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9365200000016

第16章 甲午、中法与抗美援朝战争比较分析(1)

1.左宗棠抗击沙俄的战争为什么能够取胜

19世纪中叶,英国、俄国两个主要的西方列强都在争夺中亚地区。英国占领了印度,把阿富汗变成了它的附庸国,并觊觎中国的新疆地区,妄图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新疆,随时威胁着我国西部边陲的安全。同时,沙俄也已经侵占了3个中亚国家,它妄图南下侵略新疆。1867年,中亚地区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率兵侵入了我国新疆的南部,建立伪政权“哲德沙尔国”,并占领了天山南北的广大新疆地区。

1871年,沙俄也不甘示弱,趁火打劫,悍然派出军队侵占了我新疆的伊犁地区。一时间,新疆就被这两个西方列强进行了肢解和瓜分,西部安全形势十分危急。与此同时,日本也在中国东部的台湾地区跃跃欲试,妄图侵占我台湾地区。

处于风雨飘摇的大清朝同时面临着来自沿海和内陆的侵略战争,朝廷内部也因此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代表“海防”的一派是直隶总督李鸿章,他主张放弃新疆遥远边陲,重点抓好海洋防守。陕甘总督左宗棠据理力争,毫不示弱,他坚决主张加强西部防御,重视“塞防”。

他强调,“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的建议和分析很有道理,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关注,她将信将疑地问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多长时间。左宗棠十分肯定地答复:“(围)剿(安)抚兼施,一了百了,得5年时间。”

慈禧太后对左宗棠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胆识特别欣赏,1875年3月,清朝政府批准了左宗棠的西征建议,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办理收复新疆的事宜。

左宗棠接到清朝政府的任命后,他知道对付英国、沙俄的侵略军,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他首先抓的第一件任务就是整肃和改编军队,把一些不能打仗的军队进行了清理和整顿,包括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在内的一批腐朽昏聩的满族大员,坚决加以革职,从而保证了这支军队的素质。同时,他还尽量改善武器装备,添置了很多新式武器,大大提高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让人感动的是,为了表达他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在军队出征的时候,左宗棠特地给自己打了一口棺材,宣誓了“不惜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这样,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军队的士气,为讨伐阿古柏伪政权和沙俄的侵略增添了必胜的信心。

1876年4月,左宗棠奉命进驻甘肃酒泉。8月10日,他命令刘锦棠和金顺率领两路大军发起出击,在扫清了乌鲁木齐外围的据点黄克之后,集中火力,采用大炮猛烈攻击乌鲁木齐城墙,一举歼灭敌军5000多人,18日,胜利收复乌鲁木齐,主将白彦虎等人向南逃窜。11月,金顺率部向西进攻,接连收复了昌吉、玛纳斯等地,新疆北部失地收复。

1877年4月,左宗棠指挥3路大军,南下进攻阿古柏盘踞的重镇达坂,经过昼夜攻城,20日攻破城池,击毙守军3000多人,俘虏1000多人,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25日,清军攻克吐鲁番,迫使敌军10000多人投降。5月22日,藏匿在库尔勒的阿古柏,感到前途渺茫,服毒自毙,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8月,刘锦棠率领大军乘胜前进,连续攻克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11月中下旬,接连攻下喀什噶尔、和田等地。白彦虎率残部败逃到沙俄境内。

新疆大部分地区收复后,沙俄军队仍然拒绝撤出伊犁,左宗棠毫不示弱,主张“决之于战阵”,用军事手段逼迫俄国撤军。1880年,左宗棠亲自坐镇哈密,命令3路大军挺进伊犁,对俄国军队采取严密的包围态势。

在清军的威逼之下,经过清政府的多次磋商,1881年,沙俄被迫撤军,同意归还伊犁地区。至此,新疆全境基本收复。左宗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以死保卫边疆,彻底粉碎了英国、沙俄吞并新疆的阴谋,捍卫了祖国西部边陲的安宁!

左宗棠为什么能够取得抗击阿古柏、沙俄侵略者的胜利呢?就是因为左宗棠是一个力主反对外国侵略、不惜以自己生命捍卫国家主权的主战派的好将领,同时,他还整肃军队,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敢于冲锋陷阵的像刘锦棠这样带领的军队,他们两者的完美结合,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战斗力和震慑力!这是这场战争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启示。

2.为什么镇南关之战清朝能够取胜

在中法战争中,法国殖民主义侵略者来势汹汹,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简直没有把大清朝放在眼里,妄图占领越南,挥军北上,打败清朝,灭亡中国。

1883年8月,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领4000多人的舰队,攻占了越南首都顺化,并强迫越南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顺化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从此,越南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同年底,法军向驻扎在越南境内的清朝军队发动攻击,挑起了中法战争。

1884年3月,法军逼近了中越边境。5月,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被迫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同意驻越南清军撤回边境。签约不到一个月,法国侵略者便急不可耐,悍然向清朝驻谅山的军队发起挑衅,要求清朝交出阵地,并打死同他们交涉的清朝代表。

7月中下旬,法国舰队不宣而战,进攻台湾基隆,由于遭到了清朝守军的顽强抵抗,法国损失惨重,不得不败退,占领台湾的梦想破灭!

法国侵略者绝不甘心失败。8月16日,法国议会决定扩大侵略战争,拨款3800万法郎作为战争经费。法国殖民主义政府内阁总理茹费理狂妄至极,在议会里大肆叫嚣:“这是本世纪最大的一次征伐”,企图要从越南挥师北上,一举歼灭清军,灭亡整个中国。

8月19日,法国代理公使谢满禄以基隆事件为借口,竟然向清朝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清朝军队立即撤出越南,赔偿军费8000万法郎,否则,将诉诸武力,限期7天之内答复。

与此同时,法国驻上海公使也公然叫嚣,如果清朝政府不接受法国开出的条件,孤拔就带领海军,消灭福建海军。清政府派出曾国荃到上海与法国公使巴德诺谈判,由于法国态度蛮横,要价太高,谈判破裂。

8月23日,孤拔不甘心台湾战事的失败,率领军舰攻打福建马尾军港,由于清朝采取了消极保守的防御策略,结果,在马尾海战中,福建海军的11艘舰艇全部被法国舰艇击沉,海军将士700多人壮烈牺牲,马尾造船厂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马尾海战以福建海军的全军覆灭而告终。26日,清政府被迫下诏对法宣战。

在马尾海战的同时,法国殖民主义侵略军还在越南境内的陆地上与驻越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884年12月上旬,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和西线的清军,联合向法军发起了进攻,并将宣光城包围了将近2个多月。黑旗军后来又在临洮等地大败法军,收复了10多个州县。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在西线战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有力地援助了越南抗法斗争。

然而,在东线的战事上,清军却不尽人意。1885年2月,执行越南北圻陆路反攻的东线清军作战失利,被迫溃退到广西的镇南关一带。法军则长驱直入,占领谅山,直逼中越边境,甚至闯入广西境内的镇南关,中法战争形势岌岌可危。

在决定国家命运和前途的生死关头,清朝政府中的主战派纷纷上书朝廷请战,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起用七旬老将冯子材,清廷任命他帮办广西军务,督率旧部,再上战场,抗击法国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