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9572600000022

第22章 创造——创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上帝(1)

一个人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力和创造力。创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才是五彩缤纷的人生。创造的人生才是审美的人生。因为人在审美的过程中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创造的追求。反过来,缺乏创造的人生是缺乏意义和价值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是暗淡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人生。

——叶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能创造者即上帝

为了一时的困难,就哭哭啼啼的,还想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枝笔,怕什么!

——沈从文(著名作家,曾任北大教授)

很多人都听说过《诺亚方舟》的故事: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亚当、夏娃后,为他们在东方的伊甸造了一个乐园,让他们修葺并看守园子,但夏娃受魔鬼诱惑,与亚当一起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因此被逐出伊甸园,其子孙也要世世代代受苦。但人们不知悔改,导致人世间的罪恶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上帝非常后悔造了人,并且牵怒万物,意欲将所有的动物都消灭。幸好上帝觉得一个叫诺亚的信徒还不错,便让他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以便大洪水来时逃生,人类这才得以继续繁衍……

对于不信上帝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那就是:能创造者即上帝。

当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时,他们为什么必须要离开?请允许我试着戏说一下——他们没产权。园子是上帝的,想让你住你就住,不想让你住你就得走人。上帝跟生活中某些人没什么区别。

别怪上帝无情,要怪就怪自己无能。人一定要做自己的上帝。只有自己的房子,才是永远的伊甸园;只有自己创造的生活,才能自己说了算。

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在巡视工作时,碰到一件很奇怪的事:一个黑人小伙子在擦地板,每擦一下他都要虔诚地跪拜一下。贝里奇走上前去,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伙子对他说,他在感谢一位圣人。贝里奇又问,为什么要感谢那位圣人呢?小伙子回答说是圣人帮我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样我以后就不用挨饿了。

贝里奇听了以后笑着说:“我也遇到过圣人,就是他让我成为公司董事长的,你想见他一下吗?”

小伙子说:“我是一个孤儿,在教会里长大,我很想报答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饱之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的温特胡克山,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20年前我曾经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准你一个月的假。

这个黑人小伙子是个虔诚的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跋涉,他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温特胡克山。但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没办法,黑人小伙子失望而归。见到贝里奇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上我处处留意,直至山顶我也没有发现什么圣人,整座山上只有我自己。”

贝里奇一本正经地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子成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2000年,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大会”。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面对众多记者关于他传奇一生的提问,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也是你人生成功的开始。能创造奇迹的人,只有你自己。

我们当然不排斥那些帮助我们的人,但正像贾姆讷说的那样——能创造奇迹的人,只有你自己——我们不能对他人抱有过多的奢望,更不能把自己的人生挂靠在别人身上。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自己的优势,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巨人,自强自立地站立于天地之间,就像《国际歌》中唱的那样:“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诺贝尔说过:“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自己的生活如何,命运如何,都是由自己来雕琢的。人是自己的雕塑家,伟大还是渺小,高尚还是卑劣,全在你自己!

某寺有一个乐善好施的方丈。

某日,一个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向方丈乞讨,方丈不说给,也不说不给,而是指着寺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能不能先帮我把这砖搬到后院去?”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方丈什么话也没说,用一只手搬起一块砖,说道:“一只手也能搬!”

乞丐想想也是,就用一只手搬起砖来。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那堆砖搬完。

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子,乞丐接在手里,感激地说:“谢谢你!”

方丈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赚到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离开了。

这个乞丐刚走,又有一个乞丐来到寺院乞讨。方丈把他带到屋后,指着砖堆说:“把砖搬到屋前,我就给你一些银子。”但是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面带鄙夷地走开了。

弟子们不解,问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哪儿?”

方丈说:“砖放在哪儿都一样,但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几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寺院。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他就是用一只手搬砖的那个乞丐。自从方丈让他搬砖以后,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靠自己的拼搏终于变成了一个富翁。这次,他向寺院捐献了一大笔钱。

就在方丈率众弟子送他走出寺院时,一个乞丐瞅准时机走过来向富翁乞讨。方丈一看,原来是那个双手健全的乞丐——他现在依然还是乞丐。

方丈对弟子们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就是命运。命运是靠手来创造的,但跟手多手少没有关系。”

富翁并不是天生就是富翁,乞丐也不是天生就是乞丐。有些人之所以能成为富翁,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劳;而有些人之所以会成为乞丐,是因为他们喜欢坐享其成。命运是靠手来创造的,但跟手多手少没关系,只跟怎么用手有关系。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谁也不会多生一只手,否则岂不成了“三只手”?即便像故事中的乞丐那样,只有一只手,也要向命运抗争。伸出你的手,靠它吃饭,为自己鼓掌,指点江山。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越是任何没有成就的人,他就越是嫉妒那些有成就的人,而越是嫉妒,他们就越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

——刘师培(清末民初北大教授)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出自《史记·汉书·董仲舒传》,意思是说,与其站在河边,看着肥美的鱼儿游来游去,幻想着捉到鱼后的欣喜,还不如回去抓紧时间结一张渔网,尽快把捕鱼的愿望变成现实。

在过去,“羡慕”勉强还能算个中性词,但自从那位超有才的网友发明出“羡慕嫉妒恨”的时代短语后,“羡慕”立即便沦落成为板上钉钉的贬义词。网友们常说,“喜欢就是淡淡的爱,爱就是深深的喜欢”,我们不妨套用在“羡慕”和“恨”上面:“羡慕就是淡淡的恨,恨就是深深的羡慕”。

羡慕什么?恨什么呢?简言之,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只要是自己没有的,别人有的,他都会毫无保留地羡慕嫉妒恨。有的保安恨业主有钱,没事的时候专跟业主的车胎过不去,结果丢了工作不说,还登了报纸,成了名人。有的人恨人有车,因此路上一堵车,他们就高兴得开怀大笑。有的人羡慕嫉妒恨之余还要抱怨,抱怨老天无眼,社会不公,造成别人收获频频,自己却没有丝毫机会。

应该说,是逐渐拉大的贫富落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不平衡,甚至直接把“羡慕”催生成为“恨”。作为一个穷人,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这有什么意义呢?“羡慕嫉妒恨”的结果,只有“空虚寂寞冷”。诚然,由于我们下手较晚,河里的鱼越来越不好抓,但我们站在岸上咬牙切齿有什么用?鱼儿绝不会傻到自投罗网。即便它们肯投,也没我们的份儿——我们连网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