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医疗保健10000个为什么(下册)
9250300000043

第43章 养生篇(27)

(2)适当锻炼坚持冬季体育锻炼,可提高上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血压和增强体质。病情轻者,每天应在室外活动一段时间,但活动量不宜大。

(3)严防感冒流感流行或感冒多发时,要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尽量少接触病人。如病人有慢性鼻炎、咽喉炎、扁桃腺炎等疾病,要及时并彻底地进行治疗。

(4)正确服药高血压服降压药者不可随意停药;体质虚弱者可适当用些补药。

11.为什么冷天易患颈项痛

在颈的颅骨基底部和第7颈椎骨之间,有复杂的血管和交感神经通过。这些神经是全身与头部的“通信线路”,不能有所阻滞。当头部保持正直的姿势,脸朝前方,交感神经在其间通过的颈椎之间的空间,则保持充分开放;如果头部保持任何偏离正直位置太久时,这些神经受挤压过久,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养,就有可能影响其附近肌腱筋络而致发炎肿胀,结果发生颈项疼痛。在天冷时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晚上睡觉时,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头部偏向一边。冬季天气寒冷,睡眠较甜,故转身常较少,颈部扭向一边的姿势就会保持过久,如果加上颈肩部盖被不严密,颈部受寒,血管收缩,那部分的血液流通就更加不畅,于是一觉醒过来,欲转动头颈时,会发觉疼痛难受,即为“落枕”。

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疗颈项疼痛,主要是活血散瘀、温通经脉、舒筋活络,气血虚者还要适当补益气血。如果体虚或年迈,常可由此引致永久性颈部转动疼痛,甚至牵连肩臂亦发痛发麻,且易转为阴湿样颈痛,因此要抓紧治疗,不可大意。

12.为什么会产生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怎么办

医学科学家们发现,冬天的黎明和黄昏前会造成部分人无精打采和轻微的精神沮丧,严重一些的会引起意志消沉。此种现象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有此症的人一进入冬天就处于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不但精力减退,性欲也减弱。但此症不像其他精神沮丧症,病人胃口很好,而且喜欢甜食。

季节性情绪失调症产生的原因是:人脑内有一小腺体叫松果体,它能分泌一种物质叫“褪黑色素”,其作用于大脑,不仅会令人入睡,还可使人意志消沉、思维迟钝。而强光能抑制或减少“褪黑色素”的分泌,故可帮助摆脱沮丧情绪。为此医学专家建议:

一要多晒太阳。患有本症者体内生物钟通常比正常人的要慢几小时,因此必须早点起床,到户外去晒太阳,多吸收些光线,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二是应用光线疗法,即在一种特制的人造太阳谱灯前1m,每天连续照5小时,3天之后便能初见成效。

三是通过某些光线的波长或颜色来影响人体的褪黑激素。例如,科学家发现青蓝光对褪黑激素的灭活力最大。

§§§第三节修身养性

1.怎么自我判断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许多疾病在起病前都是有先兆反应的,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细心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健康变化状况,以便做到防微杜渐。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状况可通过“五快”进行自我判断。

(1)吃得快它反映老年人食欲良好,因为许多疾病的先驱症状就是胃口不好。老年人如发现自己食欲不振、厌食,就可能预示有某种疾病了。

(2)便得快它反映胃肠消化功能良好,既能吸收营养,又能排出糟粕,在体内不滞留浊气毒素。

(3)睡得快它反映神经中枢的兴奋抑制功能协调,内脏没有病理信息转入而干扰神经中枢。

(4)说得快它反映老年人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对答反应较好。

(5)走得快人体的衰老往往先从下肢开始,当心脏衰弱、动脉硬化、中枢神经出了毛病时,常有走路不稳、步履踉跄的现象。走得快,反映人的心脏、动脉、中枢神经正常。

当然,仅仅以“快”的标准来衡量整体健康状况是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的健康除了生理状态以外,还应包括精神(心理)反应与社会交往的健康状态。为此,健康的自我判断还应加上以下几点:

(1)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他人,与家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温文尔雅,随遇而安。

(2)稳定的情绪对生活充满乐观和信心,有应变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懂得怎样正确对待疾病和衰老,知道人是能带病延年的,时间会给人生带来转机。

(3)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老人的行为及其社会角色与周围环境是协调的,对外界事物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有自知之明,既不固执己见,也不盲目冲动。

(4)协调的心理意向老年人可以保留其长期形成的某些观念,但其喜怒哀乐与大多数的心理意向是相符合的。如果在全家欢庆时,他(她)却一人独泣,或者众所珍爱之物,唯独他(她)却厌弃,那就属于心理不健康了。

2.抗衰老的“十五把金钥匙”是怎么回事

(1)晨起一杯水(一杯200ml),一天七杯水,身体水平衡。

(2)右侧卧睡如弓,睡眠质量好,每天七至八小时。

(3)吃饭七分饱,身体自然好,老年人少食多餐益寿延年。

(4)不管年纪大或小,蔬果多吃盐要少。

(5)常吃豆可长寿(要健康喝豆浆,要长寿吃大豆)。

(6)生命在运动中蓬蓬勃勃,老年人多走路,腿健衰老慢。

(7)少食多走好心情,保持正常好体形,不过瘦更不能过胖。

(8)读书增加智慧,音乐舒畅身心。

(9)跟烟永远说再见,和酒轻轻握握手,红酒喝少量,身体益健康。

(10)夫妻一生爱与性完美和谐。

(11)摆脱孤独寂寞,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12)社会是个大课堂,获得知识和力量,老年人更要多参与,融入集体葆青春。

(13)多学习,勤用脑,防衰老。

(14)多喝茶如同交益友,减肥防癌抗衰老。

(15)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心境平静如水,用笑容面对人生。

3.怎么防止退休后出现的早衰现象

衰老是人体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的衰老主要表现为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两个基本方面。生理衰老如视力减退、听觉迟钝、味觉减退、记忆衰退、失眠早醒、鬓发斑白、皱纹丛生、懒得动弹,等等。心理衰老如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感知力、语言表达力衰退,意志力降低,兴趣爱好减少,性格变得有些古怪异常,等等。生理衰老与心理衰老并不是同步的,有的人年纪虽大,心理仍很年轻;反之,有的人年纪虽不大,但心理却老化了。

退休,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中无疑是一个重要事件。本来,它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但不少人思想上却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结果一旦退休,顿感精神空虚无聊,无所事事,于是烦恼惆怅,心情抑郁,加速了衰老的到来。

那么,怎样防止早衰呢?

(1)要不服老许多有早衰表现的老年人,论年纪其实都不算大,之所以给人以早衰的感觉,主要是他们都自认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于是他就真的变老了,变得越来越老朽了。因此,要防止衰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强不息,自不服老,要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有助于推迟衰老。

(2)给大脑输送新信息人的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一个人退休以后,整天闭门不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耳目闭塞,知识逐渐枯竭,头脑反应越来越迟钝,这就必然引起早衰。因此,要乐于学习,不断给大脑输送新信息、新知识。

(3)投身新的工作不少老年人对退休生活一时难以适应,主要是退休使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无用感和失意感。为摆脱这种状况,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又受聘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工作使老年人感到人生的价值,工作也使老年人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因此,如果说空闲和无聊是衰老的催化剂,那么,工作对老年人来说就是生命常绿的强化剂。

4.怎么用传统心理疗法助养生

清代医家石成金的《却病歌》唱道:“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清代阎敬铭的《不气歌》更有意思:“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大夫将病医,他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唯恐因气将命废。我今品尝个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佛家有一著名禅话,说来意味深长:“寒山问拾得:世上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北京潭拓寺的弥勒笑佛龛两边有一副意义隽永的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如果你有什么不顺心之事,不妨用中国传统的心理疗法试一试,用剂医方,唱首歌诀,说个禅话,吟句楹联,或许就能使你的心情轻松起来。

5.老年人怎么保持心理平衡

(1)目标老年人要不服老,老有所为,就要有远大的生活目标。但也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要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内。

(2)奉献离退休了,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就能享受继续奉献的乐趣。生活中要助人为乐,乐意助人可以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

(3)期望对子女、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否则期望变成失望,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时刻牢记“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名言。

(4)沟通遇到烦恼要向家人或亲朋好友倾诉,以沟通信息,取得帮助。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使心灵更容易贴近。

(5)自控平衡心理关键在于自控能力。遇事一定要冷静,即使是不顺心的事,也要保持冷静,三思而后行,将不良情绪的“惊涛骇浪”清醒而理智地引向平衡的彼岸。生活经验证明,不生气、不上火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最佳法宝。

(6)放松培养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参与健康的文体活动,如打门球、听音乐、下棋、跳舞等。

6.怎么认识“十种让人活100岁的方法”

欧洲名医马泽斯博士提出十种让人活100岁的方法。他认为:假如你今年73岁了,活到100岁不困难,按照下面十种方法做,就可能如愿以偿。

(1)忘记你的年龄,抱着乐观的态度热爱生活。

(2)跟你所爱的或你所喜欢的人多相处,别认为自己是废物。

(3)尽量笑,无论微笑或大笑都对身体有益。

(4)夜间睡眠不好时,可白天小睡一两次。

(5)不向任何压力低头,尽可能克服困难,接受挑战。

(6)如果觉得生活太枯燥,应找一个目标或者培养新的爱好。生活目的明确的人,是不会感到衰老的。

(7)想尽办法做健身运动,把过多的脂肪除去。

(8)有小病就立即看医生,不要让它变成威胁。

(9)多找机会休息,不要过于疲劳,也不要背上精神包袱。

(10)无论贫富,都应多参加群体活动,切勿孤独生活。

7.为什么生理、心理之“泄”都是养生

(1)生理之“泄”打喷嚏、流眼泪、淌鼻涕、吐痰、出汗、呼气、大小便等均是宣泄方法。体内毒素、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皆可由此泄出。因此,平时应多饮水,常食粗粮与含纤维食物,定时排便,保持小便通畅,不让废物滞留体内。亦应适时沐浴理发,勤换衣服被褥,不让污垢长附肌肤。病时流涕、咳痰、呕吐、腹泻、发热发汗,当因势利导,切勿盲目用药强行扼制。夏日不可久用空调,使汗液封闭在体内;冬日不可久居暖室,使浊气难以排出。

(2)心理之“泄”说话、呼叫、吟唱等均是宣泄方法。悲观失望、恼怒烦闷、惊恐忧虑等不良心绪,皆可由此泄出。因此,遭挫折深感失落时,可向至爱亲朋敞开心扉,在倾诉中泄出低沉之郁;受委屈怒气升腾时,可到郊外田野高声喊叫,在长啸中发泄不平之气;遇难题心烦意乱时,可找良师益友探寻原因,在交谈中寻觅化解之方;逢烦忧自觉压抑时,可选歌择诗自唱自吟,在咏诵中舒缓心情。

(3)生理心理交融之“泄”欢笑、痛哭、性生活等均是宣泄方法。愉悦喜庆、凄凉伤感、温馨爱意等悲喜情感,皆可由此泄出。因此,快乐时开怀大笑,心理上抒情畅意,于兴高采烈中长精神,生理上肢动体爽,促进新陈代谢,强壮体质;伤心时放声大哭,心理上排悲泄痛,在哀去伤消中舒缓心情,生理上声泪俱下,于释悲排毒中祛除疾病;性生活和谐,心理上互泄情感,能浓化爱情而使生活更加甜蜜。生理上正常宣泄,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而使身体更加健康。

8.为什么享受宁静会使人远离疾病

动与静构成生活。“要会享受宁静。”这是当代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之一。

都市生活越来越纷繁喧嚣,节奏日趋紧张,体力活动日益减少……这一切使我们经常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当中,并使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情绪和健康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不安和愤怒等,都易导致血压升高、胆固醇上升,即使咀嚼食物也分泌不出唾液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成为患病因素。

健康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的人,可使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因此,有张有弛,紧张的生活间以宁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9.为什么深沉放松有益健康

所谓深沉放松法,并非指一般的身心轻松法如散步、养花等活动,而是指能使人进入一种特定状态的方法。美国哈佛医学院行为医疗部主任本森说,只是静静地坐着或看电视,不足以产生精神改变;只有采用深沉放松法,才能摒除日常繁杂思想和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这些方法,旧的有打坐、瑜伽,新的有生物反馈和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冥想法等。

为何放松身体能起到自我医疗的作用?据研究,人们处于精神压力状态下时,身体会分泌出一种激素,动员肌肉和器官应付压力带来的威胁。这种动员包括一系列反应,如促使四肢血液流回器官、增加血压等,还能解除肌肉紧张,减慢心率、呼吸频率,血脂含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有益于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其功效取决于该法是否能持之以恒。

10.为什么每天20分钟冥想对身体很有好处

美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要想永葆青春及健康长寿,简单易行的一种方法是每天拿出20分钟时间,在冥想中暂时脱离社会生活的竞逐。

找一块宁静惬意的地方,坐在地上或椅子上,直腰,双手双肩放松,双眼闭上,然后大脑进入冥想状态——即什么也不去想,主要是让大脑进入完全休息状态。这种冥想健身目前在美国可谓大行其道,冥想者常能以较平和、善容忍、较轻松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的各种压力。

人体内有一种激素叫去氢表雄酮(DHEA),20出头的青年人,之所以活力充沛,是因为体内的DHEA水平较高。DHEA水平高的男人,心脏病发作死亡的机会很小;DHEA水平高的女人,乳腺癌发生率较低。

研究人员把冥想者与未参与冥想活动的健康人士进行比较,发现冥想者体内的DHEA较高,与较其年轻5~10岁的非冥想者相当。荷兰最近有项研究亦发现,冥想者患病率比其他人低50%左右。中老年人适宜冥想。

11.为什么善做好事有益健康,随波逐流不利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