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921400000142

第142章 两种不同的命运 (1)

一天,威尔逊先生在大街上碰到一个乞讨的盲人,威尔逊先生见他很可怜,就给了他一张大钞。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二十三年前希尔顿的那次事故!”威尔逊先生一惊,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盲人激动地说:“是啊!当时,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是一个大个子在我的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威尔逊先生听后脸色一变,过去那段痛苦的经历立即在眼前浮现出来,于是,他冷冷地说:“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盲人猛地一惊。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希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身上踏过去的。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也忘不了!”盲人突然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却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瞎子。”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有些人为命运所左右,甘心做起了命运的奴隶。

所以,相同的遭遇,才会有了不同的命运。找自己的位置秦朝丞相李斯二十六岁时,还是楚国上蔡郡府里的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他的工作乏味而单调,就是负责每天记录粮食的进出情况。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斯一直待在粮仓里过着无所作为的生活。有一天,李斯去上厕所,在那里,他惊动了厕所内的一群老鼠。这群在厕所内安身的老鼠,个个瘦小干枯,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让人一看就恶心至极。看着这些老鼠,李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那些老鼠,一个个脑满肠肥,皮毛油亮,整日在粮仓中逍遥自在,与眼前厕所中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位置不同,命运也不同。自己在这个小小的县城一直做着默默无闻的管理员,就像厕所里的老鼠一样。于是李斯决定换一个环境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于是,他就跑去跟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被荀卿推荐为楚国宰相春申君的门客。不久,他看春申君已经衰老,楚国国王不值得效劳,而六国又弱,没有自己可以建功立业的基础,便千里迢迢,跋涉到秦国。大概也算是机缘巧合,公元前,李斯到秦国的时候,正赶上庄襄王死了,宰相吕不韦正需要网罗大批人才,见了李斯,分外赏识,即时收为门客。

二十多年后,他取代吕不韦,做了秦国的丞相。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环境不同,位置不同,命运也不同。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不同的目标,然后再据此选择最适合于自己发展前进的环境,如此,自然会获取命运的垂青。第源整合——在追求利益时不失去朋友利益使一些人目盲,使另一些人眼明。——拉罗什夫科环下的歧视一位从小在美国南方生活的老先生,一次和朋友聊天时,承认自己曾经有很强的种族歧视。他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用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时从未和黑人一起吃过饭,也从未和黑人一起上过学。到北方念书后,他有一次被同学指定办一回野餐会,他居然在请帖上注明:“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当时全班哗然,他还被系主任抓去骂了一顿。有时碰到黑人店员,付钱的时候,他总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自己去拿,而不肯和对方的手有任何接触。可是,他在波士顿念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车祸。虽然大难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了。他进入一家盲人重建院,他的心理辅导员尽量开导他,和他建立了非常牢固的信任关系,他将这位辅导员看成自己的良师益友。

有一天,那位辅导员告诉他,他是位黑人。从此以后,这位老先生的偏见就完全消失了,因为他看不出别人是白人还是黑人。对他来讲,就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至于肤色,对他已毫无意义。比起种族歧视,对我们危害更大的,是那些隐藏在冠冕堂皇之后的各种人力资源歧视。这些荒诞的光环,常常为我们所遵从。结果损失最大的,除了人才本身,没有别的。会放松自己据说,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和希特勒的集中营中常用的一种用来拷问囚犯和俘虏的刑罚是将囚犯的手脚固定,然后在他们的头部上端吊一个漏斗一样的水袋,水袋会昼夜不停地在囚犯头上嗒、嗒地滴水,久而久之,囚犯便会神经错乱,直至发狂。原来在囚犯们听来,那落在头上的水滴声好似重锤击打在头上发出的声音,听久了,他们的心灵便会彻底崩溃。生活中的无休止的忙碌就好似那不停地往下滴水的水袋,只要你不离开,它就会一刻不停地击打你的心灵,不会放松自己的人,终将被其击垮。静坐沉思室日本的美能达照相机公司专门为员工们设有一间“静坐沉思室”,里面就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此室不受外界电话、信件、人和事等诸多因素的干扰,既可以让员工思考过错,也可以让员工充分发挥想象力,产生灵感,有助于公司的管理与生产。即使有员工在里面睡上一小觉,公司也不会阻碍,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可以让员工恢复体力和精力,有利于更好地工作,同样对公司有利。“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一切烦恼与不快皆来自于心,只有心静才能降伏一切魔道。宁静可以致远,独处时的宁静,能让人放松身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沉思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沉思”这个词,你的脑海里很可能浮出一幅令人不快的画面:费劲地盘腿而坐,后背生疼,思绪却奔向此刻原本该做的所有事情,并因为太注意自己呼吸与否而导致换气过度。这个画面令人生厌,也是错误的。但要解释清楚许多人为何沉思却煞费口舌,好在有许多令人信服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的理由,说明我们为何应该经常沉思。沉思是我们的思想、身体和精神结合起来的黏合剂。根据内心的不同需要,有多种沉思的方法:如面镜遐想,每日对话,凝望蜡烛火苗,集中思考某个神圣字眼,深究某个词句以发现深层的含义,或者出去边走边思考。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沉思就是有意专注于一件事情,可以是世俗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事情。它将帮助你认识到人性存在于自然,存在于你自己和别人身上。爱和快乐是人性所固有的——那正是精神的本质——它将充满你的生活。”请退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来甚至躺下来,使身体放松。现在闭上眼睛,让呼吸变得缓慢而平稳,聆听你内心的寂静之声,考虑每天如何抽出十分钟来沉思。就这样,只是考虑一下。时间会证明一切,慢慢你会发现生活中有了一丝细微的变化,不能说沉思生活与这些没有一点关系。生活的压力往往使你不能喘息,这时候你可以试着跳出生活,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任何时候当我们完全投入无尽的遐想,我们便是在沉思。杜鲁门的散兵坑哲学家马库兹奥里尤斯说:“人们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你也一定很希望得到这些房子。殊不知,这是一种平凡人的做法,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想躲到一个免于干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到自己的灵魂里面去,特别是沉浸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

”“二战”结束的前几天,有人说杜鲁门总统比以前任何一个总统更能负担总统职务的压力与紧张,认为职务并没有使他衰老,或者吞噬他的活力,认为这是很不简单的事,特别是身为一个战时总统,要遇到许多难题,就更显得不简单了。对此,杜鲁门总统的回答是:“我的心里有个掩护自己的散兵坑。”他又说,像一个战士退到散兵坑以保护自己一样,他定时地退入自己心里的散兵坑去休息、静养,不让任何事情打扰他。是的,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这样一个散兵坑,像是海洋深处不受侵扰的安静的中心,这里可以不顾海面上兴起的惊涛骇浪。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安静的中心,它从不受外界的干扰,永远保持固定不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这个内心安静的中心点,并且定期地退到里面休息、静养,重整活力。试题的秘密目前,在考场参加考试的人都是经过多次筛选的佼佼者,现在,他们正面临着最后的考验——一场定时十分钟的考试。谁通过了,便可进入著名的大公司工作。试卷共三十道题,面宽而量广,这完全出乎大家意料。嗬,这么多题,十分钟时间委实太仓促了,许多人一拿到试卷便半秒也不肯耽搁忙着抢做,全然不顾监考官“请大家先将试卷浏览一遍再答题”的忠告。

试卷在十分钟后悉数收齐,总经理亲自批阅,从中挑出六份试卷。这六份卷面有一共同特点,即一至二十八题全都未做,仅回答了最后两个问题。而其他试卷上的答题情况则好得多,做了前面不少题目,最多做了十二道题。公司录用的竟然是那六个仅答了最后两道题的年轻人——原来秘密就藏在第二十八题中,它的内容是:前面各题均无须回答,只要求做好最后两题。不是每一次考试都是对所掌握学问的考查,高超的选拔者更看重的是参考者沉着冷静的智慧;生活中许多无形的考试更是如此。学问只是必要的基本知识,关键时候能不能发挥作用才最重要,因此,沉着、冷静、机智、灵活、顾全大局等,才是真正有用的才能与智慧。感觉风的流动有几个老矿工,他们终日在极深的坑道中工作。有一天,矿灯出现故障熄灭了。他们在惊慌之余,到处找出路,一阵混乱的摸索后,谁也弄不清楚方向,几个人走得精疲力竭,只好坐下来休息。其中一个建议说:“与其这样盲目乱找,不如坐在这边,看看是否能感觉风的流动,因为风一定是从坑口吹来的。”他们就在那里坐了很久很久,刚开始没有一点点感觉,可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心思变得很敏锐,逐渐感受到一丝微弱的风轻拂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