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9572600000035

第35章 放下——割舍生命中的多余(2)

回头看一看,我们是不是也在负筏而行?生命不能太负重,越是追求,就越是要随时随地断绝自己的渴爱,因为有所舍弃,才能有所获得。放不下,就永远跨不出那个坎。

在国内商圈,万科老总王石可谓大名鼎鼎。一方面,他创立并领导着国内最优秀的地产公司;另一方面,他拍广告、登珠峰,生活过得极其潇洒。王石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不外乎那三次人生中的放下。”

1983年,王石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放下。当时他33岁,当过兵,也做过工人,还在政府机关工作过三年,有阅历,有勇气,也有信心。

当年5月份,王石辞掉了工作,坐火车来到了改革前沿——深圳,准备开创一番全新的事业。

要想创业,最好有个志同道合的人。来深圳不久,王石想到了一位老同学。这位老同学既有能力又有才智,王石很想把他拉到深圳一起创业。可是由于无法舍弃即有的成绩,这位老同学最终没来。事隔多年,他再次找到王石,问能不能加盟。王石对他说,当然可以,不过一切要从头做起。然而当时的他已经是单位的主任了,又怎么肯从头做起呢?

而王石,事业却越做越红火,商业领域越来越宽广,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一直是粗放式地赚着钱!如果要问万科当初都干些什么,我只能用排除法,告诉你万科不干什么。简单来说,除了‘黄赌毒’,万科不做的项目好像很少。”

1988年,王石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放下。

就在当年的12月28日,万科股份成功上市,而王石却在公司上市的同时宣布放弃自己的个人股份!时至今日,这些股份的价值无可估量。然而王石却说:“很多人都会问起我当初的决定。我始终要说的是,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我承认,来深圳创业最初的动机的确是为了淘金。但是有一天,当我突然面对着巨大的财富时,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也没有安全感。国人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钱太多弄不好会招来祸害。既然名利之间只能选择其一,或者默默地赚钱,或者两袖清风地做一番事业,我选择后者。”

1993年,王石带领万科进行了第三次放下——砍掉了很多正在赢利的项目,专注于做房地产业。今时今日,万科早已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地产领头羊。回首当年,王石说:“当时,万科不做其他项目,却专注于房地产,是下了一番狠心的!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中面对的第三次放下。因为当时国家进行了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大环境并不乐观,同时我们还要放弃其他可能带来大利润的项目,这需要很大的魄力。”

王石的成功,在于他敢于根据形势有所放下,进而有所追求;万科的不断做大,在于王石在有所放弃的时候有所坚持。如果没有那三次放下,王石会怎样?是不是会有今日的万科?可能都是未知吧!

睿智选择,理智放弃

幸福和快乐是一种相对的感受。如果为失去一件事物而懊悔苦恼,那么,失去的就不仅是那件事物,还有心情、时间和健康。

——徐光宪(著名科学家,曾在北大任教)

忘了是哪位哲人说过:“有两种选择是一种痛苦,有多种选择则是一种折磨。”的确,就比说穿衣服吧,很多女性都会为穿哪件衣服上街头疼,她们头疼的并不是没有衣服,而是因为衣服太多,多到了她们不知道该穿哪件不该穿哪件。

人生也是这样。当一件事情让你头疼的时候,往往并不是这件事情有多难办,而是因为你不懂得选择,不愿意放弃。

有一次,某电视台举办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当陈列着毕加索、徐悲鸿、张大千等艺术家的名作的博物馆失火时,你只来得及救一幅画,那么你会救哪幅?

竞赛者成千上万,但只有一个小伙子回答正确,他的答案是: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

这是明智的选择。不要总是想着毕加索的画或许更值钱些,要想想自己救完画还能不能安全离开。

很多人都抱怨机会难得,其实在这个泛商业化的时代,机会并不是什么稀缺资源。打工,还是创业?跳槽,还是留下来?人生路上,我们有太多的选择机会,但机会一多,人们要么无从选择,要么是这也想干,那也想做,一辈子都在选择,总是觉得已经到手的不是最好的,结果到最后往往连最不好的也把握不住。机会,对于一个是机会都想抓住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祸害。换句话说,你必须知道某些东西并不适合你并主动放弃它们,才能创造成功的人生。

诚然,放弃意味着痛苦,但不放弃或许意味着更大的痛苦,乃至毁灭。巴尔扎克说过:“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要学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比如,当一个人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创业,付出了几年时间和精力之后,发现仍然没有任何盈利,这时他就应该清醒的审视自己的事业是不是应该放弃了。毫无疑问,这事搁在谁头上都不好受,但是坚持下去更不行,除非行业出现了转机,否则他早晚都得被迫放弃。到了那一步,他除了多浪费了一些时间,死得更惨一些之外,恐怕还会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和能力。而及早放弃,却可以让你腾出时间、资源和精力,及时去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一开始没成功,再试一次,仍不成功的话,就应该放弃,愚蠢的坚持毫无益处。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则说:“一个好的研究者,必须知道哪些构想应该发挥,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他就会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那些差劲的构想上。”然而,生活中人们却总是忽视这一点,虽然很多人都把“拿得起放得下”挂在嘴边上,但事到临头,面临抉择时大多数人却往往会盲目地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殊不知此时所谓的坚持,其实质则是人们的侥幸心理。人生不是赌博,明知胜利无望偏要寄希望于奇迹,为什么要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呢?要知道,放弃并不是世界末日,理智的放弃只不过是让你把拳头收回来,准备下一次出击而已。

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既然是选择,就有选择错误的时候。既然错误了,那就改吧,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绝不是这样,他们更相信努力,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切。其实我们也不否认努力,只是生活中有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都毫无结果。与其一错到底,在错误的地方浪费力气,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呢?当一个人懂得放弃并有所放弃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已经成熟了,就意味着开始走向成功。勇于坚持,更要敢于放弃,因为放弃不是失败,只是暂时中止成功。

多年前,有一个美国小女孩,她从3岁时便开始接受音乐教育,4岁时她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钢琴曲。16岁那年,她考入了丹佛大学音乐学院,梦想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然而就在当年夏天,她却放弃了这一梦想。因为在著名的阿斯本音乐节上,她看到一些刚刚11岁的孩子,只看一眼就能演奏她要练上一年才能弹好的曲子。一向颇为自负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巨大差距,于是她鼓起勇气向父母解释说:“对不起,我改变主意了。我不再想成为一个钢琴家。”父母表示接受女儿的决定,而她自己的心中却像堵了一块巨石。

好在不久,她就发现了新的目标——“国际政治概况”,她的导师也认为她是这一领域难得的千里马,因此倾其所能地指导她,将她引向了国际关系和苏联政治学领域。33岁时,她已经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教授。1987年,在一次晚宴上,她简短而有特色的致辞引起了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的注意。从此她在政界青云直上,直至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

她就是创造了黑人女性历史的康多莉扎·赖斯。

成就自我的道路有很多,我们不能在死胡同里浪费时间和精力。赖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孩子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政坛明星,这自然离不开赖斯的努力,但是她善于自省、勇于放弃的能力,无疑更值得我们深思:放弃,不过是一种智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