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905500000006

第6章 教给你读懂孩子的小秘诀 (1)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周周和小伙伴苗苗在小树林边玩,她们随着音乐一起自编自舞,动作笨拙但很可爱,两个人跟着节奏,扭呀,蹦呀,跳呀,别提多开心了。孩子的这些动作实在是太可爱了,我赶紧抓拍下来这一幕。苗苗妈妈边看视频边笑。苗苗好奇地问妈妈:“在看什么呀?”苗苗妈妈说:“看你的丑样子呀!”苗苗满脸的笑容瞬间消失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赶紧说:“苗苗才不丑呢,你们跳得真好,好漂亮啊!”苗苗妈妈并不是真的认为苗苗丑,她只是在打趣孩子。但孩子不懂得大人的玩笑,他们把大人的玩笑或捉弄当成真的。

不懂得孩子,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意的伤害和痛苦。苗苗妈妈很爱孩子,但她不了解孩子“不懂玩笑”这一心理特点,无意中就把苗苗给伤害了。我也曾经因为不懂孩子差点儿伤害了周周。周周2岁的时候,我带她逛街,刚到商场一会儿,她就吵着要回家,怎么哄都不行。她当众大吵大闹,引得众人围观。那天,我本来计划要买几件衣服的,刚到商场,什么都没买,我实在不想就此回家。商场里面到处流光溢彩,好吃、好看的东西很多,她怎么就不喜欢呢?我感到纳闷。我问她:“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她说不是。我又问:“是不是肚子饿了,要回家吃饭?”她摇摇头,接着她拽着我往外面走,闹着要回家。我说:“要不,再陪妈妈10分钟,等妈妈买一件衣服就回家。”周周冲我大吼:“不!就是不!我就是要回家!”她高分贝的尖叫声把周围的人都吓住了!

众目睽睽之下,我有些恼火,差点儿就要发火了。最终,理智还是占了上风。我调整好情绪后,把周周带到一个人少的角落。我蹲下来,平视着周周说:“周周,妈妈是在和你商量,你轻声一点妈妈也能听得清楚。”周周没有说话。我接着问:“你是不是觉得家里比这里好玩?”周周点点头。我蹲下来抱住她,发现从她的角度看去,都是大人们的腿!这对一个2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乏味了!我突然感到愧疚,看着周周的眼睛说:“你只是看到了大人们的腿,你觉得逛街一点都不好玩。”周周使劲点点头,止住了哭声。我说:“那我们回家吧。”周周破涕为笑。我庆幸克制住了内心的冲动,倘若把她训斥一番,她该是何等委屈,对她的伤害又会有多深!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吃好喝好玩好、上好学校、穿漂亮衣服、住好房子,简直生活在蜜罐中,太幸福了。我看不见得,这只是大人们的感觉,孩子的感觉不是这样的,他们大多觉得自己并不幸福。好的物质条件在孩子们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最需要的是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懂”。我可以肯定,如果家长不懂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会觉得幸福。

大人不懂孩子,会把孩子推得很远,爆发亲子战争。一位妈妈向我抱怨,“我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儿子,可他好像并不领情。他要什么我都给他买,玩具堆在屋里都放不下,可是他每次玩不了多久就扔到一边了。没过多久又闹着买新的,买回来又不爱护,好好的玩具玩不了几次就坏了。我们还不能说他,一说他,他就对我们大喊大叫,动不动就哭闹,搞破坏。有时我们下班回家,想休息一会儿,看看报纸,他就在旁边捣乱,把报纸撕掉或者把我们从沙发上挤开,搞得我们不得安宁;还特别逆反,‘不’字常挂在嘴上,讲什么都不听,偏要和我们对着干!这孩子真是让我们抓狂!”

这位妈妈不懂得孩子,如果她懂得孩子,了解孩子这些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她便不会抓狂了。这个孩子平时由外公外婆带,爸爸妈妈陪伴的时间不是太多。为什么妈妈看报纸的时候孩子要不断捣乱?那是因为一天没看见妈妈了,他希望妈妈能陪他一起玩,而妈妈不懂,他只好通过捣乱来获得妈妈的关注。为什么孩子闹着要买玩具而买回来又扔一边?这是因为孩子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当时很喜欢不代表会长久喜欢,如果家长无节制地给孩子买玩具,孩子便不会珍惜,因为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不懂珍惜,所以他不爱护玩具;孩子和大人对着干,是因为大人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的父母和外公都喜欢威胁、恐吓甚至打他,大人的简单粗暴往往容易将孩子逼向逆反。

不懂得孩子,就会错怪孩子,就会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我们小区一个妈妈,有一天来我们家玩,刚好我去洗手间,我们家电话响了,这位妈妈不好接我的电话,就对我喊:“某某,来电话了。”我一时走不开,这时在一旁玩耍的周周拿起电话,奶声奶气地问:“喂,你好,是谁呀?”对方回答后,周周又说:“我妈妈现在在洗手间。”对方回复后,周周继续说:“再见!”这位妈妈非常惊讶,周周才三岁多,就会接电话了!我出来后这位妈妈对我抱怨说自己的儿子(跟周周差不多大)根本都不怎么会说话,更不用说接电话了。我说,周周并不是每个电话都会接,她可能有时候会很好地跟对方谈,有时候也许会对着话筒说着牛头不对马嘴的话,也可能拿着话筒不做声,甚至可能不由分说挂断电话。总之,小孩这个年龄要做的事情,大人根本猜不到。能够礼貌地接听电话,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周周也许是刚好心情好,“不小心”就会接电话了。所以,根本不必要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能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去学习这个年龄段根本不必要学习的东西,孩子会不堪重负,耗尽兴趣,家长也会搞得疲惫不堪。

不懂得孩子,就不能给孩子真正的爱。我见过这样的妈妈,喜欢把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当着孩子面说某某小朋友好棒,会唱歌、跳舞、画画、背诗、算术,她家的什么都不会,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她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有的妈妈在孩子一岁多想尝试自己吃饭时嫌孩子笨拙,把饭撒得到处都是,夺过勺子自己喂,不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待孩子稍大些,又怪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得不追着到处喂。还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想去玩沙玩水就会禁止,担心孩子弄脏弄湿。有的父母见孩子把玩具或者工具拆开便会不分青红皂白先责骂……其实,孩子每做一件事都会有他们的理由,很多在我们看来“离经叛道”的事情,是他们内心成长的需要。孩子的任性和叛逆并不是天生的,是家长不懂得孩子、误解了孩子逼出来的。由于不懂得孩子,我们让孩子承受了太多的痛苦!

我接触过很多的孩子,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喜欢我,小到几个月的婴儿,大到五六岁的孩子。我们幼儿园的孩子见到我就往我身上爬,我们小区的孩子看见我就要和我玩,就连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都要追着我跑。很多人奇怪我为何会如此受孩子欢迎?其实我心里最清楚,因为我懂他们,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所以孩子们喜欢我。

现在的孩子,物质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大多数孩子并不幸福,这种不幸福的根源就是:我们不懂孩子。当我们在抱怨孩子不听话、逆反、倔犟、胆小的时候,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懂孩子吗?他的一哭一笑一举一动,他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话语,他淘气的行为……不被大人理解的孩子是痛苦的,只有懂孩子,才能给孩子幸福和快乐。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在成人看来有趣的东西,他们不一定会喜欢;成人认为不足为奇的东西,他们可能饶有兴趣。父母和孩子间的“战争”往往就是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爆发的。家长们喜欢以自己身高体重的优势、控制一切的优势来压服孩子,孩子觉得非常痛苦和委屈,只是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

读懂孩子是学会真正爱孩子的第一步,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试着去理解他们言行背后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我们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否则,不论我们提供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我们的孩子也不会幸福。

重点提示:

好的物质条件在孩子们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最需要的是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懂”。大人不懂孩子,就会错怪孩子,就会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会把孩子推得很远,爆发亲子战争。蹲下来,跟着孩子的视线看他的世界。大人会发现,孩子和大人对着干,是因为大人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为什么有的孩子逃避,没有责任感

某天,几个小朋友在游乐场玩,琪琪不小心碰到了头,哇一声哭了。外婆假装打游乐设施,“外婆打玩具,宝宝不哭。”琪琪哭声不止。外婆急了,“别哭了,我们下次不走这里就不会撞到了。”说完拉着琪琪的手欲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周周看见了,弯着腰从玩具下面钻了过去,对琪琪说:“我没有撞到!”言下之意是告诉琪琪,要像她这样弯着腰从玩具下面过,就不会被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