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贝多芬
(一)
波恩是一个位于德国中西部的美丽而古老的城市,也是世界音乐史上鼎鼎有名的圣地。
1770年12月26日,在波恩城后街的一条小巷中,从一幢破旧的、摇摇欲坠的小阁楼中透出一线昏暗的灯光。阁楼里,房间矮小,陈设简单,一位年轻的母亲正要临产。
两个小时过去了,小生命依然没有降生,母亲玛丽亚已经痛得筋疲力尽,而父亲却不知去向。
又过了半个时辰,忽然,一阵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打破了小阁楼的寂静,一个男婴诞生了。这个孩子,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玛利亚那双善良、温柔的眼睛注视着这个小生命,眼里流量出无尽的母爱。她不时地抚摸着小家伙的额头、脸蛋儿,高兴极了。
这时,教堂的钟声响起,天已经亮了。
不一会儿,市集上小酒馆的门打开了,那个刚刚降生的婴儿的父亲约翰跌跌撞撞地出来了。他一边走着,一边唱着歌。他是一个男高音歌手,因此即使是喝得烂醉如泥,他还是唱得相当不错。
约翰连妻子生产都不顾,又喝了一夜酒,天亮了才回家。
推开阁楼沉重而破旧的门,一眼就看到了摇篮中正在酣睡的小生命。
“天啊,玛利亚,你生了!”他禁不住欢快地大喊起来。
“约翰,不要那么大声,”玛利亚温存地说,“快安静点,来看看你的儿子吧。”
“啊,是个男孩儿?……”
“是的。”
约翰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又喊又叫:
“太好了,我有继承人了!他长大后,一定也会成为一名歌手,要不就是个大音乐家,哈哈!……”
约翰来到摇篮旁边,小家伙已经被大吵大笑的父亲吵醒了。他睁开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咕噜噜地望着父亲。约翰亲昵地注视着儿子,端详着儿子的模样,喃喃地说:
“奇相!天才!小家伙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
酒鬼约翰虽然犯过一万次错,但是这一次他却说对了。
(二)
贝多芬的家族是个音乐世家。早在1733年时,贝多芬的祖父老路德维希就已经是一位音乐造诣颇深的风琴家了,同时还是一位知名度颇高的歌唱家。
老路德维希最早是从列日来到波恩的,并在科隆的宫廷乐队任职。在教堂和歌剧院中主唱男低音。
在波恩生活了五个月后,老路德维希爱上了一位19岁的德国姑娘,并很快与她结婚了,两人一起定居在波恩。
但是,老路德维希的前两个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就都夭折了,这让他十分难过。直到第三个孩子约翰·凡·贝多芬(贝多芬的父亲)出生,并健康地活下来,老路德维希才逐渐摆脱了丧子之痛,又重新投入到他所钟爱的音乐事业之中。
遗憾的是,有关贝多芬祖母的记载很少,人们只知道她的名字叫玛利娅·约瑟夫·波尔,还知道她特别嗜酒。
当老路德维希去世后,波尔就被儿子约翰送到波恩的一所教堂中生活。由于约翰和母亲一样,也是个酒徒,这一嗜好令贝多芬的家庭经济状况越发糟糕。而且约翰也是因为无法满足母亲的要求,才不得不将她送到教堂去。
约翰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和演唱,但约翰却没有像父亲那样,表现出较高的音乐天赋。16岁时,约翰才被允许进入宫廷,在合唱队中担任男中音,或在歌剧中饰演配角。父子两人经常一起演出,但约翰却表现平平,就连老路德维希最后都跟外人否认约翰是自己的儿子。
当然,老路德维希并不是否认自己与约翰的血缘关系,而是否认约翰的音乐天赋。同时,也没有任何音乐界的友人愿意承认约翰的才华。自私、酗酒、庸碌无为地生活,是约翰终其一生的主旋律。也正因为这样,约翰让老路德维希伤透了心。
1767年,约翰与一位来自艾伦白拉特斯坦的女子玛丽亚·马达琳娜·凯维利希相识并相爱了。
然而当他准备与玛利亚结婚时,却遭到了老路德维希的强烈发对。他声言,经过自己的调查,他发现玛利亚曾经是一名侍女。
但是,老路德维希的反对并没有让约翰动摇,当年的11月12日,约翰毅然地与玛利亚结婚了。
其实,贝多芬的母亲玛利亚的命运十分坎坷,她的父亲是宫廷的一等厨师。17岁时,她嫁给了一个男仆,可是没过多久,丈夫就死了。
艰难而无奈的生活迫使她只好改嫁,可是与约翰结婚后,她的生活也不幸福。而且婚后不久,她的父母也相继去世了。
尽管老路德维希与玛利亚两家都是皇帝的仆人,但老路德维希却并不希望这个地位比自己更为低下的厨师的女儿作自己的儿媳妇。他既讨厌儿子的平庸,也同样讨厌儿媳妇的唯唯诺诺。
玛利亚再婚后的第三年,即1769年,与约翰的第一个儿子马利亚出生,可是只活了6天就不幸夭折了。
玛利亚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的生活:一个外表漂亮却没有生活能力的宫廷歌手的妻子。丈夫约翰每次从酒馆回来,都要喝得烂醉,并且把钱花得一分不剩。
玛利亚的生活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她既要维持家庭的生计,又要应付财主和杂货店频频送来的账单。
而更令她难以应付的,是频繁地生儿育女。从1769年第一个孩子马利亚出生,到1781年的12年间,她先后生育了6个孩子,只有3个活了下来。其中的第二个孩子,就是1770年出生的贝多芬。
不过,关于贝多芬的出生却是争议不断,这也为后来人们为他写传记增添了不少困难。
第一个就是关于他出生时间的争议。贝多芬自己认为,他出生于1772年的12月,而不是1770年的12月。贝多芬始终认为,那些证明他受洗年份的证明书,都是他的哥哥路德维克·马利亚的。
但是,有人却认为这大概出自贝多芬的幻觉。事实上,从后来的种种情形来看,他既不情愿也不能理性地考虑他的出生年月。
第二个就是关于贝多芬双亲的争议。在1810年的一份报纸上,曾有一些传说,称贝多芬是一位普鲁士君王的私生子。后来这个传说还一再地被录入百科全书、音乐辞典以及各种音乐期刊当中,直到他去世。
(三)
贝多芬的父亲约翰在与他的母亲结婚时,曾遭到老路德维希的强烈反对。只是约翰最终并没有屈从于父亲,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结婚了。
那么,老路德维希为何要那么坚决地反对呢?
人们推测,可能是担心约翰与一个寡妇结婚会扰乱他们原来那种井然有序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多年来,他一直都与儿子一起住在一所公寓中,公寓有六个房间和一个女侍的卧房,日子过得很舒适。
据他们的房东费希尔在回忆录当中描述,他们的房间布置得十分优美,都有比较高档的家具和许多油画、银器等。这样有条理的生活,当然不希望有所改变,尤其不希望是个寡妇将他的儿子从自己的身边夺走。
这桩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和祝福婚姻,在后来的岁月中充满了种种冲突和矛盾。玛利亚在结婚后不久,就开始后悔了。但她后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她的丈夫约翰。
虽然老路德维希反对儿子的婚事,但在儿子结婚的最初几年,他还是对儿子的家庭精心呵护,而且当时老路德维希除了担任宫廷乐团指挥外,还经营烟酒事业,这也让他获得了比较丰厚的收入,所以他也根本不在乎帮儿子养家。
而且,儿子的婚姻也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威胁,儿媳尊重他的地位,也把他当成家长来看待;而他与儿子的关系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后来,他又有了可爱的孙子们。
表面看来,约翰好像处处都受到父亲的支配:老路德维希为他选择职业,教导他学习音乐,推荐他进入宫廷礼拜堂,替他谋得宫廷歌手的职位,而且,他还担任儿子的雇主和监护人。当初之所以反对儿子的婚姻,可能是因为觉得约翰还不能成为一个负责的丈夫和父亲吧。
现在看来,约翰的婚姻显然违背了父亲的意思,因为父亲与他的关系仿佛是一种支配与被迫接受的关系。因此,约翰对他的父亲始终潜伏着某种敌意。这种情绪直到他父亲去世后才完全地暴露出来。
约翰在事业上的成就与他的父亲相差甚远,他的天赋也比较平庸,但约翰却缺乏自知之明。在1774年的1月,也就是老路德维希去世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约翰便向选帝侯(指德国历史上那些拥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请求加薪。
他在写给选帝侯的信中这样说道:
兹谨向选帝侯阁下禀告:家父已经归西。家父在世的42年中,曾服役于选帝侯阁下,荣膺宫廷乐指挥,窃以为个人足以胜任他的职位,唯不敢贸纵向阁下自陈……
约翰虽然有着超越父亲的幻想,但却缺乏追上现实的勇气。费希尔的家人记得,他经常趴在窗户上,凝望着外面的雨丝,或者向他的贪杯之交鱼贩子克伦扮鬼脸,这个鱼贩子也同样每天懒散地靠在街对面的窗边。
后来,约翰不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他经常和他的朋友连续几个晚上徘徊在酒肆中,或者在街头闲逛,直到午夜或清晨才回家。
后来的几年,约翰更是声誉低落。所幸的是,在1784年以前,由于受到父亲以及当时有权势内阁的庇荫,朝廷还能稍稍容忍他。
1784年后,当时对约翰一家还算友善的选帝侯和内阁相继去世,在新上任的选帝侯宫廷中,约翰完全失去了倚靠。
1785年,约翰又试图欺诈贝德布斯的继承人,并因此令自己陷入窘境。这件事情,也让他在宫廷以及在波恩的地位降到了最低点,加速他走向人生的下坡。
此后,选帝侯出于怜悯,勉强将约翰留在了宫廷当中,但他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滑稽可笑而又无用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