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塞缪尔·斯迈尔斯佚名译
整个国家对高度责任感的崇尚,将会是一件伟大的壮举,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这个国家的人民绝对不会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悲哀,但如果这个精神支柱被人们淡漠,甚至遗弃,取而代之以个人欲望的膨胀和自私自利思想的萌发,那么这个国家将面临着衰亡的危机。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一定是个负责任的人。
在英国,这种对责任的执著和投入尤其被人们看重,当然,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那些伟人的言行。也许其他国家的指挥官没有一个会像纳尔逊那样,在战场上拼杀口才,还高喊着:“记住你们的责任!”而不是“为我们的荣誉而战!”“为胜利而战!”或是什么“为我们的祖国而战!”之类的口号。可见如此重视责任感,以至于将它作为战斗口号的国家,还是为数不多的。
“伯肯黑德号”的船长、船员,以及船上的其他男人们,在奋力帮助所有的女人和儿童登上救生艇后,欣慰地与这艘客轮一同沉入了大海,它的残骸在非洲海岸被人们发现。不久以后,罗逊在他的信中谈到了这一事件:“正如我所知道的,善良、责任感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是英国人最崇尚的。很长时间以来,英国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零星小事就能让她目瞪口呆,诧异不已,比如铁路、电生物学,还有很多其他的没有价值的东西。但是除了正义和责任,任何事物都不能如此深入和持久地打动她那颗古老而陈旧的心。也许她显得很古板,会在音乐厅里闹出许多笑话,她根本听不出什么是夜莺的歌声,什么是寒鸦的哀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上帝的祝福永远与她同在,她懂得教导自己的子孙,在惊涛骇浪中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图虚名,不逐利益,坦然平实,似乎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她也会很快看清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英雄,哪一个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整个国家对高度责任感的崇尚,将会是一件伟大的壮举,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这个国家的人民绝对不会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悲哀,但如果这个精神支柱被人们淡漠,甚至遗弃,取而代之以个人欲望的膨胀和自私自利思想的萌发,那么这个国家将面临着衰亡的危机。
法国在上次战争中的失败是令人悲叹的,究其原因,人们都会在一点上达成共识,那就是从法国的士兵到最高领导者,都缺乏一种基本的忠诚和责任感。斯托菲尔男爵的陈述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他是法国驻柏林的军事官员,人们后来在杜伊勒利宫发现一封信,是他在1869年8月,也就是法国被攻陷的前一年,以个人名义写给法国国王的。斯托菲尔男爵指出,普鲁士人普遍接受高等教育,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他们对责任感的热衷和执著是罕见的,而且对贵族和上级非常尊敬,从不认为这样做会使他们低人一等。而在这些方面,法国人则完全相反,与普鲁士人相比,法国人显得意志消沉,丧失斗志。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只会靠讥讽他人获得生活的乐趣,而彻底忘掉对他人的尊敬,忘掉了对人类美德、家庭生活、爱国主义思想、荣誉感乃至宗教信仰的崇尚,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生活在彼此的嘲讽声中。唉!因为背叛了忠诚,背叛了责任,法国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啊!
然而法国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她也曾拥有很多在高度责任感激励下做出非凡贡献的伟人——伟大的“勇敢纯洁的骑士”拜亚尔,英勇作战的军事统帅迪·盖克兰,海军上将利利尼,多次击败西班牙海军的迪凯纳,以及图伦纳、柯尔贝尔、苏利,普吕多姆等——但是,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伟人们的故事和功绩,并没有唤起后人加倍的努力奋斗,也没有挽回法国日渐颓废的局势,而是无声无息地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现代的法国也曾有些人试图唤醒人民对责任感的重视,尽管他们的呼声,孤独得像旷野中微不足道的虫鸣,但也是不可磨灭的。托克维尔就是其中之一,但正如那些先驱一样,他也同样地被压制、囚禁甚至被禁止参加政治活动。在一封给他的朋友科高尔雷的信中,托克维尔这样说道:“像你一样,现在我愈发体会到尽职尽责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活力。我相信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如此感动,又如此真实。我想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值得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那就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自路易十四王朝开始,法国一度成为欧洲大陆的不安定因素,曾几何时,那些正直忠诚的人们振臂高呼,强烈反对给人民带来无穷苦难的战争,他们推崇和平,告诉人们只有和平才是真正的福音,他们也努力地想要实现全世界的和平共处。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勇于接受挑战的就是圣皮埃尔神父,他公然地抨击了路易十四发动的战争,甚至还质疑君主是否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也正因为如此的“大逆不道”,他被逐出了教会。如同提倡和平、反对一切暴力和战争的公益会会员一样,圣皮埃尔神父狂热地四处宣传,希望能在全世界实现共同的和平,在约瑟夫·斯德格到圣彼得堡对沙皇进行游说的同时,他也赶到乌得勒支,想把在那里举行的协商会变成讨论如何实现永久和平的会议。当然,圣皮埃尔神父的行为使人们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狂想者,甚至连大主教杜布瓦都说他的“和平计划”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我们也许可以认为,圣皮埃尔神父的梦想来自于《福音书》,当然了,作为神父的他,要向世人证明上帝十二爱的心,除了尽力去减少战争的伤痛和恐慌,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由于参加乌得勒支会议的代表全部来自基督教国家,所以圣皮埃尔神父寄希望于他们,来宣传自己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但这都是枉费心机,因为当权者和代表们都不关心和平问题,对他的话也是置若罔闻。
虽然圣皮埃尔神父耗尽了毕生的精力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不想看到这个梦想就此破灭。1713年,他的著作——《永久和平之构想》——得以出版,书中,他提出了成立“欧洲共同会议”或“欧洲议会”的构想,这个组织将由欧洲各国派各自的代表共同组成,如果“议会国”之间产生纠纷,在诉诸战争前,由纠纷国的国王在“议会”上对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陈述,并共同商讨调解的办法,大约在这一构想发表80年后,沃尔涅在他的著作中也写道:“民族是什么?整个社会的全体公民。战争又是什么?——两个人之间的争斗就是战争。那么当两个人互相争斗时,这个社会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当然是进行干涉、调解甚至是压制。在圣皮埃尔神父的时代,这些都只是梦想而已,今天,我们得以将其变为现实,这难道不是人类最大的福音吗?”沃尔涅的话充满了对人类和平的幻想和期望,然而,就在他的这番话说过了25年之后,法国却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残酷战争。
圣皮埃尔神父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仅仅是一个狂热的梦想家,他还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慈善家,而且,他提出了很多改进人类社会的构想,有一些最终被采纳,成为现实。同时,他也是职业学校的创始人,这些学校专门为贫困儿童设立,在那里,贫困儿童不仅可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而且可以学到一些很实用的技术,这就使他们长大以后能够靠自己的技术找到正当的职业。他还提倡将现存的所有法令进行修改和简化,以便更好地普及和实施——这一建议后来被拿破仑一世采纳。他的文学作品对社会的一些弊病进行了抨击,比如无休止的战争,奢侈的风气,赌博以及修道院制度等,其中还引用了赛格雷斯的经典论断:“对修道院生活的癖好,正是人类思想致命的症结。”
为了慈善事业,圣皮埃尔神父倾其所有,包括他全部的收入,他不是施舍于人,而是真心诚意地去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也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助。让那些接受过他的帮助的人可以从中永远地受益,才是他奋斗的目标。他至死都没有放弃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对言论自由的渴望。八十高龄的他曾开玩笑说:“如果生活是幸福彩券,那我抽到的这一张肯定中头奖。”
在圣皮埃尔神父垂危之际,伏尔泰来看望他并问他感受如何,老人坦然地说:“很好呀,感觉就像要去周游全国了。”就这样,圣皮埃尔神父在平静中离开了人世。但是,由于他生前对高层人物的腐败行为进行过强烈的抨击和指责,得罪过很多人,以至于死后接替他教会职务的莫普迪斯,被禁止宣读悼念他的祭文,直到他去世32年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才由达兰贝尔完成了这一遗留多年的夙愿。圣皮埃尔神父一生善良正直,诚信仁爱,对真理抱有忠贞不贰的执著,他的墓志铭也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精辟的总结——“爱及苍生”。
作者简介
塞缪尔·斯迈尔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十分多产的随笔作家。他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随笔作品,如《自己拯救自忆》、《品格的力量》、《人生的职责》、《金钱与人生》、《信仰的力量》、《命运之门》等。
【心香一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是什么让荆轲那样义无反顾地前行?是心系苍生的责任。
“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是什么让那些革命志士宁愿冒着枪林弹雨也要坚持与敌人斗争?是为了新中国诞生的责任。
责任就是生命的意义,责任就是全部的理由。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以责任作为深厚的动力之源。
理想与忠诚是责任的双翼,丢失了其中之一,就不能实现拥抱蓝天的梦想,就会付出血的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