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9365200000019

第19章 中日两千年交往史的历史结论(2)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政府在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直到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投降,才归还了台湾。

日本侵略的第三个侵略的矛头和目标它的近邻,中国的另外一个藩属国朝鲜。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大门,强迫其签订了《江华条约》,迫使朝鲜开放了通商口岸,享有领事裁判权。这是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虽然清军在该事变中压制住了日军,但是,日军却取得了在朝鲜驻军的特权。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占领汉城,发动政变,组成亲日的朝鲜政府。而且,为了侵占和吞并朝鲜,蓄意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在战败后,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放弃了与朝鲜的藩属国关系,从此,朝鲜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10年,日本又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直到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朝鲜才得以独立。

日本侵略和霸占中国的第四个矛头是中国的东北地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企图通过《马关条约》,割让和占领辽东半岛,进而霸占整个东北地区。可是,由于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吞下的东西吐出来,这样致使俄日关系严重恶化,日本从此加强了与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借以抗衡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还趁火打劫,出动了多达2.2万人的兵力,伙同西方列强一道,加入到了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侵略行动之中,在北京烧杀抢夺,与西方七个国家一起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使整个清朝的国土被瓜分完毕,最终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为了抗衡沙皇俄国中国东北的侵占,1902年,日本与英国签订了同盟条约,并得到了财政上的援助。有了英国和美国的撑腰,日本故伎重演,1904年2月对俄国不宣而战,在中国东北的领土上发动了日俄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还无耻地宣布“局外中立”,致使中国人民再次遭受到了战火的摧残。1905年,俄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不仅把东北南部的辽东半岛地区割让给日本,而且还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了日本。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跃成为了远东的霸主,亚洲的头号强国,并加入到了世界帝国主义俱乐部的行列,日本侵略的野心更加有恃无恐。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欧美列强正忙于应付欧洲战争的时候,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又做出了落井下石的决定,决意派兵向德国宣战。8月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8月23日,向德国宣战。

1914年9月3日,厚颜无耻的日本竟然重演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的故伎,要挟北洋政府把德国在山东的地盘划为交战区而自己中立,然而,软弱的北洋政府跟满清政府没有多少区别,只好答应日本这一强词夺理的要求,并宣布中国为“中立国”!

奇怪的是,日本对德国宣战,不是一开始就针对德国霸占的胶州湾,而是蓄意向山东的内地进攻,妄图想侵略和霸占整个山东半岛,10月6日,日本占领济南。

就这样,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难得的机遇,以对德国宣战为由头,理所应当地从德国人的手中抢占了中国的青岛、胶州湾和山东的势力范围,并于10月12日出兵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加洛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把它的侵略范围扩大到了太平洋地区。

1917年10月1日,苏俄爆发10月革命,沙皇俄国被赶出了历史舞台。新生的苏联政权宣布与沙俄决裂,并宣布废除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在中国“北满”以及蒙古的势力范围。这样,在东北亚的历史舞台上就缺少了一个竞争的敌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所求之不得的大好时机!

狡猾的日本人以防止苏联红军“侵略中国”为名义,勾引、唆使和挑拨段祺瑞政府,并于1918年5月同段祺瑞的卖国政府签订了所谓的旨在防止苏联入侵中国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通过这两个协定,日本正式地非常合法地勒索到了在我国的驻兵以及日军自由出入中国东北和蒙古的种种军事特权,实现了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的野心。

这两个协定签订不久,日本便公然地、合法地派出了7.8万人的侵略大军驻扎在中国东北三省,从而取代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地位,也打破了中国东北由沙俄和日本共同分割的局面,为其吞并中国三省创造了“合法占领”的条件!

同时,由于沙俄退出了东北亚称霸的格局,使得以前的日本、英国、美国共同对抗沙皇俄国的局面,变成了英国、美国联合对抗日本的局面。

1918年1月,日本借口所谓的“保护日本侨民”,派出了2艘军舰驶入了俄国的海参崴港口。“8月,又派出了1.2万兵力入侵西伯利亚。到10月底,入侵西伯利亚的日军多达7.2万人。”(摘自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京华出版社,第175页。)这样,日本的军国主义野心昭然若揭,它就是妄想称霸整个大东亚!

1927年3,日本爆发了金融危机,尤其是1929年——1930年,日本再度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致使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大批公司破产,工人失业率增加,罢工浪潮席卷全国,百姓怨声载道,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平息国内矛盾,转移人们的视线,日本急需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才能缓和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

1927年4月,军阀出生的田中义一上台组阁,他对内对外都采取了极其强硬的政策,他积极鼓吹对外侵略,并阴谋地策划了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田中奏折”。

1927年6月27日到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回顾和检讨了历届政府对华政策,讨论和确定了新的对华方针,会议主要的议题就是解决“满蒙问题”,即将满蒙地区从中国的版图中分割出去,独立成为一个国家,最终为其称霸中国、统治世界奠定起坚实的基础。会议最后形成了一个总结性的文件《对华政策纲要》,并正式确立了大日本帝国妄图分裂满洲和蒙古、独霸中国、称霸远东、统治世界的侵略方针和基本国策。

会后,田中义一根据会议精神和《对华政策纲要》的内容撰写了一份给天皇的奏折。田中在奏折中公开赤裸裸地宣称:“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便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从日本以后历次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来看,尤其是日本不惜公然挑战英国、甚至是公然挑战美国在远东霸权的珍珠港事件,都能够发现出“田中奏折”的影子。

1931年4月,日本军部制定了入侵中国东北的具体计划,并于9月18日悍然发动了入侵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将军是一个只图享乐、贪生怕死的纨绔子弟,骨子里没有半点东北汉子的血性与豪气,更无民族大义可言,手里握有20万大军,居然不敢抵抗日本的2万侵略军,眼睁睁地丢下东北人民不管,带领军队逃跑到了陕西。3个月之后,日本军队在没有遭到重大抵抗之后,便轻易地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在上海挑起战争,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侵略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1932年3月又炮制了所谓的“满洲国”。遭到了日本侵略之后,软弱的国民党政府向英国、法国控制的“国际联盟”提出了控诉。国际联盟根据日本代表提出的建议,派出了李顿代表团,到达中国东北“了解情况”。在所谓的调查之后,李顿在报告书里竟然还声称:不能宣布日本是侵略者,甚至还说日本人口过多,占领东北是十分需要“生存空间”。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谓的国际联盟,包括今天的“国际社会”,都是一样的强权政治和霸道逻辑,没有公平和正义可言!

由于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默许和怂恿,日本法西斯分子的战争狂热更加肆无忌惮,他们侵略中国的胃口更大、野心更强、步伐更快。1933年1月,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华北,3月中旬,日本便公然占领了热河省和察哈尔北部。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地区制造了一系列事端,企图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这就是所谓的“华北事变”!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日本的大规模侵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急,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1935年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1月,****中央号召停止一切内战,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由北平学生发起的、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也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从此也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伟大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宛平城以北地区举行夜间军事演习。他们以1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妄想闯入县城进行搜寻,结果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便悍然向宛平城发起攻击,国民党守军义愤填膺,愤然还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日本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了赤裸裸的侵华战争,还公然叫嚣,妄图要在3个月之内,占领和吞并整个中国,使得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巨大危险。

日本军国主义昭然若揭、野心勃勃,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今天我们的国歌诞生了!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美国和苏联一起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尤其是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还扔下了两个原子弹,让法西斯侵略者尝到了原子弹的滋味和战争带来的痛苦!可是,抗日战争只带给了中国和朝鲜半岛将近60多年的短暂和平。

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安倍晋三又复活了法西斯的侵略面目。他公然否定侵略历史,企图修改和平宪法,悍然解除集体自卫权,坐在犯下滔天罪行的731部队番号的军机上,竟然竖起了大拇指,并在美国访问时公然赤裸裸地宣称:“你们叫我法西斯好了!”

这些危险的举动,都给我们今天的国人,提出了深深地思考和挑战: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些现实的考验?尤其是面对一个复活的军国主义日本。

阅读完中日2000多年关系史,我惊人地发现了中日交往的两大历史现象或者说历史规律。

第一个现象与规律是,当中国强大、日本软弱的时候,日本就依附中国,中日关系就友好、和平。当中国相对软弱、日本强大的时候,日本就侵略中国,中日关系就出现冲突、战争。

第二个现象与规律是,从明朝(1368年——1644年)、清朝(1644年——1912年)到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这两个朝代和一个时期,日本都是在中晚期便开始发动针对中国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且是一个朝代或者说一个历史时期,就发动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它居然没有间断过这种大规模的侵略行径。

总结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历史,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强大才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拥有和平和希望。软弱只会被侵略、蹂躏和欺负,沦为二等公民,被历史淘汰,遭受无辜的杀戮!

因此,自强才是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

软弱是没有希望的,也是没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