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9405400000016

第16章 中级进阶班——成功者的处事法则(5)

第五课、君子的收放之道

思想本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底,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老师讲义:

某君闲来无事,便想在平地上堆座山出来……

学生A:“谁会那么无聊,没事堆山玩?明显不符合逻辑啊。”

夫子:“举例而已,别那么认真嘛。”

学生A:“举例也要贴近生活嘛。你可以说某君闲来无事外出购物,这还比较正常。对了说到购物,听说楚国的梅花鹿在打折,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团购说不定价格更低。买上几头回来冒充圣诞老人也很有创意嘛……”

夫子:“保安!保安!这人明显是来捣乱的,给我拖出去痛扁!”

我们言归正传,某君闲来无事,便想在平地上堆座山出来。山的设计高度是一百米,就在他堆到九十九点九九米的时候,突然老婆临产得赶紧送医院,堆山的工作就不能接着干了。虽然山之差一点点而没能达到设计要求,可他并没有失败,因为倘如他加上了那一盆土,可能会得不偿失,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虽然只有九十九点九九米,可你不能说他堆起来的不是山,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成绩依旧斐然。

过了些日子,此人又闲了,就想把上次堆山挖土形成的大坑给填了……

学生B:“谁会那么无聊,没事填坑玩?明显不符合逻辑啊。”

夫子:“举例而已,别那么认真嘛。”

学生B:“举例也要贴近生活嘛……”

夫子:“保安,保安……”

话说这个大坑方圆数百丈,要把上次堆的山在运回来实在是个不小的工程。不过由于周围居民强烈反对这里有个大坑,所以即便工程浩大,此君也不得不填。

学生:“敢问老师举这个例子是何用意呢?是不是教导我们没事不要堆山玩,免得又要填回去?”

夫子:“你脑子进水了?我那么有水平的人怎么会说这么肤浅的话呢?我举这个例子,当然是深意了,关于这个深意嘛,你们往下看就知道了。”

哼哼!说句实话,夫子我还真差点就被那个学生的问题给问倒了。当时说那句话也属于灵感突现,事后让我说其含义,还真有些困难,不过好在我够聪明,经过两千多年的思索总算把我当时的真正意思给想起来了。至于真正意思是什么,我卖个关子先,咱们先来听听后人对这句话的另一种解释。

有人觉得,我当年说这句话,是为了教育人们要努力做事,不要放弃。他们的解释是:“就好比堆山,倘若就差一点没堆却停止了,那时我自己要停止的(潜台词就是我没有努力,所以丧失了成功机会纯粹属于活该);譬如填平地面,尽管只往大坑里加了一点土,可那也是我自己要做的,是我的成绩(潜台词是只要去做,就有成功的机会)。”

这样理解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要用潜台词去理解我的话,自然会有些偏颇。况且,要努力做事这个道理人人都了,我夫子岂能再老调重弹?我的真正意思,其实是在教人能够适时而止,哪怕只差一点就要成功,也不要后悔;以免付出更大的代价。同样,当你应该行动的时候,尽管离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也需要毫不犹豫地前进,这样才能抓住机会。没错,这正是我要告诉你们的——君子应懂得收放之道。而这点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

为什么这样说?其实很好理解,现在社会竞争激励,人们渴望成功的要求与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机遇显然是一个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的一生可能只需要一个机会就能从默默无闻的小卒变成闪光耀眼的成功者。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想抓住它,谁能抓住,谁就能获得成功。那么,抓住机会的过程,就是竞争,也就是我所说的“放”。

某种行为、机会或者目标并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一个人。当你发现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放弃的时候,就一定得当机立断,迅速放手,这便是“收”。

“放”和“收”相比而言,显然后者更加困难。因为激烈的竞争可能已经让我们习惯了如何去前进、拼搏。却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适当的后退也是一种成功。即便有人振臂高呼,又有多少人会听?毕竟我们很难看着过去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们也害怕自己在放手之后,会为自己没能努最后一把力而感到后悔。

可夫子我今天要告诉你,学会“收”远比学会“放”更加重要。即便只差一步,该停止的时候还是要停止,否则,即便我们能够走到最后一步,也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做费罗丝的女游泳运动员,为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而向这片海域发起冲击。遗憾的是出发那天,天公并不作美,在浓浓的雾中她看不到对岸,因此在离目标还有半英里的时候,她因为体力不支而放弃了。时候费罗丝很后悔,觉得只有半英里,自己再坚持坚持就能到了。从此,英吉利海峡成为了她心中永久的伤。

无独有偶,一个登山运动员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这位运动员希望冲击世界顶峰珠穆朗玛峰,由于天气原因,就在离山顶还差一点点距离的时候,他也最终放弃。事后很多人都为他惋惜,觉得他只要再努一把力,就能够攀登到顶峰了。不料这位帅哥的回答却与出惊人:“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已经尽全力了。这对我来说就是成功。如果我当时继续攀登下去,搞不好就死翘翘了。”

这两位美女帅哥的经历类似,但结果却不同。我很欣赏后者的做法,因为他善“收”,不仅明智地保住了性命,也为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费罗丝虽然也“收”了,可她的“收”得不情不愿,事后还一直耿耿于怀,这便是不豁达,没有领悟到君子的收放之道。倘若她把这次冲击看作是自己的成功,那她便成功了。

学会放其实不难,学会收,却是智者才能领悟的境界。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斯·洛克菲勒年过半百的时候已经坐拥上亿美金的资产。按照一般人的观点来看,他已经获得了成功。可事实上呢?长期辛苦的工作已经让他精神和肉体承受了巨大压力,如果冷不丁地走在外面,恐怕还会有人以为木乃伊复活了呢。他的消化系统已经因为工作压力变得严重萎缩,每天只能靠酸奶和饼干度日。这真是绝妙的讽刺,一个每星期能赚到一百万的人,一周饭钱却花不到5美元。像这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般地活着,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称得上是成功吗?

好在洛克菲勒明智地选择了收手,在57岁这年提前退休了。退休后,他像普通老人那样玩乐休闲,有时还亲自打扫房间。心情的愉悦和轻松延续了他41年的寿命。虽然跟夫子我比起来还差得远,不过也已经称得上是长寿了。

相比于那些只懂得放却收不回来,只知道拼命工作却成为“过劳死”的典范的那些人而言,洛克菲勒是明智之极的。毕竟身体垮掉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孔老师新语:

利益和安全,重要的永远是后者。因为利益可以再次出现,安全却只有一次,失掉了安全,就等于失掉了将来的所有利益。所以,放能放得轻松,收能收得自如,才是君子们的成功之道。

课后练习:

要收放自如,就得学会把握分寸。这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和观察,以及一颗中庸平和的心。反思一下,你对于困难的态度是否容易走上极端?是否会给某种困境设定一个最低承受限度,当超过这个限度时,你便会立刻停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