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幸降生在一个不寻常的家庭。说不寻常,就是不同于当时大多数的封建家庭。这个幸福的小家庭比较民主和开放。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都受过西方民主主义的教育。她是这个家庭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女儿,因此,接生的产婆完全有理由祝愿正在阵痛中的产妇说:“下雪天生小囡,一定是个白白胖胖的公子。”
然而她是女儿。又一个女儿。产婆不安地噤声了。她的父亲宋耀如却高兴地叫了起来:“啊,女儿!雪孩子,我们的白雪公主!”
母亲倪桂珍幸福地笑了。她和丈夫一样,都是新派人物,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她睇视着这美丽的女婴快乐地低语:“啊,她真是雪雪白呢!她这样安静、可爱,真真是个小天使。”父亲可没有母亲这样文静,他昂首挺胸地吹起小号,欢迎他的“雪孩子”,他们家的“白雪公主”,全家沉浸在欢乐中。产婆摇着头走了。在旧中国,没有谁家因为“弄瓦”会这样兴高采烈的。
而庆龄,这美丽的白雪公主却安静地睡着,一动也不动,甜甜的小脸露出安详的微笑,如同她早已习惯于安享尊荣。她的父亲惊讶地看着她,不禁感动地说:“你不哭,也不害怕,我的公主,你真是坚强又沉稳……”
那时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公主的纤纤双足要走过那样漫长而又崎岖的人生之路,她那柔弱的双肩要承担起几乎是其力所难及的历史重任,她那纯洁善良的心要忍受那样巨大的痛苦和磨难……父亲不知道。要不然父亲的心会承受不住的。他只是希望她成为二十世纪里一个不同凡响的女性,一个社会公仆,一个全心全意奉献自己的人。他是按着这个目标去培养她的。她确实做到了,而且是他六个子女中唯一做到的一个。这是她能安然静卧在父母坟茔边的重大理由之一吧?
如今也许,他都已知道了?宋耀如信仰的是上帝,他在人世间最尊崇的却是林肯。传播基督教义和林肯的“民有、民享、民治”的思想,力求自由、平等、博爱,推翻清政府,实行中华革命,构成了他动荡而又矛盾的一生。他的传奇式的经历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是他给子女的第一本教科书。
可惜真正读懂、身体力行的也只有庆龄一人。倪桂珍和宋耀如是自由恋爱结合的伴侣,他们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他们坚决反对中国传统的压抑个性的陈腐教育,一心充分发展孩子的美好天性。他们在生活上为孩子创造一切可能的物质条件,但不允许他们耽于享乐。他们在思想上坚决摈弃封建阶级的一切特权,而强调奋斗、创造和进取,强调知识就是力量。要求孩子们都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及超人的自制力,女孩子也不例外。宋耀如按着基督教和斯巴达的方式训练孩子,要使他们成为具有基督精神的斯巴达勇士。
倪桂珍从原则上完全同意丈夫,但慈母的心使她在执行时却远不如宋耀如坚定。一次,下大雨了。宋耀如又带着霭龄去淋雨,这是他的斯巴达教育方式之一。刚开始时,霭龄曾因此感冒发烧,倪桂珍制止不住时就只好自己去为女儿祷告。渐渐地,霭龄不但再不因此生病,体质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好。因此,以后当这父女俩雨浴时,倪桂珍不但不再提心吊胆,反而满面笑容地站在窗前“观赏”。
这一天,雨真大呀!父女俩一会儿就全身透湿。倪桂珍转身去为他们准备好热水浴的衣物,又回到窗前时,不禁惊呼了起来。原来小小的庆龄不知什么时候,也跑到雨中去了。
听到妻子的惊呼,宋耀如转过身来,一下碰到脚边庆龄绵软的小身体,她像爸爸一样,早也淋得透湿了,圆圆的小脸在冷雨中冻得发青。一向极有自制力的宋耀如忍不住也惊呼了一声,一把把她抱起来就冲回屋内。要知道庆龄这年才刚刚四岁呀!
在爸爸怀里和炉火前渐渐暖和过来的庆龄在回答母亲的惊呼和父亲的责问时,只静静地说:“不是你说过,古斯巴达人一生下来就被扔到山里去吗?我都四岁了,还怕雨淋吗?”
母亲雨点一样的热吻纷纷落在那晶莹的小脸上:“我的宝贝,我的宝贝!你真勇敢,真是妈妈勇敢的好孩子!”一边说着,眼泪不知不觉滴落下来,洒了庆龄一脸。
从此,宋耀如在训练长女时,不再拒绝庆龄参加。无论是打球,跑步,野外远足,甚至有意停餐挨饿……庆龄都是坚持到底。即使累得精疲力竭,饿得脸色苍白,也仍然神态安详,面带微笑。
宋耀如常惊奇地望着女儿,忍不住悄悄地和妻子揣度:小女儿的勇敢毅力和意志是与生俱来的呢,还是锻炼的结果?
每当这时,桂珍总是幸福地回答:“这是主的恩赐,是孩子美好的天性,也是你努力培养的结果呀!”
宋耀如有时自信地点点头,有时又疑惑地摇摇头。要说培养和宠爱,他似乎给予长女的更多。一来天下父母大都如此,二来随着他秘密革命党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作为公开企业家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他给予庆龄的时间远不如给予长女的多。因此,他早先只更多地看到霭龄的会说话,爱活动,无拘无束,精明强干,而觉得庆龄过分腼腆。但一件件事实使他越来越觉得这个爱静爱沉思的孩子的内涵更为丰富。这个小小女孩优雅、高贵的气质不但时时使亲友们赞不绝口,说实话,也常常引得认为熟知自己女儿的父母暗自惊讶呢!
庆龄五岁进幼儿园。这是一所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共九年制的学校。每个低年级的小朋友都有个高班的姐姐照顾。派来帮助庆龄的姑娘叫巧姐,庆龄很尊重她,她也很爱庆龄。
一个晴朗的下午,下了课的孩子都在操场上玩耍。忽然刮起了大风,一时天昏地暗,尘土漫天,树枝乱摆,门窗也乒乓作响。孩子们吓得都飞奔回教室,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袭来了。
巧姐见孩子们中间没有庆龄,忙出去寻。只见偌大一个操场上,只剩下庆龄一个人孤零零地站着,小小的身体在狂风中簌簌抖动,好像就要被风卷走似的。巧姐以为她让这场狂风吓着了,忙跑过去把她揽在怀里,只见庆龄满脸泪水,哭得直抽噎。
“你怎么了?吓着了吗?”庆龄一边摇头,一边哽咽。“外边风太大了,我们回去吧!”
庆龄不肯回来,只伸手指着前边的一棵大树。巧姐一看,原来风把大树的枝丫刮断了,枝丫上的鸟巢也翻倒在地。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鸟伏在倾巢里啁啾地哀叫,样子可怜极了。巧姐刚要说话,庆龄已经跑了过去,看来她在伤心之余想出了主意。果然,庆龄不再哭泣,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把小鸟细心地裹好,求巧姐给她找个盒子,把小鸟抱回宿舍里精心地护理起来。一天天过去,小鸟伤好了,毛也长全了。会蹦了,会跳了,慢慢地在宿舍里飞了起来。
在孩子们的一片欢呼中,庆龄却不笑,她若有所思了半天,突然问巧姐:小鸟为什么老要扑向玻璃窗呢?撞得头咚咚地响,还要去撞,它不痛吗?它是觉得屋子里太憋闷了吧……没等巧姐回答,庆龄一把捉住又一次撞向玻璃窗的小鸟,猛然打开窗户,把托在掌心的小鸟送出窗外。新鲜的风迎面扑来,吹得小鸟的羽毛簌簌地抖动,小鸟回头看看庆龄,好像在向她告别,欢叫了两声,一展翅飞了出去。庆龄仰望着在蓝天里翱翔的小鸟,快活地叫道:“飞吧,小鸟!飞得高些,再高一些!”
一年以后,庆龄上学了。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喜欢和庆龄玩。她们在一起弹琴、唱歌、做游戏,她性格温柔敦厚又热情诚恳。同学们有什么事情,总愿意和她商量,取得她的帮助。日子一天天过去,世界在她眼里变得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复杂了。她爱倾听,也爱思索,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寻找答案。一天,放学回家,看见在家门口玩耍的小妹美龄正在和人吵架。美龄比她小四岁,从小生得健壮活泼,在家里很得宠爱。学步时,妈妈给她穿上又厚又大的棉衣裤,使她看起来那样红扑扑,圆滚滚的,蹒跚而行时就像是向前缓缓移动的灯笼一样,哥哥姐姐都管她叫“小灯笼”。她稍大一些,随着宋耀如买办事业越来越发达,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她的装束也越来越欧化。
现在,她在门外玩耍,西式的衣裙随着她的跳蹦而飘舞,几个调皮的男孩子指着她叫:“小洋人,看,小洋人!”
美龄从小伶牙俐齿,立即还击说:“叫啥?叫啥?谁是小洋人?”男孩子们说:“就是你,就是你,就是你是小洋人!”边叫边拣起石子向她扔来。美龄哪里是吃亏的角色,也立即拣起石头和他们对扔起来。庆龄马上跑过去,站在他们中间,说:“都不许扔了,这是野蛮的行为。”事情过去了,姐妹俩回到家里。可是庆龄怎么也忘不掉邻居孩子那刺耳的叫声,晚上,她问爸爸:“为什么人家叫我们小洋人?”
孩子严肃的神情引发了宋耀如的反省:是的,也许他们的生活确实太欧化了,太远离中国的生活实际了。他觉得必须立即补救。于是,他把孩子们都叫了来,让庆龄重述了白天发生的事,然后说:
“因为我在美国生活多年,又极力用林肯、华盛顿的民主思想教育你们,这就使得你们和其他孩子很不一样。现在看来,爸爸对你们的教育有欠缺,那就是没有很好地让你们继承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
于是他开始给孩子们讲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有多么悠久的文化,讲太平天国,讲农民起义,讲清政府多么腐败,但中国人民多么勤劳勇敢,讲他自己为什么要从美国回来,为什么要和孙中山这样优秀的中国人站在一起,不遗余力地支持他……最后他说:“我学习外来的先进思想,只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使她富强起来,人人过上富裕、民主的幸福生活。这是主的意志,也是爸爸妈妈的愿望。所以爸爸才每天去传教,去辛辛苦苦地工作;妈咪才搞社会福利工作,不断地去孤儿院,去救济穷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许比较洋化,但我们不是洋人,你们也决不可做小洋人。我们是中国人,是真正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爸爸讲得热情洋溢,庆龄眼里泪光闪烁,从这天起,她没有一天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也是从这天起,宋耀如要求孩子们每天练毛笔字,读中国历史,背诵古文……倪桂珍很好地配合丈夫,教女儿穿中式服装,留中国发式,做中国菜肴,并且只要有可能,就带着庆龄和她一起去照料孤儿……啊,童年!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期,童年的记忆将保留终生。庆龄有幸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有一个这样幸福的童年。她一生沿着童年的起点向上攀登,不曾动摇,不曾后退,勇往直前,越攀越高。
她不曾背叛自己的童年。
与众不同的姑娘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庆龄已经是个十二岁的大姑娘了。在20世纪的旧中国,许多这样年纪的大家闺秀不是细研脂粉、轻画娥眉,就是十色锦线、巧绣鸳鸯,为自己准备嫁衣了。可是庆龄却终日苦读,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像海绵吸水一样地汲取知识。她废寝忘食、涉猎极广,常常向师长提出一些天文、地理、社会人生的问题,轻轻颦起两道秀丽的长眉,聆听对方讲解。
父母为她知识面的开阔十分高兴,可也为她的健康暗暗担心。宋耀如往往拉她陪自己散步,宋夫人则常常用弹琴、烹调诱使她分一下心。庆龄总是高高兴兴地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可是散完步、弹过琴或是帮妈妈做完美味佳肴后,她夜晚的灯熄得更迟了。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弄得老夫妻俩事后常暗自后悔,不敢再多打扰她了。
一天晚上,庆龄正在书房夜读,突然听见轻轻的叩门声。“请进!”庆龄恋恋不舍地从书上抬起头来。房门开处,进来一位牧师打扮、留着长胡须的人:“对不起,我找查理宋。
唔,就是宋耀如先生。”庆龄犹疑地看着他,觉得他似乎有点面熟:“请问,您——”“哦,你就告诉他,沈牧师来拜访。”庆龄迈着轻盈的步子,去敲父母卧室的门,告诉他们有客来访。“你怎么还没睡觉?”母亲惊讶地问。庆龄抱歉地笑着说:“看着书,不知不觉就忘记时间了。”爸爸爱怜地抚摩着她的头说:“读书是好事,可也不能读到这么晚呀。你还小,应该快乐,要常常去玩一会儿。”庆龄静静地笑着说:“可我觉得读书的时候最快乐呀。”父女俩走进书房。宋耀如紧紧和那位沈牧师握手,回头笑着问庆龄说:“你真的不认识他了?”庆龄疑惑地眨着眼。宋耀如已经帮那位来客卸下了胡子,脱去了牧师的长袍,原来是他们家的老朋友孙中山。“没办法,清政府正在到处通缉他,他随时都有被捕、杀头的危险啊!”父亲向女儿解释说。其实庆龄早知道孙中山。因为她从小就觉得这位客人与众不同。只要他一来,爸爸不管在干什么,都会立即放下手里的工作,关起门来和他彻夜长谈。她早就暗暗猜想,爸爸这样尊重的这位孙先生,一定在干着一件重要的大事情。
两三年前,庆龄还要小些的时候,一天在学校里偶然听说清政府正在缉拿一个革命党人,就是孙中山。她吓得脸色苍白,急急忙忙跑回家去报告爸爸。没想到爸爸不在,坐在爸爸书桌前专心工作的正是这位孙先生。庆龄喘着气,把消息告诉他,可孙先生只微微一笑,反问她说:
“你知道革命党人是干什么的吗?”孙中山有力地挥着手说,“推翻这昏庸、愚昧、落后、腐败的清政府,建立共和国,让老百姓享有民主、自由,让中国繁荣、富强起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庆龄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她觉得这位从她幼小时就不断出入他们家的孙先生,突然高大起来。她明白爸爸支持他就是支持革命。可爸爸在家从来不提革命党,只说这位孙先生是他的好朋友,是位优秀的人。一定是怕外婆和妈妈害怕吧?所以她也就不声不响,若无其事,只是更爱父亲,和父亲更亲密了。今天父亲这样挑明了,她就微微笑着。孙中山也笑着看她一眼,也没说破他们以前的交谈,只是说:“对不起,好像打扰了庆龄的学习。继续学习吧!学习各种知识,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宋耀如挽着孙中山的手臂,走了出去。庆龄多么希望也能跟去,参加进去呀!可是爸爸没有说,那就是不允许。谁让她还这么小呢?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又埋头到书本里去了。
又是一年春草绿,庆龄又长了一岁。这年秋天,一个满月的夜晚,月色溶溶,宋家却灯火通明,原来又是孙中山远道来访。
“我相信几十年后,中华民族一定会振兴起来,东亚睡狮的吼声必将震动全世界。”孙中山说,“我们必须推翻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府。我国民众有权利自己选择领导他们的人,选择替他们制定法律的人……”
“当然,只有这样才合理。我们国家应该走西方的道路。”宋耀如一边叮嘱孙中山小声一点,一边自己又不时高声大嗓地喊起来,“可是你不能就这样跑来跑去呀!到处都是暗探,我真替你担心……”
“你不要替我担心。为了使我们苦难的祖国挣脱封建枷锁,总要有一些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我孙文愿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