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8526700000025

第25章 中国古代第一位女外交官——冯夫人

有歌唱道:“西汉冯夫人,聪慧有贤名;只身入番庭,胜抵十万兵。”这位被史学家吟咏了两千多年、出身卑微的女人姓冯,名嫽,西汉人。因其家世无显贵,故生卒年月不详。但她生性聪颖,幼而好学,精通史书,学识渊博。且相貌俊美,口齿犀利,谈吐文雅。当年汉武帝刘彻为了联合乌孙以“断匈奴右臂”,而遣汉朝解忧公主前往草原“和亲”时,尚处花季的女孩冯也加入了“和亲”的队伍之中。但她的身份不是公主,而是公主身边的一名侍女。

解忧公主出塞远嫁时,也才只有廿岁。虽然她的性格刚毅果断,但一个女孩远离亲人、远离故土,只身到一个“住毡房,吃膻羊、饮浆酪、习俗蛮”的游牧之地,困难实在太多了。她倍感离乡之苦和孤独的凄凉,只有身边的小侍女是她的知心朋友和精神支柱。两个女孩相处得极为融洽,根本分不出谁为主谁为仆。倒极似一对同胞姊妹,相依相伴。冯嫽不仅精于史书,还热衷于时世政治,对于汉庭内事和西域诸小国的风土人情也近通晓。所以她不仅细致周到地照顾解忧公主的生活,开解她的苦闷,还是她开展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

解忧公主嫁到乌孙不久,便在冯嫽的鼎力协助下,活跃于乌孙的政治舞台,与乌孙国的贵族和统治集团内部的诸多人物都有了交往。解忧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乌孙昆莫(国王)军须靡病故以后,她与即位的新王翁归靡结为夫妇,两人都很重视和信任这位有胆有识,善于处理外交大事的冯嫽。当时乌孙国握有实权的右将军对冯嫽的才貌都非常钦羡,便通过翁归靡和解忧公主提出婚娶要求,经冯嫽点头同意后,两人喜结连理,在塞北草原又一对汉乌联姻形成了。从此,人们皆尊称这位汉庭侍女为冯夫人。

乌孙国王翁归靡死后,前国王军须靡与匈奴妻子所生之子泥靡登上了王位,号狂王。按照乌孙国的陋习,年已五十岁的解忧公主又以母辈人的身份易嫁于他。两人虽为夫妻,但关系并不融洽。再加上这位狂王“暴恶失众”,不得人心。而他身上有又一半匈奴血缘,刚一即位政治上就明显倾向匈奴。解忧公主对此十分担忧。不久,便发生了公主与两名汉使密议刺杀泥靡的事件。这一事件刚刚平息之后,原乌孙国王翁归靡与匈奴妻子也有一子,名叫乌就屠,他乘乱借助匈奴势力刺杀了负伤逃跑的泥靡,自立为王。并扬言要请匈奴大军前来乌孙。如此一来,不只乌孙政局出现了危机,汉乌的友好关系也面临破裂危险。在这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解忧公主一面派人速去长安,向汉皇禀报了乌孙的情况,请求汉宣帝尽快派兵解救;同时向足智多谋的冯夫人问计,冯嫽胸有成竹地笑答:“公主不必焦虑,我自有办法对付乌就屠。”说完,便带着自信跨马上路,以乌孙右将军夫人的身份出面斡旋。

在这之前,她曾奉解忧公主之命,手持汉节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地巡视过天山南北的西域诸国,以她卓越的外交能力和出色的辩才,圆满完成了任务。人们一提起这位汉朝女使节无不交口称赞。此次,面对乌孙的严峻形势,这位名扬遐迩的冯夫人依然不辱使命。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并不支持乌就屠联匈反汉的政治主张,而且右将军与乌就屠素有交往,两人关系密切。她便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挺身前往乌就屠居住的北山,面对面地与他谈判。她对他说:“早年乌孙的老昆莫之所以主动提出与汉庭‘和亲’,是他了解了汉朝的富庶和强大,以及汉文化的高深和百姓的良好修养。乌孙能够与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世代为亲、和睦相处,才可以摆脱匈奴的威胁和侵扰。自从细君公主‘和亲’以来的几十年间,乌孙的经济发展,牧民生活大大改善,国力富强,已成为草原上的兴旺之邦。现在你要自立为王,并且主张投靠匈奴,与我大汉断绝,这是一条自取灭亡之路。因为匈奴的目的是想以乌孙为跳板,最终进犯中原。前些年汉乌两国曾共领二十万大军,四面围攻匈奴,已经把他重创,使之元气大伤。现在,你如果真的与匈奴一起与大汉为敌,实为自不量力,甚至可以称之为‘以卵击石’,后果不堪设想。你的父王翁归靡生前一直与汉庭友好,就是他曾亲率五万大军大败匈奴的右谷蠡王于蒲类海。还有,我的丈夫、你们的右将军手中握有军政大权,他不会支持你的,难道你还要一意孤行吗!”冯夫人这番软硬兼施、情理交融的劝说,使得胸无韬略的乌就屠,完全没有了主张。乌孙的右将军也帮助妻子劝说他,告诉他汉宣帝已经派出大将军辛武贤率兵驻守敦煌,他如果真的引匈奴军队进入乌孙,汉朝大军必定前来剿灭。况且,国内牧民也都反对他的政治主张。乌就屠见自己孤立无援,只好答应让出王位,同意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元贵靡(解忧公主所生)为乌孙的大昆莫,自己为小昆莫。

这样一场政治危机,竟让当年陪伴解忧公主出塞的一名侍女,以其炽热的爱国情结和超人的雄辩之才,顺利得以解决,令汉乌两国上下交口称赞。汉宣帝亲自接见了冯嫽,听取了她的详细报告。然后命她“锦车持节”回到乌孙首府赤谷城宣读圣诏:立元贵靡为乌孙国的大昆莫,乌就屠为小昆莫。并赐二人“金印绶带”。对于汉皇的圣命“众人皆服”。这么一场严重的政治动乱,在“汉军不出塞”的情况下,得以平息,汉乌两国的友好关系继续如常,冯嫽的一张嘴真的抵得上十万雄兵,她的“功莫大焉”。

当解忧公主于公元前51年(汉宣宣甘露三年),经皇帝同意奉诏回国时,年逾花甲之年的冯嫽也一同回到长安。她本来可以在祖国安度晚年,但她心系乌孙国事,为了巩固汉乌联盟,她又一次奉诏以汉朝使节身份,西行万里,重又回到她已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赤谷城,继续她的外交生涯。一个汉家的普通女子,以其特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机敏,赢得了许多男人都得不到成功,摘取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名女外交家”的桂冠,实在值得后人赞叹。