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921400000141

第141章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 (4)

有人问其原因,他沉思了一下说,自己能有今天的结果,完全是从一开始就相信自己并把自己当成了这家企业的主人。他说,这家公司刚成立时,条件艰苦,当别人受不了这份清苦纷纷转行之后,只有他一人留了下来,与公司老板同吃同住同奋斗,跑业务、拉客户,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始终热情不减。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公司业务终于上来了,市场份额成倍扩大。因此,公司老板十分赞赏他,并逐渐提拔他,他真正成了这家公司的主人,也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很多人常常抱怨社会的不公以及环境的恶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旧的环境,要改变环境,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如果你是对的,你的世界也是对的”,假如你有积极的心态,你四周所有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执掌生命慷慨的馈赠早在路遥构思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他就因小说《人生》而名声大振,各种荣誉和赞扬潮水一般地涌来。但是,路遥却并没有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之中,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路遥的基本人生观点是:“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他渴望过一种沉重的生活,在他看来,只有先备受折磨,然后再突破障碍,人的精神才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他说:“是的,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在路遥自己看来,他的劳动绝不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是为了给历史一个交代。人不应该为了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他说:“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本身就是人生的目标。人类史和文学史表明,伟大劳动和创造精神即使产生一些生活和艺术的断章残句,也是至为宝贵的。在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人生》已是路遥事业的顶点,是无法越过的一个高度。但路遥心里却决不承认这一点,他在激烈地思考着。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形成了,并成为未来二百多个日日夜夜奋发追求的无上目标,他平静却坚定地说:“我决定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决心是好下的,但要使这一决心始终如一,并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却是非常困难的。路遥的创作很苦,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严酷工作,使精神过度紧张,营养严重失调,他被疲惫纠缠着。

然而,这些在路遥的眼里却算不了什么,因为他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在支撑着他,这一信念不停地激励着他,“完成它!别停下!”然而信念也是需要不断被强化的,它要与挫折和困难进行不断的斗争,每天入睡前,路遥总是两眼金星飞溅,双脚痉挛得挪不开脚步,有一种生命即将终止的感觉。想一想前面那个遥远得看不见头的目标,路遥感到心情十分沮丧。于是,他便找来列夫托尔斯泰的通信录,每天翻几页,从伟人那里获得巨大的勇气和寻找答案。他说:“想想伟大的前辈们所遇到的更加巨大的困难和精神危机,那么,就不必畏惧,就心平气和地入睡。”《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了,从总的方面看,它是被冷落的。但路遥的内心却很平静,他没有泄气,相反,对待工作更加严肃而苛求了。路遥不时地回忆起青少年时期艰辛而卑微的生活。他对自己说:“眼下却能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从事一种与千百万人都有关系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因此,必须紧张地抓住生命黄金段落中的一分一秒,而不管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要格外珍视自己的工作和劳动。

你一无所有走到今天为了生活慷慨的馈赠,即使在努力中随时倒下也义无反顾。”当写完第二部作品时,路遥的身体终于垮了,只能躺在椅中喘息。但他说:“出于使命感,也是出于本能,在内心升腾起一种与之抗争的渴望。一生中,我曾有过多少危机,从未想到要束手就擒,为什么现在坐在这把破椅子里毫无反抗就准备缴械投降?”路遥回到了家乡,在一位老中医的帮助下,身体开始复原。他这样“教导”自己:“是的,身体确实不好,但只要能工作,就不应顾及这一点。说穿了,这是在死亡与完成这部作品之间到底选择什么的问题——这才是实质所在。”路遥知道自己在拿生命冒险,然而为了他的作品的早日问世,他已顾不了那么多了。他的结论是:“必须接着干。”于是,他又开始动手写第三部稿子。又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平凡的世界》终于完成了,它立刻在全国造成了轰动,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因为过度的劳累,四年后,路遥猝然离世。路遥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了执掌生命慷慨的馈赠,他愿意去死。

连死都不怕的人,什么样的困难能使他动摇、使他害怕呢!诚然,如果一个人为了信仰连死都不怕,他必然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止他前进的步伐。最纯洁的信仰是高尚理想的信仰,它是超越个人祸福观念的。生前的利害不足萦其心,生死的赏罚也不在其念。走向幸福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在《走向幸福》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具有一定兴趣和信念的人会发现,生活于某一个群体中时,自己实际上成了一个被驱逐者,在另一个群体中,则又作为一个完全正常的人而被接受。许许多多的不幸,尤其是青年人的不幸,即由此而产生。一个青年男子或女子接触到某些新思想,但是却发现这些思想在他或她的生活环境中受到诅咒。于是这个青年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把自己所熟悉的唯一环境当做整个世界的代表。正是对世界的无知,人们经受了许许多多不必要的痛苦,有大多数人只是在青年时期,而不少人甚至整个一生都如此。”正如罗素所言,世界的小环境是丰富多彩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如果我们确信这一点,就可以为自己去寻找一个更理想的环境。这个环境也许是一个适于你的职业,也许是一个能与你深交的人,也许是一处你非常喜欢的天然居所,也许是给了你归属感的人文背景,也许是让你一展才华的创举。日本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是世界一流的指挥大师,他出生在中国沈阳,年做牙医的父亲被迫带着一家人返回东京,生活陷入困境。童年的小泽征尔这时已显出过人的音乐天赋。他一接触琴键就显出驾驭“乐器之王”的潜力。但是,一次意外使小泽征尔两手的食指严重挫伤,僵直的伤指逼得他不得不放弃心爱的钢琴,那年他已十四岁,已练就了相当的音乐技能。沉重的打击没能夺走他再选择音乐的意志,他觉得可以改学乐队指挥。日本东方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斋藤秀夫收下了他,他跟着自己敬爱的老师学习指挥直到年。二十四岁时,他远涉重洋到欧洲深造指挥艺术。在欧洲,他人生地不熟,说着蹩脚的外文,边学习,边打工挣钱。生活虽然艰辛,他却得到了最宝贵的表演机会。

加入美国纽约的交响乐团,成为世界级优秀指挥家和作曲家伯恩斯坦的三个副指挥之一。在欧美,小泽征尔的音乐天才迅速得到认可和提升,并极快地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小泽征尔说:“我的工作就是处理复杂的乐谱。例如,有一个乐谱的符号是悲伤,可是,究竟何为悲伤?是哪一种悲伤?是宁静的悲伤、阴郁的悲伤,还是沉闷的悲伤?这些作曲家并未说明,必须由我来作出决定,这就是我的职业。”对于环境与个性关系的清醒认识和把握使小泽征尔走向艺术的顶峰,赢得了内心的无限满足。但正因为他亲历过环境与个性冲突的抉择。年,他让妻子带着两个过惯了日本生活的孩子回祖国定居,解除了小女儿在波士顿因生活方式的矛盾带来的痛苦,而他自己仍追随音乐驰骋在理想的异国他乡。正如小泽征尔一样,个性对环境的选择在很多时候已成为我们能否把握自己命运的历史性前提。强烈地实现志趣的意愿,为理想鼓起了尝试并承受一切陌生的勇气。

当我们为了理想的实现,为了给自己个性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时空,真的决定要趟一条新路时,有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是否已具备行动的条件,这些还那么重要吗?轮椅上的跋涉者十点三十分,“手摇轮椅爱心考察万里行”的跋涉者,江苏残疾人尹小星在历经二十个省区的雨雪风霜之后,进入沈阳市,这是他从家乡出发后的第三年零六个月。月,尹小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轮椅为工具登上唐古拉山山口的人。在崇山峻岭间,在层层积雪下,他凭着臂力孤身进发,在饥饿、寒冷、恐惧的全力围困之中,他征服了五千七百三十一米的海拔高度,征服了这飞鸟也难达到的峰巅。,他的壮举更令人感叹。这天,他抛开轮椅,用双手拖动残躯爬上了长城。加拿大残疾人汉森在游人帮助下曾登上了长城北四楼,但尹小星则完全是凭着手臂支撑一寸一寸地挪动到最高点北八楼,在两小时零两分钟的上、下长城过程中,未用任何人的帮助。在游人如织的长城上,尹小星的行为,就如重石击水,震撼着每一个游人的心。所以,一旦你不再需要别人的援助,自强自立起来,你就能从容应对各种困境和挑战。一旦你抛弃所有外来的帮助,你就会激发出从未产生过的惊人的力量。

那时,成功就会赫然出现在你的眼前!面对逆境与挫折,自怨自艾无济于事,只有坚定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才能有望达到人生之途中辉煌的巅峰。不依赖别人,是少数强者的特权。金狮子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浪汉走在回乡的路上,看见夕阳的余晖,金光闪闪地在山后隐现,他伤心地跪下来祈求上苍:“伟大的天神啊!我为什么这么可怜,请您赐给我财富吧!”他虔诚地向诸神膜拜、祈求。神听到了他的祈求,于是在他经过的森林里,放了一只很大的金狮子,准备送给他。流浪汉疲惫地走进森林,当他看见金狮子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该怎么办?我快要昏过去了!这是一只金狮子吗?它会不会咬人?我要不要拿呢?”流浪汉的心里十分矛盾,胆怯和贪婪相互交战着。最后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要金狮子,可是又怕狮子会咬我!遇见这么幸运的事,我却不敢接受……我看我还是回去找朋友来帮忙吧!免得那金狮子真的跳起来咬人……”于是他匆匆地走向村子里去了。可是,就在他走后不久,另一个走入山林的人,看见金狮子,就把它搬回家了。好运来临自然不可错过,然而机会却还需要智慧和勇气才能抓住,否则好运是不会为你驻足久留的。面对生命的运程,何时静观其变,何时应当放手一搏,直接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