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屡建奇功
1946年1月,国民党迫于全国人民反对内战的呼声,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会议代表共38人,我党领导人参加了会议。沈婉端坐主席台,当她看到周恩来等领导步入会场时,止不住激动的心“怦怦”直跳。看到周恩来、邓颖超不动声色,沈琬马上埋下头,按捺住心头的激动,默默地做着速记。那些日子,她肩头的担子更重了,白天担任大会和分组会的速记,晚上承担国民党“党团会”的记录任务。
为了尽多地了解国民党的内幕,不管多累多困,晚上的党团会她必定参加。蒋介石不想实施《双十协定》,特别指示国民党代表在政协会上对政治、军事以及民主等问题的几个关卡要把住。国民党代表每天晚上的党团会就是讨论如何实施蒋介石的策略,第二天如何对付中共。他们商定在会上攻什么,守什么,谁先发言,最后谁提折中方案等。他们的会议刚结束,沈琬就把会议情况写出来连夜送交南方局。这样一来,国民党一套套计谋的底牌全变成情报,由沈琬、华明之在当天深夜进行处理后送交吴克坚,随即告知周恩来副主席。第二天谈判席上,我党领导胸有成竹,据理力争,揭露敌人,自然是大会小会场场都打主动仗。国民党代表的“攻”、“守”皆败,垂头丧气。
由于政协决议不利于国民党的统治,会议刚结束,国民党就于1946年2月召开六届二中全会。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会,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上将讨论国民党在战后的大政方针,全力策划内战。当时大会规定由五六名速记员轮流记录,沈琬不能参加全部会议,因此无法知道全部内容。怎么办?!经过思考,沈琬决定双管齐下:一是利用关系,从印刷股下手;二是设法将华明之拉进来“帮忙”。她与机要处印刷股长沈达之关系很好,印刷股虽属重地,但沈琬能随便出入,有机会她就获取这些会议文件。
国民党机关当时内部有个规定,经过中央党部秘书和处长同意,可以借调党部人员的亲属到大会担任临时工作人员。沈琬为全面了解会议情况,就利用这一规定,向处长张寿贤建议将自己的丈夫华明之调来大会工作。张对沈琬完全信任,表示同意,于是华明之就进入了大会速记组担任记录稿的文字修改和校对工作。材料编辑工作相当紧张,需要开夜车。沈琬面有难色,就对科长说:“我两个小孩晚上从托儿所回来,没人看。”科长悄悄地说:“那就带回家编吧,可要千万注意保密!”沈琬夫妇听着,正中下怀,把所有速记稿子合到一起,带回家里开起夜车。沈琬将速记符号译成文字,华明之从中摘编成情报。时间紧迫,夫妻俩灯下奋笔疾书。情报藏在火柴盒和香烟盒里,华明之连夜送交吴克坚同志。
就在这次会议期间,周恩来于3月11日召开的两党代表会议上,义正词严的批评了国民党企图破坏政协决议的阴谋。
3月17日,蒋介石发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宣言。在这个反动宣言中,他公然提出政协决议无效,并提出了多项反共政策。对此,中共方面坚决予以反击。第二天,周恩来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他根据沈琬提供的有利情报,对国民党长期以来蓄意发动内战的阴谋进行了揭露和批驳,使全国人民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面目。
沈琬获得的重要情报源源不断由丈夫华明之送出,直达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的手中。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能及时掌握来自国民党高层的许多绝密情报,以此作出判断并制定对策,避免了工作的被动。1946年周恩来对这一阶段的情报工作进行小结时,对沈琬、华明之等人予以充分肯定,用了“迅速、准确”四个字给予口头嘉奖。沈琬、华明之的情报,为中共中央组织反击国民党即将发起的内战,特别是及时调整大举进军东北三省的战争策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月到4月,国民党又召开了两次最高国防委员会,还召开了中央常委会,进一步策划进攻解放区的阴谋。在一次中央常委会上,蒋介石提出要利用与共产党谈判,争取时间,依靠美机、美舰,迅速向各战略地区调兵遣将,向中共解放区进攻。中共中央根据沈琬提供的情报,以及其他来源的情报,针对对方兵力部署做出相应的决议,同时通过宣传机构公开揭露国民党准备内战的阴谋。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下令秘书处、机要处追查何人走漏消息。处长张寿贤把此事告诉了沈琬,她暗自考虑了对策,沉着应战,最后顺利过关。
1946年5月,沈琬一家随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这样,潜伏在国民党核心机构的沈琬,与华明之一起随着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搬迁,从武汉到重庆,又从重庆回到南京。鉴于她一向表现良好,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仍留任她做速记员。
返回南京后,沈琬遵照党的指示,继续搜集国民党内部重要的政治军事情报,尤其是重点搜集国民党不同派系内部斗争的军事情报,着重弄清各头目的政治主张、主战与主和的分歧等。由于她机智勇敢,有计有谋,一批批有价值的情报被搜集整理后送到我方。为日后利用敌人的矛盾分化瓦解敌人,争取在解放战争各战场上各个击破,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同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也许是老奸巨猾的性格所致,或许是因为情报不断泄密的原因,在那段日子里,蒋介石在国民党的高层决策会议上,讲到一些绝密问题时,会突然示意:“下面的话不要记!”这时,全场的人员都要停下笔来,沈琬也不例外。沈琬知道,蒋介石越是不让记的话,恰恰越是我党最需要了解的。遇到这种情况沈琬就把蒋介石的讲话牢牢默记在心里。一到休息时间,她就佯装去厕所,偷偷把它们速记在草纸上。有了这样的“厕所战术”,那些重要的情报、最高机密便悄悄记录下来,不至于被遗漏。当时国民党中央党部对保密也做出新规定,不准工作人员带文件和笔记本回家,但沈琬还是想办法把速记材料带回一份,回家后赶快译成正式文件送给南方局。
7月,国民党为扭转政治上和战场上的败势,又使出了新伎俩。他们宣布实行“戡平叛乱总动员令”,根据这个法令,国民党将集其统治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部要用于“戡平共党之乱”。为了维护其统治,国民党不择手段,国民党特务甚至用暗杀这种极端的做法来对付共产党和进步人士。此后他们陆续颁布了《后方共产党处理办法》、《戒严法》等一系列针对共产党的法令,反共气焰再度达到高潮。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开出一份份黑名单,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民主人士。7月11日李公朴在云南被特务暗杀,仅过了四天,参加李公朴追悼会的闻一多又被暗杀。此前的“四?八”空难,使中共方面叶挺、邓发等将军遇害,后被证实是国民党特务有意制造的。沈琬等中共地下情报人员处在更危险的境地,但是她依然在白色恐怖之中,全力搜集情报。
1947年12月,国民党立法会选举,于右任欲推荐沈琬为立法委员候选人。沈琬断定立法委员远未速记岗位重要,因此委婉谢绝。吴克坚得知此事后,表扬了她,说她“为了党的事业,自愿做出这个决定,实在难能可贵”。
圆满撤离 回党换装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主席台后排右侧,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男一女两位速记员,正埋头将蒋介石的话变成一个个速记符号。靠近蒋介石的那位年轻女速记员,就是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被称为“钻进蒋介石腹中的‘铁扇公主’”的沈琬。
1948年夏秋之际,鉴于这一时期情况很复杂,有些重要问题以及国民党内部斗争的内幕,需要沈琬去上海口头汇报详情。吴克坚决定由专门负责与华明之联系的沪宁交通员、华明之的弟弟华藻通知沈琬以回上海探亲为借口,让沈琬到上海与他接头。接头地点安排在上海浦东大楼“四姐妹舞厅”,并约好晚上九点一同走进舞厅,在一角坐下,由华藻在外警戒。
那天晚上,吴克坚穿西装,沈琬穿小花的旗袍,带着女式手提包,二人在舞厅见面了。沈琬的手提包内除化妆品、手帕、零食外,别无他物,顺利通过检查。他们偶然下舞池跳一曲外,基本上是“喝咖啡”、吃零食,低声谈工作。沈琬补充书面情报的不足,重点回答吴克坚所提出的关于国民党内部主战、主和的派系矛盾,特别是蒋介石近来的心态和情绪等问题。吴克坚同志也对沈琬提出今后的工作要求,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在灯红酒绿中,沈琬顺利地完成了接头汇报任务,而后安然返回南京。
1949年初,见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做好了南撤广州的准备,上级领导吴克坚指示沈琬和华明之:不必随国民党南下了!让他们相机脱身,去上海等待解放。2月,华明之寻机先回到上海。
4月,南京城已听到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国民党政府知道南京不保,开始南撤。此时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已换陈立夫,陈立夫指示机要处长带走最优秀的速记员沈琬。沈琬略施障眼法,借口还要为立法院院会担任速记不能马上离开,将自己印章及刻有“沈琬”姓名的戒指交给处长:“你放心好了,我会跟着走的。”接着趁国民党四面楚歌、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沈琬推托说要回上海看一眼家人,然后悄然离开南京,回到上海。临走前她想方设法弄到了国民党南京地区的军队布防图等绝密件,送到解放军渡江指挥部,为确保解放军顺利渡江和解放南京再立新功。
经周恩来批准,5月1日中共中央情报部通电嘉奖了吴克坚领导下的情报系统工作人员,其中就包括沈琬和华明之。同月,上海解放,沈琬长达14年的地下谍报生涯宣告结束。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沈琬在公开场合正式启用“沈安娜”这个名字。不久,夫妻俩换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
从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速记员的那天起,沈琬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特的高层会议上一直担任速记。凡是蒋介石主持的会议,沈琬是速记的不二人选。按照南方局的指示,沈琬在国共战略决战的三年中,参加了国民党历次的中央全会、中央常委会、国防最高委员会(后改为政治委员会)以及立法院的所有重要会议,她全神贯注地记录着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军事官员的军事报告,特别注意蒋介石的言行,就像按住了国民党的脉搏一样,国民党内部的每一次跳动都被她清楚地记录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沈安娜(沈琬)、华明之分别进入中国国家安全局和上海国家安全局工作(一说华明之离开了情报部门)。1983年,沈安娜从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的工作岗位上离休,华明之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室离休。随后,他俩被国家安全部聘为咨询委员。他们从上海移居北京,安度晚年。2003年,华明之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2010年6月16日,沈安娜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一对有着坚定信念的革命伴侣,从第一次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他们在国民党要害部门搜集了大量的军事战略情报,却从未暴露。沈安娜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是中央特科的一名小兵。”正是这样一位小兵,用她的机智勇敢,谱写了一曲红色特工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