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品关羽
9454300000024

第24章 如琢如磨(7)

糜竺见到周瑜,献送礼品,表示慰问之意。然后说:“孔明在此已久,今愿与同回。”周瑜说:“孔明与我同谋破曹,怎能现在离去?我也想去见刘豫州,共议良策。只因军务在身,不可擅离职守。如果豫州肯屈驾来临,深慰内心祈望。”糜竺应诺而回。鲁肃问周瑜:“公要见玄德,有什么目的吗?”周瑜说:“玄德当世枭雄,不可不除。我现在乘机诱杀他,实为国家除去后患。”鲁肃再三劝阻,周瑜不听。

糜竺将周瑜的邀请意图禀告刘备。玄德立即准备动身。

云长劝说道:“周瑜多谋之士,又没有见到孔明书信,恐怕其中有诈,不可轻去。”

玄德说:“我们现在结盟东吴共同破击曹操,周郎想见我,如果不去,就不能体现同盟的诚意。双方相互猜忌,行动就难、同心协力。”

云长说,大哥是对的,但是,我不愿意由大哥去冒险。

刘备说,没有什么危险。即使真有危险,也必须面对。无论多么严重的危险,也不可能改变我必须做的事,如果需要由我付出代价,那么就不能由别人代替。

云长说,对于所肩负的历史的责任,我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不宜轻履险境,因为,任何事都可能发生。

刘备说,已经作出了决定,也准备付出相应的代价。人总不能因为对无法预料的事情担惊受怕就一辈子无所作为吧。

云长说,兄长如果执意要去,我愿同往。于是让张飞、赵云留守。云长跟随刘备乘小舟,赴江东慰问。

军士报告周瑜:“刘豫州到来。”周瑜问:“带多少船只?”军士回答:“只有一只小船,二十余位随从。”周瑜得意地笑着自语:“此人命该结束于此啊!”于是密令刀斧手先行埋伏,以掷杯为信号。然后出军营迎接。玄德带着云长等二十余人,径直来到中军帐。

周瑜设宴相待。

酒过数巡,周瑜起身举杯,猛见云长按剑立于玄德背后,忙问何人。玄德说:“我结义兄弟关云长。”周瑜大惊:“莫非当日斩颜良、文丑之人?”玄德说:“是”。周瑜惊出一身虚汗,于是斟酒敬云长,以掩饰自己的失态。

鲁肃进入。互相致意问候。

云长以目视玄德。玄德会意,即起身辞别周瑜:“暂且告别。待来日破敌之后,专程前来致贺。”玄德与云长来到江边,见孔明已在舟中等候,相见十分高兴。孔明说:“主公知道今天的危险吗?”玄德愕然。孔明说:“如果没有云长跟随,主公几乎被周郎所害。”

玄德方才省悟。有很多事情当我们明白的时候,却已经显得太晚了。所幸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只是有惊而无险。是侥幸,还是注定?

约定十一月二十甲子日令赵子龙驾小舟来南岸边等候。孔明说:“东南风起,我就回来了。”

周瑜送走玄德后,鲁肃问:“公既然诱使玄德到来,为什么又没有下手?”周瑜说:“关云长,当世虎将,与玄德行坐相随,我如果动手,他必然首先加害我。”鲁肃愕然。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最需要的是信任、同情、理解和支持。

当然,很多的时候是迫于形势。

合作是永恒的主题。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况下,都有合作。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人物的合作。失败或是成功,都是合作的结果。成败取决于如何合作,合作者的诚意如何,在什么条件下合作。

在这个决战的前夜,夜色依然静谧,景色依然美好。长江如带,素练如舞。然而黑暗下的忠诚,令他们各自作着决战的准备。

你准备好了吗?

战争之神反复无常,谁也无法保证必胜。

磨刀霍霍。谁为刀俎?谁为鱼肉?

最终取决于人的意志。

夜色静谧,月光如波。

无论战争的最终结果如何,在这血淋淋的战场必然会造就出许多英雄,即便此前他们曾经默默无闻。

天空中的每一颗星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名字。

人生的华容道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隆冬。

赤壁之战拉开帷幕。这是这个动乱之世,最有实力的三大集团不可避免的一次较量,历史选择了这个时间,也选定了这个地方——赤壁。那场大火,烧烤得这个地名赤红如血。

英雄们联袂走进历史的视野,在他们风华正茂的年代。

从公元200年到公元208年,正是这短短的8年,曹操驰骋沙场,统一中原。大军南下,兵不血刃收复荆州。将他战略家的目光投注于江东这块土地。

长江两岸,早已是刀光剑影。

万事俱备。

只是对立的双方都在等待。等待最有利于自己出手的时机。

第一阵东南风刮起。

忽然之间,火光冲天而起,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爆发了。

东风,火光。

赤壁,浪激如雪。

“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在贬谪途中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令人热血澎湃。

江山,美人,建立功业,男人永远的生命主题,千古以来激励着天下英雄的雄心。

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眺望神州,喟然而叹:“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水火无情。焚烧,淹没。转瞬间,功败垂成,战守易势。

如同多米诺骨牌,强大的曹军,在烈火中猝然崩溃。这次幸运之神并没有再次护佑曹操,而使他诗人般的浪漫情怀遭到了无情的打击。

来不及想明白,错在哪里,就一切如在梦境,“人生如梦”。

其实,早有预谋。只是他太自以为是。还以为幸运女神仍然站在他的一边,做着“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春梦。自以为聪明盖世:凡用火攻,必借风力。方今隆冬之际,只有西风北风,哪里会有东风南风?我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如果用火,是玩火自焚,我何惧哉?如果是十月小春之时,我早已作出防备了。

人必须要有信心,但是,人又不能过分自信。

不幸的是他错了,他真的错了,而且错得如此彻底,以至葬送了苦心经营的这个大好机会,以至于从此他再也没有能够树立起洗雪失败的信心。他轰轰烈烈的事业从此渐趋平庸。

一把火,一把东风助力的大火,将火中取栗的那只手烧得缩了回去。江山如画,一时风流并不一定就是豪杰。

曹操大败。正如他的诗中所写:“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这位横槊长吟的诗人,仓皇之下,慌不择路,一头撞入别人精心布设的圈套。

天下道路众多,哪一条路都可以走,而且坦荡宽阔。可是他却偏偏选择了华容道。

在这个狭窄的路口,早已有人在等候了。不是援助,也不是迎接,而是高悬着夺命的青龙刀。

“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哪条路走?”

路线的选择,需要深刻的政治敏感与素养。正确的决策,将引导人们走向坦途。

多歧路,今何堪。烽烟数处,大路寂然,默默展开。

曹操不听参谋人员的建议,命令走华容道小路。因为他熟读兵书,而且他很有理论根据地说:“兵书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处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我已料定,偏不中他诡计!”

华容道,晨雨,泥泞,林密路窄。

相顾焦头烂额,血染衣甲。80余万大军,就只有这样300余骑跟随在后。

突然,曹操扬鞭仰天大笑。众将问:“丞相为何大笑?”曹操说:“人们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但是在我看来,毕竟是无能之辈。如果在这里埋伏一旅之师,我等只能束手就擒了。”

话音未落,信号响起,500生力军排开阵势。关云长横刀立马,阻挡去路。曹军闻风丧胆,面面相觑。曹操说:“事已如此,只有决一死战!”众将说:“人纵然不怀怯惧之心,但是马力已乏,怎能决战?”程昱说:“我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他,今天亲自诉告,或许可脱离这个灾难。”曹操即纵马向前,在马上欠身对云长说:“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也回答说:“本帅奉军师命令,在此等候丞相多时。”曹操说:“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念。”云长说:“昔日虽蒙丞相厚恩,但是已经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已奉报过了。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曹操说:“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恻隐之心萌动,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心中不忍。于是勒转马头,命令众军:“让开道路。”曹操立即急奔而过。云长回身大喝一声,曹军皆下马哭拜。这时又看见张辽纵马从后面追随而至。云长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放任曹操归去。

其实,人生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显出端倪,就已经埋下了种子。是善是恶,是弱草或是松柏,在于当初所作出的选择。

人生的华容道,如何通过?

华容道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正是如此。如果没有义与善的前因,岂会有今日义释之举。播下什么种子,就会长出什么样的苗木。人的命运,其实在10年前就已经埋下前因。

这也正是仁与恕的本意。

这也就是天地之大道。

所谓的道,也就是给人们自由行走的路。

因此不要设置障碍,放一条生路让人走,那么历史就不会忘记。

给别人一条路走,使别人方便,成就的则是自己的盛德,今后自然天地宽阔。

因为,不论谁设置的障碍,所绊倒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往往还会阻滞自己。那些惯于给别人挖坑的人,当他某一天抬起头来时,才发现自己的身边都是陷阱,他自己已经无路可走。

是的,让开一条大路,走吧……

历史从此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开阔地,令后人感叹,令后世永久赞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生的华容道虽然危机四伏,其实也正是坦途,更是契机,在于奋起。自动缴械,是懦夫行为。

事实上,华容道如同儿戏。因为是虚构,所以像儿戏。当然这个儿戏意义不同,显得大器,显得义薄云天,于是感人。

民间由此而演绎出了一种叫做“华容道”的智力游戏,考问你的智慧。以至于才智高绝的知名学者也煞费心力拆解,并借助于最新的研究工具。目前所取得的最好研究成果是,需要81步才能走出困境,这也正是九九归一的寓意。

这个冬天,是如此的诡秘,令人感觉不可思议,这一切竟然都是真的。一瞬间,那个既定的结果全都改变了。

此前的每一次战争,他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这次他却输了,而且输得很狼狈,输得很没有理由,输得很不甘心。

虽然战败了,但他是一位真正的战士,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为了心中的事业战斗,为了自己的尊严奋斗。拿起他的大槊能够驰骋疆场杀敌;举起手中的笔,同样可以书写出精美的诗句。战败了,为了活命,他可以狼狈地逃奔,但是并不裸奔;穷途末路,他可以出语相求,以收取往日恩义的回报,但是决不乞讨。

曹操远去了,杂乱的马蹄声再也听不见了。天空中最后一丝云霓也消散了。

不过,虽然他输掉了这次战争,但是他毕竟回到了自己的领地。

只要有生命在,就有机会。

在接踵而来的日子里,新的斗争展开了。那么,就由他们去收拾残局吧。

一种微妙的平衡形成了。

一场东风改变了战争既定的胜负,也使所有参与这场战争的当事人的命运被改变。

那条叫华容道的小路,他真的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