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公务员之二度县长
859800000030

第30章 生意 (1)

南方绿色蔬菜集团公司董事长杨义平早在余非当青远乡党委书记的时候,就与余非有过非常成功的合作,当然那是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但无论如何,杨义平的事业不断做大,与余非的支持有着莫大的关系。当他听到余非被撤职的消息后,当即便去家里看望了余非,并提出如果愿意,随时可以到他的公司去,但被余非谢绝了。这是杨义平第三次看望去职后的余非,没想到此时的他已经离婚并搬来和父母一起住了。

“你这里确实挤了点,我公司总部大院已经落成,有高管住的套房,怎么样,随我一起开辟新路吧?”在余非的父母家里,杨义平再次发出邀请。余非仍然不同意,他说:“很感谢你再三的邀请,但我还是那句话,我不会去你公司的,一来我对从商没什么兴趣,二来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不愿去吃你的照顾,三来我曾在政府任职时与你企业多有合作,如果下台了便往你公司钻,有以权谋私之嫌。”杨义平并不同意他的观点:“你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说明你有商业头脑和极强的办事能力,是我需要你而不是你要吃我照顾。

至于以权谋私,你现在又不是领导干部了,以什么权谋什么私呢?”余非说:“现在有些官员在任上帮助企业发展并不拿好处,以杜绝以权谋私之嫌,而在离任后却向过去帮助过的企业伸手,这其实是一种相对隐蔽的腐败,我不想被人当成这一类的腐败分子。”“余县长,让我怎么说你。”杨义平叹息一声,“唉,我听你说了上十年的清廉自守,坦荡为官,我看你就是被这几句口号给误了。”“也许吧。”余非并不讳言,他说:“也许在某些人嘴里‘清廉自守,坦荡为官’只是句口号,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把它视为我为官还有做人的准则。我为此进行了十几年的斗争,与他人的斗争,自我的斗争,尽管精疲力竭,尽管在很多人看来我也并不干净,但我还是要坚持,否则我自己心里过不去。”杨义平听后也不由得点点头,他知道这是余非一贯的个性,恐怕到死也不会改变。“但是,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呢?”杨义平关心地问。余非笑笑,说:“这个不用担心,我尽管被免了职,但还是公务员身份,工资照拿,生活是不成问题的。”他回避了杨义平所指的今后的人生走向问题。

余非其实有一个想法,就是远离城市的嘈杂,到一个偏远的乡村去暂时“隐居”起来。一方面亲近自然、收拾心情;另一方面用文字总结自己在推动梁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败得失,心路历程。在任上他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现在被撤职了,正好用来舒缓心灵、梳理过去。余非确实是感到精力不济了,事业和生活的多重打击,让他疲惫不堪,他渴望有一片净土,一片不认识他是谁也不知道他做过什么的净土,来盛装他孤独而失意的心。

当然,余非这样近乎“荒唐”的想法,是不想示人的,对父母也是如此。因此,余非在决定实施这一想法时,对父母只说去外面散散心,到同学那里走动走动。母亲当然是不会阻拦的,儿子受了那么大的打击,能出去走走是最好不过的事。父亲的心里面对于儿子拒绝去杨义平的公司还是很惋惜,但他拗不过天性“蛮干”的儿子,也就由他去了,只希望他能够真正驱散心中的阴云,早早地规划出一个新的人生来。

余非带着部分积蓄和一些书报行李,拜托父母好好照顾正在读初中的女儿,踏上了“归隐”之路。不过在“归隐”之前,余非特意到省城想去见一见王紫君。她是余非的牵挂,尽管余非自己落得如此狼狈,但仍然牵挂着她。

余非来到王紫君所在的小学,不想学校换了门卫,就是不让他进去。“我以前来过,每次都可以进去的。”余非对新门卫说。“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除非里面的老师出来。”门卫说。余非无奈,只好说:“我找的那位老师叫王紫君,你能帮我叫叫吗?”门卫忙着在擦一个杯子,没有理会他。余非再次请求,他才不奈烦地说:“我不认识这名老师,她教几年级呢?”这倒把余非问住了,他虽然来找过王紫君,并在教室门外看过她讲课,却不曾注意那是什么班级。“那你就等放学吧,她会出来。”门卫说着,仍旧用布擦着那满是茶垢的杯子,还一边嘟囔,“一看就知道搞推销的,拎着个大箱子。”

余非听到了门卫的嘟囔,心里一震,看看自己,果然像是哪家公司派出来的推销人员,不禁长叹了一声。以前他是县长,还没有提过什么东西,走到哪都是秘书或司机跟着,可如今在人们的眼里,竟是不受欢迎的推销员。余非越想越不是滋味,想见王紫君的念头也逐渐打消了,一副这样的落魄相,见面又说些什么呢,述苦还是求援?想到这,他提着箱子走了。不过在一处石阶旁边,他又停了下来,放下箱子跳了上去,因为站在上面正好能够看到校园内的教学大楼。

以前王紫君上课的教室里,并没有见她在里面,余非便一间一间看过去,一层一层地看过去。终于,在教学大楼的二楼某教室内,余非看到了王紫君正在教学生唱歌。余非虽然听不到那是在教一首什么歌,但他可以感觉到王紫君正投入其中,可以感觉到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王紫君,是快乐的。也许这已经足够,看到王紫君的余非,跳下台阶,心情复杂地提着箱子离开了。

余非的隐居处,选择在司机小刘的老家秀春县观下镇横里村。小刘原是要送他去的,可临时又有出车的任务,余非不想惊动他的领导,也不想再享受“领导”的待遇了,坚持自己独自前往。小刘老家与梁木县相邻,也属修州市管辖。但毕竟这是乡村,所以不会有人认识他。司机小刘只有一间老屋在那里,父母家人都随他搬到梁木县城了,其他亲属有的在镇上,有的外出打工,只有少数几家还留守在那山村。

因为小刘此前已经关照过老家的一位大伯,所以余非在镇上租辆电动三轮车进村找到小刘大伯后,便由他打开小刘的老屋,住了进去。为了不至于引起人们的注意,余非已改名余光军,说是小刘在部队时的战友,退伍后爱好写作,想在这山村安安静静地完成他的一部小说。

横里村虽偏,但由于县里刚修的水泥路正好经过该村,所以车子进出并不艰难。几天后,小刘便开车赶到横里村来了,因为担心余非住得不舒服,捎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其实此前他回老家清扫整理了老屋,准备了诸如油盐米面、煤气炉灶、被子床席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但又想起缺少些什么东西,便又特意送了过来。当然还有一层原因是,他没有陪余非一同来,怕余非不熟悉这里的人事,正好赶过来上下再当面关照一下。

“那天一个人提着个箱子来挺辛苦吧,我说了等我开车送你过来,你偏不肯。”带余非到亲属那里和左邻右舍转了一圈回到老屋后,小刘仍旧埋怨“老主子”的偏执。“没关系。”余非说,“这已经很麻烦你了,你今天又特意赶了过来,我怎么过意得去,以后没事就别往这里赶了,耽误事。”小刘听了很不高兴,说:“你也太见外了,只要你有需要,我小刘就是赴汤踩火也在所不辞。”说得余非“嘿嘿”一笑,说:“是赴汤蹈火,你啊。”随后从包中取出一叠百元大钞,递向小刘。小刘愣住了,问:“余县长,你这是?”余非说:“你帮我置办了这么多东西,这钱应该我来出。”小刘赶紧走到一边去,生气地说:“你也太把我当外人了,我能要领导的钱吗?说实话,我虽然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住到乡下,但既然你决定了,肯定有你的道理,我一心做好服务工作就是了。特别是你选择到我老家来,是我的荣幸,我怎么能要你的钱呢。”但余非还是坚持要给,说老占他的便宜,就不好长待了,就要设法搬走了。小刘无奈,接过钞票随便抽了几张,当余非还要他多收时,小刘急得流下了眼泪,哽咽地说:“你始终还是把我当外人。”余非不好再坚持了,小刘对他是真情实意的,让他深受感动。

横里村是个小山村,不过三四十户人家,除了外出做生意和打工的,只剩下百余人在村里,所以即使白天也挺寂寥,晚上更是静悄悄的。余非要的就是这样的环境,可以尽情地享受寂寞。不过山村突然来了一个“作家”,总也免不了一番议论。有人说城里人不喜欢热闹,到这里找清静来了,有人说这就叫电视里武侠剧的“闭关”,关起门搞学问了,还有人说可能是在城里欠了债,到这里来躲债来了。说什么的都有,尤其是女人们关注余非的长相,说那人白皮肤、俊脸蛋,不比电视里的主演差多少,搅了不少女人的梦。但议论也只是暂时的,过了段日子,再加上余非偶尔会串串门子,和大家说说话,了解了解农村的情况,村民们也就不觉得稀奇了。

更多的时候,余非是独坐在老屋里的,看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类书籍,回顾和总结过去施政的成败得失。当然,思念家中亲人、回忆过往情事也是免不了的,叶仙儿、王紫君,包括王晓慧,甚至刘思绢,她们的音容笑貌,常常在余非的脑中一一呈现。男人原本就念旧情,何况余非孤独一个人住在这寂寞的老屋,回忆曾经的女人,哪怕是不太美好的过去,也成了他除了总结施政得失之外,感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是命中注定我要经历这么多的沟沟坎坎,而最终的结局也都注定要失败?余非有时候会登上村前的山坡,面对苍天发问。爱情、事业、家庭、工作,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伤心。他想起了一首宋词《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古人真是太绝了,把余非的心里话都给写了出来,谁能领会他满腔热血化水流的悲苦心情呢?

由于余非原本学的是中文,加上这次来的所谓理由是改他的一部小说,所以也不免引起山村里极个别的文学爱好者向其讨教的兴趣。这其中就包括一名高考落榜女青年。

这女青年叫刘满香,曾是山村里少有的几个女高中生,无奈连考两年都没有被大学录取,因此只好随着村里其他青年外出务工。可不幸的是,外出才一年的她在广东东莞厚街的某家具厂做工时被机械轧断了右手的两个手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她不得不领了一笔补偿款回乡休养,而她在打工时结识的男友,也就在那时告吹了。高考落榜,身体受伤,恋人远去,让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因此常把自己关在家里。而她原本在学生时代对文学就有一些爱好,便在如此苦闷心境下,产生了阅读小说的浓烈兴趣,经常抱着大部头的作品看到深夜。

父母花血本供刘满香读书,是因为她有娇好的面容,成绩一直也不错,希望她有朝一日考上大学成为飞出山村的金凤凰,成为将来回报父母的摇钱树,却没想到梦想成为泡影,更可恨的是,外出打工还“赚”了重伤回来,心里失望至极。因此,有时候二老会对着经常抱着书看的女儿发脾气。而越发脾气,刘满香便越自卑,对小说的依赖便越严重,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这刘满香看的小说虽然不少,但却从没有看过写小说的人,即是光吃蛋没见过母鸡,因此村里突然来了一个余非这样据说是找个安静环境写小说的城里作家,不免有些好奇和激动。刘满香想,他既然是一个作家,他是如何写作小说的呢,他出版过什么作品呢,他对于一些自己所关注的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因为陌生,刘满香不好意思向余非“打探”这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有过几次照面之后,刘满香终于有了向余非当面讨教文学的念头。

这天下午,刘满香注意到余非慢慢踱着步,向村前的山林里去时,便进到厨房挎上一个竹篮,对坐在家里补床单的母亲万喜花假意说出去采点野蘑菇吃。万喜花想,女儿出去走动总比闷坐家里强,便没有反对,嘱咐了她几句早去早回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