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905500000024

第24章 排泄这件事 (1)

一位妈妈给我留言:“我由于工作原因,周末才能回家,儿子2岁半上的幼儿园,晚上我打电话回家,听说今天儿子由于吃东西没注意拉肚子了,而且在幼儿园拉在身上了,老师也没有及时通知家长,回家后才换洗的。我儿子是11月份才插班进去的,是他们班最小的。他有个习惯,回家拉大便,在幼儿园从没有拉过。我曾问他在幼儿园‘便便胀’了怎么办,他说回家拉。以前他从没有拉在身上过,连小便都没有过,所以我也一直没有在意。麻烦没什么,关键是现在我担心此事会伤到孩子的心灵。我儿子自尊心很强,有时候我们说话不小心都会让他泪花直闪,今天这个事情我就担心他在幼儿园会被其他小朋友笑话,或者他害怕被老师取笑或看不起等,在他幼小心灵上留下阴影。现在我想让他休息两天,等这件事渐渐淡化或在其他小朋友那里渐渐淡化了,再让他去幼儿园。周周妈,你以前在幼儿园工作时也遇到过类似事情吧,怎么处理才能不给孩子留下阴影呢?”

正好以前也有一位妈妈聊到过这个话题,说她4岁的孩子不敢在幼儿园大便,担心大便臭,老师会厌烦。在幼儿园,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都是一些懂事、自尊心强、敏感的孩子。他们担心自己拉大便会给老师带来麻烦,老师会不高兴。因此,他们尽量在家里拉大便,实在忍不住拉在裤子上了,也不敢跟老师说,害怕老师不高兴。

这个问题看着是一个生活细节,其实是一个教育问题。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担心别人因为他的大便臭而不喜欢。或者是曾经有人(家长、老师或小朋友都有可能)不经意在他们面前流露出对他们大便的嫌恶之情,让孩子觉得他们的大便是让人嫌恶的。

很多成人在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对孩子大便的嫌恶。有一次在外面玩,周周说“我要拉屎了”,一位小朋友的奶奶听了此话哈哈大笑起来,“拉屎?哈哈哈!”我不解,“是拉屎呀。”奶奶做嫌恶状说:“嗯……臭,应该说‘拉粑粑’。”我说:“就是拉屎呀,这没什么不对的,人要吃饭,就要拉屎嘛。”大家看看,这位奶奶就在无心中表现了对孩子大便的嫌恶,甚至不能说“屎”这个字眼。字典里都有这个字,这个字又不是不文明的字,为什么不能说?

有的家长特别烦孩子把大便拉在身上,只要孩子拉大便在身上,轻则骂几句,重则要打几下的。一些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对孩子的大便更是嫌恶。我们小区一位孩子,两岁多,就读于附近一所幼儿园。某天姑姑去接孩子,正好看到了这样一幕:孩子大便拉在身上了,老师满脸不耐烦地脱掉孩子的裤子,把孩子重重地放到凳子上,指着孩子破口大骂!很多素质较低的幼儿园从业人员都会对孩子的大便表现出嫌恶,就连给孩子擦屁股都会用手掩住鼻子。成人的这些行为带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我的大便是臭的,是让人讨厌的。所以他们害怕在幼儿园大便。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让孩子了解:拉大便是生理需求,每个人都要拉的,就像每个人都要吃饭、喝水一样。每个人的大便都是臭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孩子拉大便在裤子上是正常的,一点也不丢人。周周曾经在大便的时候问过我多次:“妈妈,为什么我要拉屎呀?我的屎为什么这么臭呀?”我说:“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饭菜吃到我们的肚子里,慢慢消化,就变成了屎。屎是废物,要拉出来才好,如果不拉出来,人就会生病。每个人拉的屎都是臭的,这是因为屎里面有腐败菌,散发出臭味。”我还在网上搜索人体内脏器官的图片,对照图片跟周周讲解“消化”的过程。

孩子身边所有成人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大家都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大便,谨慎地说每一句话,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什么。当孩子大便拉在身上的时候,切勿动作粗暴地当众处理,这样是在羞辱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到紧张害怕。应该把孩子带到无人处,安抚孩子,告诉孩子因为孩子还小,控制不好大便,拉在裤子上没关系,妈妈(老师)帮换掉就是。给孩子清洗和换裤子的时候,动作要轻柔。

这位妈妈提到,想停上两天幼儿园。这是不妥的,因为这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式,这样做显然是在暗示孩子,幼儿园是一个伤心之地,也在暗示孩子遇到事情以消极的方式来面对。老师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比较妥当的解决办法是和老师做详细的沟通,找到具体原因,并且让老师及保育员和家长配合,宽慰孩子,告诉孩子在哪里都可以拉大便,家里可以,幼儿园也可以,在外面的公共厕所也可以。在幼儿园拉完后,老师可以帮助擦屁股,老师一点也不会嫌弃。家长不仅要这么说,还要真的这么想、这么做。

如果孩子能了解到拉大便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和吃饭、喝水一样,同时孩子能有独立的思考,哪怕有人对此表示嫌恶,他也能坦然面对。有时周周拉完大便后,外婆帮她擦屁股,外婆会夸张地做掩鼻状,大呼“好臭呀”,周周咯咯地笑了,一点也不觉得难堪或羞耻。再如那次周周在外面拉大便,被那位小朋友的奶奶做嫌恶状,周周也能坦然以对,并不觉得受伤害。我想就是因为她早就了解了大便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每个人的大便都是臭的,这没什么好嫌恶的。同时她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会被别人的态度所左右。

重点提示: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大便都是臭的,拉大便是生理需求,每个人都要拉,就像吃饭、喝水、睡觉一样平常。

某天晚上,周周爸在洗澡,周周无意中闯了进去。看到全身赤裸的爸爸,周周如同发现新大陆,大声尖叫:“啊,爸爸怎么是这样的?”爸爸面对这个小小的“闯入者”面不改色心不跳,微笑着说:“因为爸爸是男人啊!你发现爸爸的身体和你的身体不一样了,是吗?”周周满脸惊讶,点点头说:“是的。”

这是周周第一次看见爸爸的身体,她的震惊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惊讶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好奇,她如同看外星人般盯着爸爸,上上下下地打量,眼珠子都不眨一下。我很佩服她爸爸的镇静,在周周这个“异性”的打量之下如同一座雕塑,非常从容淡定,没有丝毫窘迫。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对于他们来说,赤裸的人体如同一棵树、一朵花,他们不会带任何色情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他们的“重大发现”:别人的身体居然和自己不一样!倘若此时周周爸嗷一声,羞愧万分地拿起浴巾裹住自己的身体或者夺路而逃,那一定会让孩子认为:人体是丑陋的,裸露身体很羞耻。我想起前段时间小侄女晓晓在我们家做客的时候,只要看见周周洗澡脱衣服就会连声说“羞羞羞”,周周首先的反应是不明所以,接着就跟着晓晓说“羞羞羞”。后来,只要看见我换衣服或者晓晓脱衣服,周周就会说“羞羞羞”。尽管我跟她解释脱衣服洗澡和上厕所是很平常的事,只要不在公共场所暴露身体就一点也不羞。可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一直认为脱衣服就是“羞”。我问晓晓为什么这么说,晓晓说是她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说的。我又想,幼儿园的小朋友又是听谁说的呢,估计是成人吧。

现在,周周面对父亲的裸体,我正好可帮周周改变“脱衣服就是羞羞羞”这一观点。于是我凑了过去对周周说:“你仔细看一看,爸爸的身体和你有什么不一样啊?”我们平静的态度影响了周周,她惊讶的表情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专注。她仔细地观察爸爸的身体,那副认真的模样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在研究一个标本。很快,周周找到了爸爸的身体和她的不同之处:尿尿的地方不一样。她还找到了爸爸的身体和妈妈的不同之处:爸爸的奶很小,妈妈的奶大一些。我们肯定了周周“观察得很仔细”,并告诉她“尿尿的地方叫生殖器”(以前她通通称之为屁股)。

周周接着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实话实说:“人分为两种,男人和女人,男人的生殖器都像爸爸的一样,女人的生殖器就像妈妈的一样,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周周接着又问:“为什么妈妈的奶那么大,周周的奶这么小?”我如实回答:“妈妈小时候也和周周一样,奶也是小小的。到妈妈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奶就慢慢长大了,每一个女人都是这样。周周以后长到十多岁,奶也会慢慢长大的。”听了我的解释,周周释然了。接着我问她:“你看到爸爸的身体了,是什么感觉,觉得羞吗?”周周摇摇头,“不羞。”我又问:“丑吗?”周周摇摇头,“不丑。”这次“洗澡事件”算是成功解决了!在那以后,周周又碰到过爸爸洗澡,但是一点都不惊讶了,笑笑后就走开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周逐渐发现男人、女人、小孩的区别,问过很多关于“性”的问题。比如“爸爸为什么长胡子”“天天弟弟怎么站着尿尿,而周周却是蹲着尿尿”“爸爸为什么长喉结”“我从哪里来的”,等等。她每提出一个问题,我都感到很欣喜,这说明她在观察、在思考。每次我都会先肯定她观察细致,然后力求准确地回答她的问题。比如“我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的:“你是妈妈生出来的。最开始是一颗胚胎,很小很小,就如一粒黄豆大,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长大。慢慢长出了头、身体和手脚,妈妈的肚子也一天天地变大,到了第10个月的时候,妈妈生出了一个小婴儿,这个婴儿就是你。”当见到孕妇的时候,我就引导周周观察孕妇阿姨的肚子,告诉她里面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并说原来妈妈的肚子也是这么大,里面就是周周。

也有出错的时候。有一次,周周问爸爸:“为什么爸爸长胡子啊?”爸爸当时正忙着干别的,随口答道:“因为爸爸老了呀。”我一听觉得不对劲,这个答案有谬误——爸爸老了就长胡子,外婆更老为什么不长胡子?这不是会误导她吗?我赶紧更正,“爸爸说得不对,因为爸爸是男人,男人才长胡子。爸爸小时候是个小男孩,像天天弟弟一样,那时没长胡子,到十多岁的时候开始长胡子。每个小男孩长到十多岁都会长胡子。”爸爸经我提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郑重向周周认错,纠正了这个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