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
行走着敢试敢闯的平罗人
一群人
描绘着平罗人的富强梦
一块日新月异的大地
在试与闯中千年一越
——题记
千年一越
——平罗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王鹏李耀威
近年来,强力推进的工业化进程,给平罗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乡差距却有继续扩大之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从城乡人口比例来看,平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可以说,农民富足则平罗富强。在推进工业化进程,让平罗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如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好三农工作,已成为提速发展、求富求强的平罗决策者们时刻思考的重要课题。
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平罗人认真思索着,也大胆实践着。
群行群止少出路,敢试敢闯天地宽。在思索实践中,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在平罗大地上铺展、延伸。
平罗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创新和突破之一:村队企业化以工补农。
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作理曾多次强调:农村要现代化,就必须企业化;企业是平罗进步文明的火车头,工业是平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不走企业化之路,平罗农村就没有出路,就不会走向富裕和文明。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企带村”的思路,让勇于创新的平罗在新农村建设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以产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出钱、村队出地、农民出力的村企联营方式不仅成为可能,并迅速转化为现实。宁夏沙湖纸业是我县率先进行村企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企业。这家企业与灵沙乡胜利村进行了村企合作,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胜利村以600亩盐碱地入股,合作种植芦竹,作为造纸原料,由沙湖纸业全部收购。通过这项合作,胜利村在三年时间内就可以成为沙湖纸业的原料基地,为村里解决200人的就业问题。
在村企合作化的实践中,我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拿出100万元鼓励、支持村队以资金、土地、房产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兴办二三产业等经济实体,实现村集体、农民、企业三方获利共赢。与村队进行合作的新建企业,则可以享受到招商引资企业的各类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通伏乡通城村与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的联合堪称我县村企合作的典范。合作过程中,金堂桥村以土地、劳力等形式入股,与企业确定了合作意向,投资200万元建设红宝石贡米储运区项目,目前土方基建工程正在进行。
村企合作,遍地开花。6月23日,由兴胜村提供厂房、土地,平罗县宝马化工有限公司出资金、出设备共同建设的宝兴公司编织袋厂建成投产。这个项目每年可以生产编织袋1500万条,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余人,为当地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100多万元。不仅如此,兴胜村与宝马化工在村企联合中还成立了货运协会,吸纳大中型货运车辆50多辆,预计可实现年收入600万元。与此同时,兴胜村还充分利用荒地资源优势,与宝马化工共建芦竹种植基地,现已完成投资13万元,试种芦竹100亩,两年内可种植芦竹1500亩以上。宝兴公司的建成投产,成为我县村队企业化试点开花结果的缩影,标志着我县村企联合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平罗县村队企业化试点工作中已有30个村与县内外3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已有18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项目投入资金总额达6600万元。
农村有土地有劳力而缺技术少资金,企业有资金有技术希望扩大再生产。
村企合作为村队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搭建了合作平台,开创了一条村企联合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之路。村队企业化试点工作让农民就近打工,就地挣钱,有效地推动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把一些有能力、有魄力、有头脑的农村人才留了下来,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这项工作的开展,也让政府、企业、农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促进,和谐发展。
平罗县在新农村建设上的创新和突破之二:土地信用社以地生金。
农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如何在土地上做文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这一难题,曾困扰了平罗县、乡、村干部多年。农村土地信用社试点工作的实施,让农村闲置的土地得以盘活带来收益,为农民增收另辟蹊径,成为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又一大胆创新。
“土里刨食”曾是平罗农民传承了几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土地也一直被认为是农民的命根子。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了土地,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土地撂荒现象随之加剧。但是土地利用率低、土地综合效益差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为探索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模式和途径,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我县于今年5月启动了农村土地信用社试点工作。这种办法让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土地“存入”土地信用社,从那里定期收取“存储金”。农村土地信用社将农户“存入”的土地进行适当的整合或改造,贷给其他土地需求者,收取高出“存储金”的租金,高出的租金作为集体提留。
有人说,农村土地信用社的成立是一项创举。通过成立农村土地信用社,灵沙乡统一村2000多亩摞荒了近20年的集体荒地被盘活,转贷给了贺兰县一客商用于水稻种植。这给统一村带来的是一年4万元的收益,还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水稻6000多亩,结束了灵沙乡没有水稻种植的历史。
在黄渠桥镇侯家梁村,3300亩撂荒多年的集体土地,通过新成立的农村土地信用社转贷给外地一家客商养殖大白鹅,借贷期为30年,一年可以为侯家梁村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现在,侯家梁村的农民们已开始对剩余的荒地进行改造,以便及时存入农村土地信用社。
农村土地信用社的成立,让农民们尝到了甜头,也让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
崇岗镇崇岗村地处太西煤调运的咽喉要道,村民们却守着金碗没饭吃,多年来只能靠出让土地获得收益,村集体经济也一直难以壮大。土地信用社成立后,村民们积极存贮土地,以地赚钱,再也没有失去土地没饭吃的后顾之忧了。今年,村上将收贮的部分土地转贷给顺峰煤业公司用于煤炭加工,30多个村民可以在这里打工挣钱,8户农民可以通过土地转贷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
姚伏镇小店子村的土地信用社采取为广大农民提供以土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方式,承租农户耕地,建立水稻旱育稀植示范区,进行水稻商品育秧。成立以来,已为农户提供商品秧苗2000多亩,机械代插水稻1500余亩,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支出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全程的机械化服务可以让这里的水稻亩均增效80元~120元,带动全村4200亩水稻的种植积极性,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农村土地信用社还在解决失地农民的增收问题、解决村级无钱办公益事业的问题、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关镇和平村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人均占地面积不足1亩,既不利于耕作,又无法在土地上实现增收。通过土地信用社,农民将土地交给集体集中搞开发从事二三产业,农民既获得土地存入的收入,又可获得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土地信用社,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县90%的闲置农用机械和农具可以被集中调配使用,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为农民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多数村上还可以获取土地存贷利息及土地出租、转让等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上有资金用于修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建设。成立土地信用社,还利于土地向专业经营大户集中,进而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提高产业化的组织程度,可减少农技部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难度,有效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加快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步伐。
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了农村土地信用社15个,挂牌10个,供贷出土地17笔,贷出耕地1725亩,贷出荒地5786亩,实现经济收入332万元,有力地推动着新农村建设。
平罗县在新农村建设上的创新和突破之三:新居示范点亮显塞上。
这几天,陶乐镇王家庄村的刘峰站在刚刚建成的黄河大桥上,放眼望着家乡的村院,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掩映在苍柏绿树间红顶白墙的新居,让他感触颇多。
沿109国道驶入平罗,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一排排整洁别致、色调鲜明的农民新居,平罗农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在黄渠桥“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一排排集中连片建设的农民新居,墙面上崭新的白色瓷砖在夏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绿树成荫、宽阔笔直的柏油路通向一户户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院落,堆放有序的杂物,设施配套的养殖圈棚,构成了一幅新农村和谐、优美的画卷。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我县设计别致、道路配套,围墙、大门、绿化带、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完备的新建农民新居已有11个,改造示范点8个,961户农民乔迁新居。“塞上农民新居”每户建筑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以上,宽敞明亮,窗明几净,让庄户人住上了甚至比城里人还好的房子,也增添了致富信心。户用沼气续建任务涉及10个乡镇、26个项目村,续建任务为673户,到6月10日已完成628户,占续建任务的93%,还有45户正在建设中(其中姚伏镇38户,陶乐镇7户),计划6月底全部完成。
“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的建设,积极引导着农民进行住房改造和环境整治,加快小城镇建设。在今后的五年内,我县将完成一半以上的村庄和农村住房改造,随处可见、集中连片的“塞上农民新居”将成为平罗农村的亮丽风景。
平罗县在新农村建设上的创新和突破之四:基层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县把乡镇、村队办公环境的改善作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渠口、通伏等乡镇的办公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黄渠桥村党支部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区村级阵地建设的样板工程。
建设新农村,促农增收是关键。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注重支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以三产、二产带一产,创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8个,通过“企业+协会+农户”等连接模式,落实蔬菜订单面积17.6万亩,蔬菜繁种全部实行了订单生产。开工新建了城关蔬菜批发市场、渠口农贸市场、黄渠桥羊羔肉批发市场、高庄农贸等市场,重点抓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工作,落实水稻育秧928亩,水稻旱育稀植面积6万多亩。
以羊为主的畜牧经济是我县促农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我县已重点培育了50个优质肉羊核心园,在完善现有4个肉羊改良站和23个改良点的基础上,新建肉羊改良服务站6个,新增肉羊改良点93个,引进种公羊121只。
“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还让我县发展水中种植、水中养殖和水上旅游“三水产业”10000亩以上,新增“三水产业”和生态渔业基地面积16000亩以上,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完成农村道路建设5条,完成农田林网新植5628亩,村庄绿化示范点46个。
新农村建设中,劳务经济被作为促农增收的“铁杆”庄稼。采取联合办学、技能培训、专家授课、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使输出人员逐步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确保“输得出、留得住、干得好、能挣钱”是今年我县劳务输出方面的重点工作。目前,我县共举办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班61期,培训外出务工人员4000多人,完成劳务输出37000多人,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16530人,实现劳务收入1亿多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深入实施,让我县18万农民受益,农民住院平均费用每人次下降500多元,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正在向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等各个领域拓展延伸。
唯有塞上湖城秀,农户万家景象新。大胆试、大胆闯的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平罗人千百年来依恋土地的情结,改变了平罗千百年来厚重的农耕气息和工农业发展难以融合的历史,让农村大地呈现出现代、文明、发展、富足的和谐景象,在美丽的“塞上江南”阔步而行。
一位哲人说过:幸运之神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平罗已准备了近三百年。
然而,近三百年里,曾有多少次发展的机遇与平罗失之交臂!
黄河滔滔,沛然东去,似乎在不息地陈述着山河之间的这片沃野上曾经的辉煌和失落。而历史已跨入新世纪,它在召唤,召唤平罗做出新的抉择!
2005年6月,一篇题为《铁腕书记仇和》的文章,让时任石嘴山副市长、平罗县委书记的张作理深受感动。
作为平罗发展的领路人,平罗县委、政府的决策者们从中读出了冲破阻力、锐意改革的强烈责任,读出了激情创业、负重跨越的历史使命。他们重新审视了平罗的历史和现状,把握着时代赐予的全新机会,迅速在宁夏西部小县平罗掀起了一场“学沭阳,找差距,全面改革,全面提速”的改革风暴。时至今日,经过短短一年时间,平罗大地发生了巨变,向着中国西部百强县的目标大步迈进。
——题记
抉择
——写在学沭阳一周年之际
王鹏李耀威
学沭阳,让平罗人第一次跳出宁夏看平罗;学沭阳,让平罗人第一次自我加压搞改革;学沭阳,让平罗人第一次后来居上换新颜。
在中国共产党平罗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再次以全票当选的县委书记张作理用充满热情的声音,向全县人民宣布了平罗发展史上最为振奋人心的一组数字和讯息。
平罗提前五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番的目标。预计到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县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亿元、3亿元。
农村税费改革,党政机构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粮食体制改革,供销体制改革,工作考核制度改革,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革,科技特派员制度,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成才工程,人大代表接待群众制度等改革和创新,平罗都走在全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