料,以免蒙面产生非正常形变而影响飘飞效果。若非用不可,也只能在靠近骨架的部位略加点缀。

“蝴蝶”画好后,熨烫平整。将蒙面的中线剪开,剪至身子的尾尖处再分向两侧,剪好后,熨烫定型。熨烫后,整体形状可能略有改变,只要两侧对称就无关紧要。定型后,栓结无级可调提线(最细的合股尼龙线),提线长约100毫米。全部完工后,逐个试飞,牵引点的位置及蒙面中线剪开的长度稍有改变即可影响飘飞效果。效果最佳时,两个翅膀大幅度抖动,手持牵引线有明显的震颤的感觉,收线时应可飞过头顶,放线时应可盘旋远去。这种“蝴蝶”可以单个放飞,也可以成对放飞。成对放飞要用担子(挑子)。担子是一根竹条,长约320毫米,中腰0.8毫米×0.8毫米,两端0.6毫米×0.6毫米。中腰栓一段最细的合股尼龙线,用以连接牵引线。两端各绑一个用细钢丝做的小勾,用以挂接“蝴蝶”提线。

放飞时,一对“蝴蝶”翩翩起舞,或离或即追逐嬉戏。亦或偶尔“掐”在一起,翻转下落。此时,只要抖动牵引线即可使他们分离,继而扶摇直上,飘忽于晴空之中。但要切记,风大时容易断线,所以放线长度最好不超过30米。

2.电光眼动态龙的制作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风筝历来以精致龙头的扎制工艺和逼真精美的造型而得到世人的喜爱和喝彩。传统的龙头经多少年多少代风筝艺人的流传和改进,形成了今天的精美造型。传统的龙头各部位都是固定不动的,似乎缺少了点活灵活现的动态感。为了改变这种固定不动的造型,使龙头增加活灵活现的动态感,工匠们近几年来在龙头的动感方面做了一点大胆的尝试,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对龙头的扎制做了几个部位的改造。在不破坏龙头的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它的动态感。改造后的龙风筝放飞到空中时,放飞者可以利用手中的放飞线一拉一送,导致龙下额的前后摆动,使龙嘴自动做闭合张开的动作。龙嘴闭合时带动龙舌自动收进口中,龙眼自动闭合,龙眼内灯泡自动熄灭。相反,龙嘴张开时,龙舌自动伸出,龙眼自动睁开,龙眼内灯泡自动通电闪光。其特点是重量轻,增加了风筝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其动力来源于放飞者手中的牵引线,操作简便随意,增加了放飞者的运动和乐趣,使龙风筝在空中的效果真正能够像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受到周围风筝爱好者的好评,并在2000年中国首届风筝创新作品大赛中获得铜牌。

现将电光动态龙风筝的各传动和转动部分的制作与原理分别介绍如下:

龙嘴的张合部分,由龙下颌前后摆动而形成。具体制作:下颌根部有向后延长约80毫米的两根竹条。与龙头主圈的接触处钻直径1毫米小孔,用大头针插于其中当旋转轴,成为龙的下颌关节。

龙眼睑的制作及眨眼动作。龙眼睑须做成比龙眼眶直径略小直径70毫米的半球状竹条框架,用1毫米×3毫米的竹条扎制直径70 毫米的圆圈,然后用1毫米×1毫米的细竹条弯成与竹圈相同直径的半圆状,纵3根、横3根,呈放射形状固定于竹圈上,使其为半球状凸面,将其糊面,涂色,并在有凸出的竹条处粘金纸,使龙闭眼使有金光闪闪的效果。在竹圈的直径两端处和龙眼眶的相应处各钻1毫米小孔,并插大头针做转轴。在竹圈内侧转轴上方20毫米处钻直径1毫米小孔,栓上使其闭眼的拉线,同时挂上使其睁眼的细弹簧(用自行车闸线绕制),另一端固定于下面的竹架上。龙头内眼眶上外侧固定直径3毫米、长5毫米塑料管,使闭眼拉线顺利穿过连于下颚根部向后的延长竹条上。当下颚闭合时合用杠杆作用通过拉线时眼睑闭合;下颚张开时,拉线变松,弹簧回缩将眼睑拉开。

龙眼及闪光眼球的制作。用1毫米×3毫米的竹条做成直径65毫米的圆圈。用150瓦的灯泡球面当胎涂上肥皂,覆上直径65毫米的湿绢,涂白乳胶连糊4层绢,干后用圆规画直径为65毫米的圆,用快刀片沿线割开取下,整形后粘于竹圈上,中间割出直径为45毫米的圆孔,竹圈的下3/5固定于眼眶内3/5处。将前头直径为45毫米的喇叭形灯泡后部去掉,前端固定于45毫米的圆孔中成为透明的黑眼球,后部透明处用黑胶布包好,留直径为30毫米的圆孔,将手电筒灯泡底坐插入孔中。将正负极连线引出接至下颚与龙头开关触点上,通过开关后引至3节5号电池中。当下颚闭合时,接点自动断离,眼内灯泡熄灭;下颚张开时接点接通,眼内灯点亮。

龙舌随龙嘴的张合而自动伸缩:龙舌根部两边的竹条延长并向下弯曲30毫米处与龙头接触处,各钻直径1毫米的小孔,插入大头针做转轴。当下颚闭合时,舌体就会向上同时向后收回,下颚张开时舌体就会向下向外伸出。

以上介绍的几项改进制作,只是在纸面文字上做一说明,有些实际问题难以用文字准确无误地注释,需要朋友们在具体制作时加以斟酌推敲,如延长竹条的弯曲度,钻孔合部位连接的位置等都必须恰如其分,才能使各部位运动自如,达到预想的满意的动态效果。

3.传统硬翅风筝:沙燕风筝的制作

沙燕风筝分为:雏燕、肥燕、半肥燕、瘦燕和半瘦燕等。这里以肥燕为例,因为其他几种都只是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关于沙燕,其骨架扎制歌诀如下:

肥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二腹一尾根;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

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

中腹应按双方计,尾竹上端中线寻;

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平;

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等;

头部迎风腹为主,尾竹要软好泻风;

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倾。

关于歌诀的释义是这样的:“四四法”是指从头到尾根(风筝两腿中间的档)共是四个长度单位,“一头二腹一尾根”是指风筝头腹和档长分别为一、二、一个长度单位。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这是对上下膀条竹条相对软硬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上膀条的硬度要稍稍硬一些,而下膀条相对于上膀条来说要软一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学习制作沙燕风筝的时候,一般不容易确定上下膀条的硬度,这时您可以这样进行区别,如果制作完成的风筝在放飞的时候,在其他方面都正常的情况下,风筝放飞时总是旋转,这时你可以初步判定风筝的膀条偏硬,通常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将上下膀条的硬度降低,即减少膀条的宽度或是厚度,一般以减少膀条的厚度来解决。另一方法是将膀条后边的风兜增大,以利于泻风使风筝飞行稳定。为了能够保证风筝骨架制作完成以后能满足飞行的要求,特别建议在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不要靠用线勒成硬翅的风兜,由于在刚学习制作风筝骨架的时候,手工技艺不熟练,削成的竹条不均匀,在用线勒风兜时,容易产生两边膀兜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风筝做成以后不能正常放飞。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可以在削好竹条以后,用煨烤的办法,将上下膀条基本煨成要求的弧度,然后再用线轻轻勒一下即可,这样风筝硬翅两边形成的风兜就基本一致了。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削制竹条的时候,不容易将竹条削得对称,一个简易的方法就是:可以将膀条用宽一些的竹条,均匀地由厚到薄削制,然后对劈为二,再削成要求的宽度,先用酒精灯煨成一定的弧度,然后把这两根竹条绑成一根膀条即可。上膀条的厚度比下膀条的厚度要大一些,也就是歌诀中上膀须硬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硬翅沙燕风筝的受力点在靠近上膀条的缘故。

头、腹竹条和尾条的连接:尾条的上端在腹条的中间部位,由于腹条下端的缘故,一般为了保证骨架的方正,尾条在与腹条下端相接处,将尾条在这里稍微煨弯一下。还有一种处理的办法是,将尾竹条的上端不要位于腹条的中部,而是稍微向下一点,这样也可保证骨架的方正,尾条在膀条扎好以后,要用细线勒成风兜,由于风兜后仰角度的不同,膀翅的宽度未定,只有将风兜勒好以后,再定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