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9405400000017

第17章 高级学术班——张开你的成功脉络(1)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好汉九个帮,九个好汉二十七个帮,二十七个好汉八十一个帮。请问,七百二十九个人能帮助多少个好汉?无论什么时候,关系、人脉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以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人才,但只要拥有了广阔坚实的人脉,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也许有人会说,前面夫子教导我们要做君子,因为只有真君子才能找到真成功。可有句话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既然淡如水,又何来广阔坚实之说呢?诸位同学莫急,待老孔我上完了本级别的课程之后,你们的问题便将不复存在。Ready?Go!

第一课、耳听为虚,眼见亦为虚

思想本源: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可称于仁廉哉?”子贡问:“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孔老师讲义:

某年,楚昭王欲高薪聘请孔子到自己那里任职。周游求职了N年,好容易终于有人要聘自己了,孔子激动啊。脸也没刷,牙也没洗就领者一票学生浩浩荡荡地奔楚国而去。

不过另夫子始料不及的事,楚昭王这厮为人太过张扬,完全不懂得“做人要低调,为人要厚道”的处事原则,招聘孔子的事情很快便成为了全世界皆知的秘密。圣人找到工作了,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连乡里小童也为这么伟大的一件事情编了儿歌:“孔夫子,志气高,周游列国熬通宵,熬了通宵找工作,找到工作不发飙,不发飙!!”通过当时某位文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发现这首儿歌不仅很有很深的文化学术内涵,更略带时下流行之R&B色彩,十分有利于全世界民众进一步了解夫子受聘这件伟大的历史事件……

哎呀!怎么总是喜欢点跑题?我们立刻言归正传。楚国招孔子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周围国家的恐慌,其程度丝毫不亚于某国宣布进行核试验时对其邻国带来的政治压力。在楚国的众多邻居当中,以陈、蔡两国国君尤为恐慌。他们觉得倘若楚国有孔子参与治理,那么自己将会首当其冲受到侵略。当然,这纯属于二人自作多情。因为即便没有孔子的加盟,楚国要消灭这两个弹丸之地也是易如反掌。不过既然他们觉得孔子是自己将来的敌人,就自然不能让其顺利到达楚国。于是,二人便派兵在陈蔡两国交接之处将孔子一行给困了起来。

读者甲:“既然陈蔡两国都觉得孔子有治世的才能,干嘛不把他招聘到自己的团队当中呢?”

陈国外交发言人:“这位读者问得好,我们不用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啊。这年头人才的花销太大,而且孔子动不动就带着几千弟子,我们经济孱弱,怎么能养得起呢?穷啊!!!”

话说孔子和一票学生被困在陈蔡交接之处,号称七天没吃过东西。据权威人士说,常人要是五天没有吃东西就会变得神智不清,而夫子一行虽然一周没有进食,竟然还可以趁闲来无事之际玩玩摔跤、练练长跑,偶尔也打打网络游戏,精力过盛得实在令人佩服。

虽然孔子等人在那里生活乐无边,可还是得有米才行啊。如果弄不到大米,颜回就没法蒸米饭;若是颜回蒸不了米饭,那么故事情节便没法发展下去了。所以,为了让故事能够发展下去,子贡承担起了外出找米的工作。

终于,在阿贡同志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终于用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的三双用过的鞋垫从周围的野人那里换来了二十斤白白胖胖的大米。

读者乙:“野人会种大米吗?”

读者丙:“没文化也不要表现得那么明显嘛。这里说的野人,其实就是住在野外的乡民。”

望着子贡费尽心机换来的二十斤大米,颜回泪流满面道:“谢谢你,贡大哥,要是没有你带来的关键道具,我到现在还没有出场机会呢!”说完,他便忙不迭地生火开始蒸米煮饭了。

师弟甲:“颜回师兄,外面天气那么好,敢问你为何非要在破屋檐下生活呢?”

颜回:“你傻啊,假如不在破屋檐下煮饭,灰尘怎么会掉到饭里?假如灰尘不掉到饭里,故事情节怎么发展?”

师弟甲:“可是,我看屋檐上的灰尘也不是很多嘛,好像没有要掉下来的痕迹啊?”

颜回:“嗯,这是个严峻的问题。既然如此,你去给我找个长一点的棍子。没办法,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只好出绝招了。”

在棍子的帮助下,屋檐上的灰尘终于如愿以偿地掉到了饭锅当中,颜回也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抓饭动作并且相当成功地被水井边上的子贡看到。而子贡见情节既然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便也顺理成章地按照剧情需要把这件事汇报给了孔子。

孔子听到子贡的汇报,颇有些迟疑。虽然他很信任颜回,可是听说他偷偷抓饭来吃,还是有些不容他不信。从逻辑上说,七天没吃饭了,即便精力再好,看到白白胖胖的大米饭还是会有些情不自禁的。如果说是子贡蓄意造谣,可颜回这孩子出身贫寒,用手抓饭吃也实在符合他的性格。为了弄清真相,孔子便叫来颜回,决定试他一试。

孔子借口梦到祖先,要把米饭先拿去祭祖。因为动过的米饭是不能祭祖的,所以颜回便拦住了老师,告诉他自己把粘了灰尘的米抓出来吃了。孔子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不仅不怪罪他,反而表扬了颜回。事情为什么那么富有戏剧化?情节需要嘛。

只可怜了子贡,费尽心思经历重重挫折与磨难找回了重要道具——白白的大米,却又一次成为了偏听偏信乱打小报告的反面角色。贡啊,我同情你!!

有人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在向大家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从这点来说,此话颇有一定道理。可若进一步来探讨,其实我们亲眼目睹的事情,也不见得就是真的。所以夫子我常说,在同别人交往的时候,耳朵不能信,眼睛同样不能相信。有些人看起来文质彬彬,说不定就是披着羊皮的狼。而有的人虽然长得有些对不起观众,或者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却可能含有一颗博爱又细腻的心。哦呵呵呵……我当然就属于后者啦。

子贡的凭自己的眼睛便做出了判断,说颜回偷吃。而夫子我却没有偏听偏信,因此而对颜回失去好感。哪种人更容易成功,相信诸位自己心中已有分辨。(子贡:“我冤啊。你以为我想打小报告啊?导演安排,情节需要嘛!”)

俗话说三人成虎,要做到不偏听别人的话已经很难,更何况是要对自己最信任的眼睛提出质疑?像子贡这样凭自己看到的情况就下定论的人,这世上当然大有人在,鲁国哀公就是一个。

自从我开创了儒派并且一举成名之后,整个鲁国就洋溢着儒学的风气。外人一跨进鲁国,就能立刻发觉自己已经来到了儒家的根据地。何以见得?你看这满大街到处都是穿着儒服的人就能知道嘛。没错,儒服已经成为了鲁国最时尚的着装,也是一个人知识、品位和内涵的表现。当时的鲁国盛行这样一句话:“你可以没上过大学,但你不能没传过儒服。”

可问题在于,穿儒服的人多了,鲁哀公就真以为儒生成为本国最大的特产了,逢人便要夸耀一番。虽然推崇儒术我并不反对,可若是太高调,我还是会稍许有些不太好意思的。

这天,有个叫庄周的人来到鲁国,受到了鲁哀公的热情接见。为什么哀公要接见这个人呢?因为庄周在江湖上有个绰号,叫做“帅得一塌糊涂,聪明得惊天动地,不求万两黄金,但求一见尊容之庄子也。”单从这个响当当的名称来看就不是等闲之辈。更何况,传说庄周先生对道家学派颇有见地,而且传承了老子的学术理念,实在是个不容小觑的人物!弄得夫子我的压力好大啊!

且说哀公见到庄子之后便道:“先生能来我们这里,实在是鲁国之福啊。不瞒先生,我们鲁国儒生已经足够多了,差的就是像先生这样从事道学研究的高级知识分子。”

果然是物以稀为贵,儒生多了就不值钱了,老孔我实在感到悲哀!看来以后要严格控制儒学俱乐部的会员数量了,不求量多,但求质精。我们言归正传,对于哀公这样的说法,庄子却有不同意见:“你们鲁国儒生多吗?我看不见得吧!”大有一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

“不信?我带你上街look look。”鲁哀公也以为庄子是看到儒学会员众多心理不平衡所以才出此言,便想用事实让他服气。

不一会,二人来到大街上。只见街上的人中80%都身着儒家标准制服,而且从服装上看,有不少还是高级人才。

什么?怎么能看出是高级人才?让夫子我告诉你一个关于儒服的常识:在我们的会员当中,根据他们的级别、特长不同,穿戴也有所不同。例如那些上晓天文的,就头戴圆帽;下知地理的,就脚踏方靴;擅长分析计谋的,则腰佩五彩丝带加玉块。再看大街之上穿着儒服的人,个个头戴圆帽脚踏方靴,腰佩五彩丝带加玉块。不仅如此,有的人还十分个性地陪了一条布袋裤,裤上还挂着粗大的铁链,实在有够创意,居然能将儒家气质与嬉哈风格有机融合,夫子我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

鲁哀公正在得意,心想:“这下庄周这小子服气了吧?”不过没想到,庄子的一句话让他没郁闷死:“敢问,你们对儒士的着装资格是否有认证?”

“认证?这还要什么认证?”

“没有资格认证,也就是说谁想穿这样的衣服都可以了?”

“……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这样。”

“既然如此,你又怎能保证穿着儒服的人都博学多识呢?”

“那依照先生意思应当怎样认证?”

“这简单!大王不妨下令,凡穿着儒服者必须经过等级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一律杀头。”

“哇靠!这么狠?考试不及格就要杀头?要是放在两千年后,你这号嗜血狂魔早就被学生群殴至吐血而亡了。”鲁哀公心里虽然这么想,不过还是按照庄周的要求颁布了命令。毕竟他也想看看,鲁国人中到底有多少真正大儒。

很遗憾,命令下达之后,穿着儒服的人数果然呈直线下降。不过穿着道家制服的人却从此多了起来——时尚的改变真是快啊!

鲁哀公和子贡都犯了相同的错误:单凭自己看到的现象便对他人做出了评论。而其中哀公则显得更加幼稚,但从对方的行头就相信他是儒生。按照这个逻辑,倘若某天大街上流行火星装,那他八成会以为火星人开始大举入侵地球了。

这一阶段我们要学会扩展自己的人脉,找到对自己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朋友或合作者,既然如此,了解你将要打交道的人自然是关系到人脉是否健康的关键因素,马虎不得!还记得齐威王信任匡章的故事吗?匡章率兵“谋反”,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事情。倘若齐威王耳根子发软,根据表面现象就开始疑神疑鬼,或者直接收回匡章的兵权,那结果便是不堪设想。

所以,像哀公那样单看外表不行、像子贡那样主观臆断也不行,听风就是雨就更不行了。要更加客观地去认识别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眼、耳、脑综合运用,对于某个现象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在充分听取当事人自己的解释的基础上多听、多看、多推理,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你对于他人的了解自然会更加清晰和客观。

孔老师新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方式,别人做的事情可能无法迅速被你理解。于是,误会便产生了。要消除误会,唯一的办法便是避免主观臆断,深入了解和沟通。

课后练习:

当和朋友或同事产生矛盾的时候,你会:

A. 不再理睬对方,毕竟错误不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B. 找人扁他一顿。

C. 双方冷静一段时间之后约在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谈心。当然,由对方埋单。

D. 表面装作没事,心里早已经骂过了对方的祖宗八代。

答案及测评:

按照常理,C选项应该是最佳决绝方法。当然,如果对方坚决不肯埋单,AA制也是可以考虑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