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地、优秀的、伟大的领导者,在进入企业的开始,必须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和企业确立目标,清晰地感受自己的责任。领导者应当能够看得够远、看得够清楚,而且能在惊涛骇浪之中、雾气迷茫之时挺身站立,迅速做出决策,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带领大家奔向目标,奔向胜利。
领导者把握着企业之舟前进的罗盘和轮舵,他的目标和定位决定组织的命运。
5.与人牵手,你的前途更广阔
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求同存异,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对一些细枝末节斤斤计较,更不要对一些陈年旧账念念不忘,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下属的榜样。
袁绍兴兵往官渡进发前,曾因劝谏袁绍而被囚禁狱中的田丰上书说:“今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袁绍大怒,要杀田丰,由于众将官劝阻,才恨恨地说:“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大军行至阳武,谋士沮授进言:“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及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这番知彼知己,颇有见地的话语,又一次触怒了袁绍:“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令军士将沮授锁禁在军中等待治罪。袁曹两军对峙于官渡,两个月后,曹操军粮告竭,派人到许昌摧粮。使者被袁军捉住,谋士许攸从使者身上搜出了曹操摧粮的书信,往见袁绍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许攸争辩说:“今若不取,将反受其害。”本来不肯采纳许攸建议的袁绍,忽然收到审配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诬告许攸从前曾滥收民间财物,纵容子侄辈多征民税,钱粮归为己有,袁绍对许攸又是一番怒斥。袁绍的暴怒和自以为是的言行,把许攸推向了曹操一边。许攸在无可奈何投奔曹营之后,曾向曹操述及他向袁绍提出的这条建议,曹操大惊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
曹操的做法与袁绍截然不同。袁绍大军杀奔官渡而来,曹操所做的事不是自作主张,而是先与众谋士商议对策,荀攸提出:“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精锐之士,无不以一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曹操觉得荀攸所言在理,就命令军将出击。当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时,曹操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打算弃官渡退回许昌。然而他没有贸然下令退军,而是在决策之前,写信征求留守许昌的荀彧的意见。荀彧反对撤军,在回信中说:“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势见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唯明公裁察焉。”对于不同意见,曹操不仅没有像袁绍那样动辄大怒,反而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许攸投奔曹操,曹操喜不自胜,略事寒暄,马上向许攸请教破袁之计。许攸献上乌巢烧粮的奇计之后,曹操立即采纳,并亲率五千兵前往乌巢,一把火烧得袁军上下皆无战心,曹军八路人马直冲袁营,袁军四散奔走溃不成军。官渡之战,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统一中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官渡之战的胜利,是与势弱的曹操善于集思广益分不开的,而势力强大的袁绍的败北,是其独断专行所致。曹操处处注意让下属参与决策,一旦下属提出正确的建议,便立刻采纳,保证了决策的正确。袁绍处处自以为是,下属提出不同意见,要么斩、要么囚、要么斥,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决策错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谆谆教导后主刘禅,对待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文臣,“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对待向宠等武将,“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穆,优劣得所也。”诸葛亮“集众思,广忠益”的思想,目的就在于保证决策的正确。事实证明,领导者一个人说了算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调动下属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可以保证决策不出或少出偏差。
沃尔玛“周六例会”最能体现其集思广益的企业文化。每周六早上七点半钟,公司高级主管、分店经理和各级同仁近千人集合在一起,由公司总裁带领喊口号,然后大家就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策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与会者通常会花上一些时间来讲一些似乎不可能达成的创新构想,大家不会马上否决这些构想,而是先认真思考如何让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做出优良成绩的员工也会被请到本顿维尔总部并当众表扬,这种例会被视为沃尔玛企业文化的核心。参加会议的人个个喜笑颜开,在轻松的气氛中彼此间的距离被缩短了,沟通再不是一件难事,公司各级同仁也了解到了各分公司和各部门的最新进展。
决策活动中的集思广益,之所以远远胜于独断专行,是因为决策工作难度非常大,特别是重要决策,不仅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也需要高度的智慧。而仅靠领导者一个人的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一人不抵二人智,十人肚里出巧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开思路、广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的智慧,既可以弥补一个人或少数人智力的不足,也可校正一个人或少数人思维走向的偏差。像袁绍那样的智力水平不高,思维走向常常发生偏差的决策者,最需要下属的帮助,可是他却每每拒绝这种帮助,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决策失误。像曹操、诸葛亮那样的决策者,确实具有出众的聪明才智,然而其决策行为仍需要下属的智力支持,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允许并鼓励这种支持,有效地保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决策成功。
历史发展到今天,高度发达、瞬息万变的社会决定了人类个体智能的辐射领域日益狭窄。所以,在现代决策管理中,集思广益愈发显得重要,无论是实行首长负责制的组织还是实行委员会负责制的组织,都有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参与决策积极性的必要。现代决策者的高明之处,主要不在于挖掘自身能力到什么程度,而在于发扬民主有效地利用外在能力到什么程度。
下属有很好的建议,由于种种原因不敢或不肯提出是常有的事。决策者在决策活动中,要想真正调动起下属特别是基层人员的积极性,首先要树立民主决策的观念,并真正体现在行动上。
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投奔的消息,高兴得来不及穿鞋子,光着脚跑出去迎接,“携手共入”“先拜于地”,丞相的架子一扫而光。如果说曹操并非事事如此,许多时候还要摆丞相架子的话,那么现代领导者则应该完全平等地对待下属,热情接待前来提建议的下属,认真听取并尊重下属的意见。同时,当下属提出反对意见时,不能像袁绍那样随意加以指责,而应该冷静地分析反对意见是否有道理,可供采纳的,要虚心采纳,不能采纳的,要耐心讲明道理。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下属参与决策。曹操在平定并州,商议攻击乌桓时,曹洪等人担心刘表、刘备乘虚袭击许昌,反对进击乌桓。曹操却听从了郭嘉的建议,率军挺进沙漠戈壁,得胜凯旋后,曹操重赏曹洪等人,说:“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无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这种言者有赏的举措,很值得现代领导者效仿。可采取表扬、奖励等办法,刺激下属的献策欲望,对那些提出建议采纳后取得显着效益的下属,要予以重奖。对屡言屡中、足智多谋的下属,要提拔重用。
曹操、诸葛亮等人集思广益的做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属难能可贵,然而用今天的眼光衡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其间的民主成分非常有限,仍然属于家长式的决策方式。现代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如果仅仅停留在曹操的水平上,甚至比不上曹操而近乎袁绍,那就应该将决策者的交椅腾出来,让给更适合的人。
集思广益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6.确立目标激励下属完成任务
目标是能激发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管理是领导者工作最主要的内容,目标激励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欲望。运用这种心理,可以积极地实施目标激励,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其在竞争中完全展示出自己的价值。
一般来说,目标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就越大,目标也就越能激动人心,激励作用也就越强。因此,领导者要善于设置正确、恰当的总目标和若干阶段性目标,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设置总目标,可使下级的工作感到有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曲折的过程,如果仅仅有总目标,只会使人感到目标遥远和渺茫,可望而不可即,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还要设置若干恰当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经过努力都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通过逐个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而达到大目标的实现,这才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领导者要善于把近景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持续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