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9559000000012

第12章 对费城的贡献(1)

学而不能致用的人是一头背着书的牛马。蠢驴是否知道它背上背着的是一堆书而不是一捆柴?

——富兰克林

(一)

1736年,富兰克林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和才华当选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文书,从此正式涉足政治生活。

文书工作的薪水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不过,富兰克林依靠自己的能力很快就在议会中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威望,并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工作不但让他得以承揽了全部政府的公文和法律文件的印刷出版业务,还让他有机会更加广泛地与政府要员和政界接触,大大扩展了他的社会活动领域。

当然,在政界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反对他的人和令他不快的事,对此,富兰克林采取一种很达观的态度。他说:

“对于敌对行为,与其为之烦恼、报复或僵持,不如慎重转移自己的感情,其益处自不待言。”

例如,当他知道有一位议员极力发对他翌年继续担任州议会文书时,他并没有愤怒不安,而是设法与其结交,以改变这位议员对自己的偏见。他托人向这位议员借一本很珍贵的书,看过之后又将读书体会和表示感谢的短信一并奉还。这位议员觉得富兰克林具有不计前嫌的气度和出众的才华,很快便转变了态度,主张次年依然由富兰克林担任文书一职。

在这一职位上,富兰克林兢兢业业,恪守尽责,一直工作了16年之久,直至被选入议会为止。

由于富兰克林办事干练,为人正直,1737年,他被任命为费城邮政局的局长,取代了布拉福德的职位。富兰克林上任后,对邮政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整顿,不仅让各项业务都井然有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增设了新的邮政项目,开拓疏通了邮路,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邮政联系,形成了一个以费城为中心的邮政网络,并设法加强与世界上一些大中城市的邮政联系。

这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很快就收到了显着的效果,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邮政方便,还让邮政局的利润逐年递增。当然,这一职务也毫不意外地给富兰克林的印刷发行业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此时的富兰克林已经承担起许多重要的使命了,但他依然精力旺盛,从未因工作繁重而感到疲倦。刚来费城时,他一无所有;而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拼搏,他终于从社会底层脱颖而出。在这一过程中,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费城联系在一起,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费城的面貌;而费城的兴盛,也将他一步步推向辉煌的顶点。

在当时,费城是一座火灾频发的城市,但当局的消防工作却存在着致命的漏洞:防范不严格和灭火措施不得力。对这个问题,富兰克林还专门组织“共读会”成员进行了讨论。在取得一致意见后,他在《宾夕法尼亚报》上匿名发表了一篇名为《城镇防火》的文章。

同时,在富兰克林的号召和组织之下,一支30人组成的志愿灭火团体建立起来,消防队员还配备了各种灭火的工具,如皮桶、口袋、绳索和装运物体的篮子等,并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常备不懈。

不久,在富兰克林的带领之下,费城陆续建立起数支联合消防队。而富兰克林最先组建的那支消防队名叫“联合消防队”也一直活跃地保存下来。队员还要出席每月的例会,如果缺席,还要缴付小额的罚金,这些罚金则用来购置救火机。

自从组织了这些消防队伍以后,费城再未发生过大的火灾,一般在起火的房屋烧掉一半以前,火便被扑灭了。至此,费城的消防工作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除了组建新的救火队,富兰克林还改革了费城原有的治安制度。当时,城市的治安是长期以来困扰着费城居民的一个严重问题。最初,费城的治安由城内各区的警官轮流负责,警官会预先通知若干名户主在夜里随他一起巡逻,不愿巡夜的人每年可交纳6先令的费用,用以雇人代之巡夜。

但是,这些交纳的费用往往要多于实际所需。这种情况也令费城的警官之职成为一个肥缺,而警官又常常会花一点小钱或给一点酒找一些乞丐无赖去巡夜,这些人根本不会认真巡夜。所以,费城的治安工作根本就是徒有虚名,盗窃和其他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情况,富兰克林在“共读会”上提出了一种治安制度,其基本内容是雇用适当的人管理治安,并采取按财产的比例课税的办法来公平分摊治安费用,“因为一个穷苦的寡妇户主的全部需要保护的财产也许不超过50镑的价值,而她所付的巡夜费却与一个仓库中储蓄着几千镑货物的大富商完全一致”。

这一提议再次得到与会者的赞同,于是,他们以“共读会”的名义向当局正式提出。这一提议虽然没有马上实行,但富兰克林和“共读社”的活动却在人们的思想上为这一制度的变革进行了准备。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提议最终以法律的形式在费城得以实施。

(二)

在18世纪三四十年代,北美殖民地兴起了史无前例的基督教复兴运动,史称“大觉醒”。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场争取宗教自由的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殖民地的官方社会,扩大了宗教信仰的自由,促进了北美殖民地民主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它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加强了英属北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这些,都为日后美国的独立运动作好了精神准备。

“大觉醒”运动的倡导者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乔治·怀特菲尔德。从1739年开始,怀特菲尔德就开始在北美各地巡回布道,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但是,费城教友却将不允许他登临讲坛。肩负使命的怀特菲尔特并不退缩,每天在露天广场上宣讲传教。他将“灵魂自由”作为一面旗帜,将陈腐的宗教教义变成一种民主主义理论。他宣称,他要为一切人的得救而祈祷,而上帝的拯救将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

富兰克林生性崇尚自然,对任何传教士的布道都没有兴趣。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富兰克林在广场上聆听了怀特菲尔德的演说,一下子就被这位牧师非凡的气质、美妙的嗓音和极具震慑力的演说内容吸引住了。

在演说中,怀特菲尔德正义凛然地怒斥宗教专制和暴虐,反对官方教会的繁琐仪式和教义,主张宗教自由和信仰自由,突出人性的理智。

怀特菲尔德的演说让富兰克林深受感动。很快,两人就成为莫逆之交。此后,富兰克林经常向怀特菲尔德请教有关宗教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怀特菲尔德侃侃而谈,其虔诚而开明的思想主张令富兰克林深深折服。

有一次,怀特菲尔德表示要为佐治亚州的孤儿修建一所孤儿院。但富兰克林认为,在经济状况较好的费城建立这样的孤儿院更合适,因此不打算资助怀特菲尔德的这一计划。

然而几天后,当他听到怀特菲尔德牧师为实现这一计划而作的募捐演说时,他被深深地感动了,遂改变了的想法,出资帮助怀特菲尔德。对于这件事,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随着他的娓娓讲述,我的心软了,决定把铜钱献出来;等他讲到另一个激动人心之处时,我为我原来的想法感到羞耻,又决定把银元捐献出来;而他的结束语讲得那么精彩绝伦,于是我决定倾其所有,把金币、银币和铜币全部掏出来,放进他的募捐盘里。”

不久,富兰克林为这位“大觉醒”运动的杰出领袖出版了布道集,并与当地上层社会的人物们通过募捐的方式筹集资金,修建了一座堪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相媲美的宏伟壮观的大教堂,以供怀特菲尔德和其他教派的教士传教之用。而且,为了管理好这座大教堂,各个教派的代表还共同组建了一个托管委员会。富兰克林不属于任何教派,但由于他热心地倡导并参与了教堂的修建工作,遂被推举为该委员会的代表。

虽然怀特菲尔德没有令他的密友和支持者富兰克林皈依他的教派,但富兰克林的确从怀特菲尔德的身上学到了为人类自由和民主事业奋斗的大无畏献身精神,以及充满理性的感召力、富有激情的演讲才能。这些,对于他以后从事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和政治活动是大有裨益的。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