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9559900000017

第17章 艰难的伐俄之战(1)

从伟大崇高到荒谬可笑,其间只相差一步。

——拿破仑

(一)

自从1807年法俄两国签订提尔西特条约之后,两国之间度过了几年安宁的时日。但是,两国都很清楚,法俄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并未消失,冲突最终不可避免。尤其是拿破仑,在英国这个敌人日渐强大起来后,他知道只有把俄国首先踩在自己的脚下,他征服欧洲的计划才能实现。因此从1810年起,拿破仑就曾阅读了大量关于俄国的历史文献和军事资料。他要先熟悉这个国家,然后有备而战,战而胜之。

两国矛盾的再次激发,首先起源于如何对待土耳其的问题上。拿破仑曾答应将摩尔维亚和瓦拉几亚给俄国,但不久他就反悔了。

1811年,俄国对土耳其开战,节节获胜。战败的土耳其只得向俄国投降,割让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可就这时,拿破仑派密使前往奥地利,煽动奥皇对塞尔维亚出兵,并表示法国不会给俄国任何援助。土耳其获悉后,对俄态度马上转变,取消了割地求和的计划。

沙皇对土耳其的态度非常愤怒,但对拿破仑的出尔反尔更加痛恨;同样,拿破仑也不能容忍沙俄占领土耳其的野心。

在军事方面,沙皇对法国迟迟不从普鲁士撤兵也感到不满,因此一再要求拿破仑撤出普鲁士境内的法国军队,拿破仑对此充耳不闻。

1810年10月31日,沙皇颁布赦令,再次向英国开放俄国港口。这种赦令无疑是向拿破仑的公然挑战,拿破仑苦心经营的封锁体系无法再发挥其巨大威力了。当初拿破仑选择俄国作为盟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沙俄能有效地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现在,沙俄解除这种封锁,显然是在向拿破仑示威。

拿破仑随即致函亚历山大一世,要求沙皇不要让英国船只进入俄国港口,但沙皇将拿破仑的信件扔在一旁,接受大批英国船只入港。这些英国货船从俄国流入奥地利、德意志、波兰和欧洲大陆,致使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形如虚设。

1811年1月,俄国又实行了新税率,大大提高了法国输往俄国商品的进口税。

拿破仑对沙皇的这些行为大为恼怒,他决定给沙俄一点颜色看看。

对俄战争爆发之前,拿破仑决定先着手处理一下与欧洲各国的外交事务,尽量拉拢这些欧洲附庸国占到与法国同一阵线上来。

由于迎娶了奥地利公主,拿破仑不担心奥地利的态度。虽然法国与奥地利并没有签订条约确定盟友关系,但因为联姻,二者已成为必然的盟友。拿破仑担心的是普鲁士。

在拿破仑对普鲁士进行种种外交威胁后,普鲁士国王表示愿意支援法国。1812年2月,拿破仑与普鲁士签订了同盟条约,规定:普鲁士将派出2万军队协助法国攻打俄国,同时还为法军提供大量的食物补给。

为了让沙俄见识一下法国的雄厚实力,同时也为了争取欧洲各附庸国的支持,拿破仑将同盟者和附庸国统统召集到德累斯顿,世界最后一次见识了拿破仑统治下帝国的威严景象。

1812年春末,欧洲各附庸国基本都顺从了拿破仑的意愿,准备对俄作战。同时,奥皇也与拿破仑签订了正式的同盟条约,允诺出兵3万参加对俄作战,掩护法军的侧翼。

与此同时,俄国也在积极寻找盟友。但此时没有被拿破仑控制的国家已经很少了,尽管如此,沙俄还是找到了瑞典与土耳其。这两个国家的位置对俄国来说都很重要,都是俄国的近邻。

其实,拿破仑当时也有意与这两个国家结盟。当时,瑞典掌握实权的是王储贝尔纳多特,也就是拿破仑的初恋女友黛丝蕾的丈夫。但贝尔纳多特向拿破仑提出,如果拿破仑能够帮助斯德哥尔摩获得挪威,他就同意帮助法国攻打俄国。拿破仑拒绝了这一交换条件,因为挪威是法国盟国丹麦的属国,他不愿让瑞典吞并挪威。

就在这时,俄国向瑞典表示愿意帮助瑞典吞并挪威。于是在1812年4月5日,俄国和瑞典签订同盟条约。

法国也想拉拢土耳其,但俄国在1812年初打败土耳其后,主动与土耳其议和;再加上英国在其中作梗,结果土耳其最终选择与俄国结盟。

(二)

虽然在争取瑞典和土耳其的外交中拿破仑败于亚历山大之手,但他并不灰心。现在,拿破仑已经集结了50万大军,比以前各次战役中的兵力都要多许多倍,他相信这50万大军一定能够打败那个曾被他痛击过几次的沙皇俄国。

当有人以远离法国以及恶劣的天气为由劝说拿破仑放弃这次军事冒险时,拿破仑不以为然地说:

“再过3年,我就要成为全世界的主人。”

1812年5月9日早晨,拿破仑与皇后路易斯离开巴黎,直赴前线。此时,拿破仑的大军已分几路经过德意志各国向波兰前进,并逐渐向维斯瓦河和涅曼河集中。

5月16日,拿破仑日在德累斯顿设立了大本营。其后两周,他开始调兵遣将,将大军团部署在维斯瓦河一线。至此,拿破仑已集结了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兵力,总计达51万人:其中有20万法军,14.7万德意志军队,8万意大利军,6万波兰军。

对于与俄国的这场战役,拿破仑心中已有计划。考虑到到俄国本土作战遥远,以及俄国的气候等不利因素,他决定速战速决。

1812年6月22日,法国大军到达涅曼河边。此时,俄国已有3支部队在涅曼河前线了,第一支是15万人的第一方面军,由巴克莱统帅,准备对法主力部队作战;第二支是由巴格拉季昂统帅的第二方面军,共5万人;第三支是由普拉托付统帅的8000名萨克骑兵。

6月23日,天刚放亮,拿破仑就策马来到涅曼河边侦查,选择渡河地点。直到傍晚才侦查完毕,拿破仑准备返回营地。就在经过一片麦田时,一只野兔突然从他的马蹄间窜出,战马受惊,四蹄腾空,将拿破仑摔下马来。幸好土地松软,拿破仑只是臀部稍微受伤。

拿破仑向部将们抱怨这场惊险,颇为迷信的贝尔蒂埃元帅建议说:

“我们最好不要渡过涅曼河,刚才摔的一跤可不是个好兆头。”

拿破仑默不作声,但随即便表现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不过看得出,他是在极力驱除大家脸上的不安神情。

6月24日,法军在涅曼河上架设了浮桥,拿破仑率先锋部队渡河去了。同时他下达命令,要求全军快速前进,这一命令令主力部队脱离了军需供应部队。

6月28日,拿破仑到达俄国要塞立陶宛和维尔纳,但这两个要塞已被俄军付之一炬,成为空无一物的城堡。俄军拒绝与法军交战,他们是想利用俄国广袤的疆土与法军展开游击战,削弱法军薄弱的后勤与后方的联络。

俄军的战术很快就有了效果,拿破仑在维尔纳就接到了一个坏消息:由于劳顿、缺乏粮草及夜里的严寒,1万匹军马死在行军的路上。同样由于严寒和疲劳,许多年轻的士兵也倒在了行军途中。拿破仑开始意识到这次远征的艰巨性。

7月16日夜,拿破仑率大军离开维尔纳,数万大军连同炮火、粮草一起行进,这情景令人瞠目结舌。26日,法军前卫终于追上了巴克莱的后卫部队,双方在奥斯特罗夫诺附近展开激战,法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将这支敌军击溃。

第二天,法军在威特斯克追上俄军主力部队,俄军迅速散开大量骑兵,如潮水般向法军前卫部队冲杀过来。法军仓促应战,纷纷败退。法军赶紧改变战术,将密集的队伍分散开,隐蔽在灌木丛中向俄军射击。俄军招架不住,被迫撤退。

这一天的战斗非常激烈,拿破仑激动不已。他认为,法军渴望已久的大会战即将在明天打响,而胜利也必然属于兵力强大的法军。

(三)

7月28日拂晓,拿破仑突然接到报告:对面的俄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来,俄军已经在前天晚上悄悄撤离威特斯克。拿破仑倍感失望,命令士兵全力搜寻敌人的踪迹,但法军连一个俄军影子也没找到。

此时,俄军已撤退到斯摩棱斯克。8月15日,拿破仑率领法军赶到这里,终于与俄军接火。8月16日,法军向俄军发起猛烈攻击,但遭到城内俄军的顽强抵抗。双方为此损失惨重。

8月18日,拿破仑正指挥法军对通向斯摩棱斯克城的一座桥梁进行轰炸时,突然听见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整个城市成了一片火海。法军侦察兵跑来向拿破仑汇报说,俄军已经炸毁了整座城市,全部撤离了,留下的只是一座空城。

敌人在眼皮底下就这么溜走了,拿破仑大为恼火,马上命令缪拉、内伊和达武等军紧追俄军。然而俄军撤军迅速,沿途将他们经过的地方全部烧毁,不给法军留下一点他们需求的资源。法军的状态越来越差,士兵们每天都要奔波十几个小时,而且经常挨饿受冻,因为法军距离后方的供应基地越来越远,沿途俄军又将城镇统统付之一炬,马匹也在途中不断倒闭,剩下的马匹也都虚弱不堪。

面对这些,拿破仑如同一个赌输了钱的赌徒一样,总想着能与俄军决一死战。可俄军总是撤退,根本没有决战的打算。然而拿破仑不仅不让部队停下来休息,反而还加快了行军速度,不断追赶着俄军。

不久后,拿破仑终于盼来了一次与俄军较量的机会。

俄军不断撤退,法军不断追赶,眼看法军就要兵临莫斯科了,沙皇开始坐卧不安。他决定起用库图佐夫,让他担任最高指挥官。此时的库图佐夫已67岁高龄,但目光敏锐,雄心未减。他上任后,决定在斯摩棱斯克通往莫斯科之间的博罗季诺与法军打一仗。他将俄军十几万大军的阵地设立在博罗季诺村背后的一列山丘连成的弧线上,并在那里修筑了防御工事,扼守着通往莫斯科的要道。

9月5日,法军大部队来到博罗季诺村。拿破仑侦查了地形后,发现了俄军统帅的作战错误:库图佐夫将阵线向北拉得太长了。随即,他就制定了一套克敌制胜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