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在路上
8562600000012

第12章 新闻作品(10)

集体经济壮大了,崇岗村党支部就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年来,村里先后投资250多万元,修通了村庄柏油路8.5公里,投资150万元打了6眼机井,修建扬水站、渡槽、蓄水池等水利设施,砌护农渠3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

(字幕)2004年起,崇岗村在全县率先为群众缴纳农业税,每年拿出1万多元,为村民交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自筹部分。2005年起,崇岗村每年向贫困老党员、老弱病残群众发放救助金3万多元。2006年起,崇岗村每年向村民补助水费100元,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村民有钱了,党支部就把他们最想改变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抓紧变成现实。崇岗村周围有大大小小上千个煤场,整个村庄卫生环境比较差。结合新农村建设,崇岗村着力在村容整洁上下功夫,先后投资、补贴173万元,新建一处30户的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和一个20户的农民新型生活示范社区,建起了一个7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对居民示范点周围进行环村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同期声:村民

为了带动崇岗地区的人流、物流,村里又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新建居民点旁边配套建设了一个占地50多亩的崇岗物流中心,为村民生活提供方便,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

同期声:李天新

“必须发挥带头作用,给党员和群众做出表率,群众看党员,党员看书记,当好村书记,就是要吃苦在前,甘于奉献,一身正气,这样群众才能信服你,才能当好领头人。”

真抓实干聚民心,建设文明富裕村。在全村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崇岗村的村级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骄人业绩。到2006年年底,崇岗村集体资产达到了1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4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500元,居全县前列。

务实谋发展,民主促繁荣的崇岗村党支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心,落实十七大精神,带领群众向着富裕、文明、和谐的美好生活阔步前行。

古镇腾飞正逢时

——宝丰镇依托特色文化发展镇域经济纪实

王鹏

地处宁夏平罗县东北部的宝丰镇是个闻名全区的历史文化古镇。自公元1024年北宋建省嵬城开始,宝丰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清朝雍正年间和民国初年宝丰先后两次设县制。在这个古镇上,先后发生过两次大地震。地如虎跃,土如坎起,神奇的古镇曾一度由西北繁华的商贸旱码头沦落为不毛之地。然而,经过勤劳智慧的宝丰回汉儿女们一代代的共同努力,如今的宝丰再次崛起。

源远流长历沧桑,日新月异呈异彩。作为宝丰历史的见证,几经波折的昌润渠已在宝丰的土地上流淌了几百年。沃野万顷的宝丰物丰人旺,悠悠几百年的农耕史孕育了宝丰独特的人文氛围,成为宝丰人民的精神财富。

如今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宝丰实现新世纪腾飞的助推器。

同期声:镇党委书记张海云

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在长期的发展中,回族群众在与各兄弟民族的交往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文化历史悠久,回族聚居的宝丰继承回族文化的精髓,并在不断实践中使之发扬光大。

饮食文化是回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回民占全镇人口85%的宝丰,当地的回族群众在继承清真菜的基础上不断挖掘、翻新。手抓肉、清炖羊肉、羊肉焖干饭等清真菜不腻不膻,令人馋涎欲滴;涮羊肉、牛羊蹄子、羊羔肉脍炙人口,富有地方特色。宝丰的油香、馓子股细条匀、制作考究,香酥可口的宝丰馓子已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

作为民族特色建设的重点,宝丰镇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回族风味小吃一条街建设。目前,宝丰农贸市场上的小吃一条街已初具规模,每逢集日、熙来攘往的各路客商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这里正在成为宝丰民族风情特色的窗口。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特色是最靓的品牌。为了进一步借助民族特色打造宝丰特色品牌,近年来党委、政府抓住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的有利时机跑项目、引资金,加快宝丰城镇建设。正在迅速崛起的宝丰小城镇穆斯林建筑风格十分鲜明。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在城镇规划中保持建筑的民族特色,他们深知:

只有继承而没有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味追求创新而放弃传统则会成为无源之水。在小城镇建设上,宝丰镇党委、政府找到了继承创新的结合点。

同期声:群众

近年来,快速富裕起来的回族群众十分注重清真寺的建设,改造、新建的清真寺肃穆庄严,与高耸入云的现代通风塔,共同构成了镇区独特的景观。

以清真寺为中心,宝丰的民居建设如火如荼。宝丰穆斯林群众在继承穆斯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采取了许多新式样,有虎头式、有小岛楼式。居室的建造中注重肃穆典雅而又显得别致、新颖。新建的政府办公大楼、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新月广场则更是宝丰人继承与创新的典范之作。

新月广场上的“盛世汤瓶”主题雕塑,无论取材和样式都十分符合穆斯林群众的审美情趣,都是那么时尚而又富有民族风味。凤舞九天,皓月升空,三阳开泰,金牛驰耕等系列雕塑和白玉浮雕,更是别具一格,为新月广场注入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西环路上曾经臭气冲天的排水沟,如今已变成一条宽畅的绿化带,一条条曾经尘土飞扬的街道,如今都成为宽阔的柏油路。街道变绿了、变亮了,宝丰的夜景也变得灯光闪烁,景色宜人。小城镇变得越来越美了。

物华天宝的宝丰,是个文化气息极为浓厚的古镇,当地群众不仅善于经商,而且酷爱文体活动,使宝丰有着回族“文化之乡”和“篮球之乡”的美誉。

秦腔在西北地区流行十分广泛,地处西北边陲的宝丰也不例外。秦腔传入宝丰的具体时间已不得而知,但宝丰人喜好秦腔却是不争的事实。每逢秦腔剧团到宝丰演出,前来观看的观众总是人山人海。高亢激越、粗犷朴实的秦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宝丰人,也造就了宝丰人朴实厚道的品行。

剪纸是宝丰民间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在第一届宝丰民间文化艺术节上,宝丰剪纸作品展不仅吸引了本地群众,而且外地市、县、乡镇的剪纸同行们都来参观取经。刺绣、书画、高跷、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宝丰也有很高的普及程度,绮丽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宝丰有着独特而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同期声:张敏良

宝丰“篮球之乡”的美誉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宝丰商人、教员和农民组成的篮球队应邀到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打球,这是宝丰人第一次通过篮球让世人了解宝丰,这大大促进了宝丰的商贸流通。近三四年来,宝丰的篮球运动得到了长足发展,篮球作为宝丰对外交流有效载体的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宝丰镇农民篮球队先后多次代表市、县参加全国、全区的农民篮球运动会,宝丰也因此走出全区、走向全国。深谙篮球运动妙味的宝丰人,视篮球为荣耀,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篮球正在为宝丰人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视野。

同期声:宝丰走向全国必须有所依托

物丰人旺的宝丰,如何依托民族特色巧打经济牌,这是宝丰镇党委、政府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虑最多的事情。宝丰是全区乃至全国的清真畜产品交易集散地,畜牧业是宝丰最具特色的产业。为全力打造畜牧养殖大镇的品牌,宝丰先后建成了宝丰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万只栈羊育肥中心,优质肉羊繁育改良中心,皮毛绒贸易市场,百户生产奶牛养殖示范园区,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等六大畜产品集散地。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应势利导,宝丰回族群众擅长养畜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六大畜产品基地带动下,全镇建成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养殖示范园区16个,培植以牛羊饲养、贩运、收购、屠宰、加工为主的个体经营户2500多户,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9000头、1200只。“贡宝”清真牛羊肉的品牌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这张具有保健、放心清真特质的绿色王牌即将打响全国,宝丰特色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呈现雏形。

“精加工,创清真品牌;深加工,创产业之路。”宝丰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带动了全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到目前全镇已培植第二、第三产业示范村2个,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户达到了500余户,以回香清真食品城和务业流通协会为龙头的各类流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人流、商流、物流构织起宝丰兴旺发达的商贸流通业,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地客户与宝丰各族群众一道共同托起了宝丰美好的明天。

宣礼楼端邦克萦绕,昌润渠畔枯木逢春。

古老而又富有朝气的宝丰正迎着新世纪的朝阳款款走来,宝丰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谱写着宝丰新的发展篇章。

让创业之火在农村燎原

——平罗县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业行动巡礼

王鹏

【红底字幕】

推动全民创业,必须搭建发展的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优惠的创业政策、完善的创业支撑,让一切创业的要素充分集聚起来、活跃起来。

——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在自治区全民创业大会上的讲话【解说】

在清晨阳光的笼罩下,地处平罗县城东侧的老户村市场又迎来了商贸气息活跃的崭新一天,繁荣、发展成为这里最为感人的音符。2006年以前,老户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村上不但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而且没有一分钱的积累,村里想为党员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根本无从谈起。为了摘掉“空壳村”的帽子,村党支部以3.8万元变卖了旧村部,发动本村8名党员集资1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成了占地面积100亩,集生资、农副产品交易、皮毛流通等为一体的农贸市场。目前,村集体资产达到663万元,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以上,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个“奇迹”?这动力来源于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业行动。

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薄弱,出现了有心办事、无钱支持的被动局面。一部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不强,发展无资金、致富无技术、创业无项目,难以在经济上发挥示范作用,难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困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

困则思变,穷则思进。基于以上状况,平罗县积极响应自治区“全民创业”的号召,按照市委试点工作的安排,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业行动”,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增加集体经济积累,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为党员送去温暖,形成党组织帮扶、党员关爱的长效机制,为他们搭建创业致富的平台,发挥“双带”作用,在盘活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格局,推进新农村建设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明确了创业行动的目标定位,县委及时开展调研,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把提高村企合作项目质量、扩大村企合作规模作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灵沙乡胜利村积极与沙湖纸业合作,投资480万元建成了奶牛养殖场、草粉厂,引导党员群众聚集在奶牛产业链上,依托奶牛养殖有效转变了群众的增收方式,带动周边20户群众共同发展奶牛养殖,年纯收入1200元以上。新民村与企业合作,建设商贸建材城,寻找到了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截至今年6月,我县通过村企合作形式,引进项目110个,涉及71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0多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近1万人。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是我县村级党组织开展创业活动的成功之路。姚伏镇小店子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带头参与土地集约经营,2007年成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与企业联合组建了规模化农业产业服务公司,以每亩480元的价格,租赁优质耕地1700余亩,发展优质旱育稀植水稻和水稻制种,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元。农户除了从土地信用合作社获得收入,剩余劳动力还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收入100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字幕】

目前,我县141个行政村通过村企合作、土地流转、实体拉动、能人带动、协会辐射等5种模式,共确定创业项目193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0多万元。

党组织创业项目的实施,也激发了党员的创业热情。各级党组织积极搭建培训推动、资金助动、信息拉动、帮扶促动、典型带动、激励驱动6个平台,激活创业资源,集聚创业动力,掀起创业热潮。

为支持农村党员自主创业,各村举行了创业行动启动仪式,邀请党员创业典型讲述创业故事,调动党员群众的创业意愿,坚定创业信心。县上合理利用80万元农村党员致富基金和党员创业“双带”帮扶资金,并协调整合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建设、残疾人就业等项目资金,对有创业愿望和项目的党员,提供资金支持,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支持1000多名党员发展创业项目。

积极组织“双强”党员带头创业,通过税收减免、协调贷款、优先提供土地等优惠措施,鼓励支持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外出创业。

同时,我县还动员创业有成的党员回乡创业。黄渠桥镇万家营村党员刘学遗创业有成后,回乡投资400多万元建设花卉种植基地,带动全村340多人从事相关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40余名党员外出创业并取得一定成绩,有50多名创业有成的党员回乡创业,带动了2000多名群众致富。

在提高农村党员的创业能力上,我县推行了基地式培训,建立了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城关镇沿河村建设了千座节能日光温室生产基地,探索创建远程教育加党员种植试验教学基地,以党员增收的实惠吸引一般群众改善生产习惯,实现产业转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乡镇、村组织开展了贴近市场需求的瓦工、电焊工、餐饮服务等技能培训班,一大批农村党员通过技能培训走上了致富路。灵沙乡先锋村党员李建平就是其中一位。他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后,学到了肉羊育肥技术,逐渐走上了肉羊规模养殖的道路,脱了贫,致了富。

创业行动,使农村党员克服了无能、无为、怕风险的心理障碍,逐渐从“要我创业”向“我要创业”转变,大力发展创业项目,带头致富,带动致富,使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